寻访宁夏文化新名片|兴庆区:赓续传统文脉 重塑老城风貌

发布时间:2024-11-10 18:28  浏览量:2

【文化名片】古城新韵,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兴庆区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过程中,通过文旅融合方式,修复保护、更新设施、植入业态,重塑老城风貌,赓续城市文脉,这些交织着烟火气、文化味、历史感、潮流味的景观,正成为游人青睐的新打卡地。

鼓楼雪景。

海宝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银川市兴庆区鼓楼步行街、宁园周围车水马龙、人流涌动。随着雄浑厚重的音乐响彻夜空,一束束光影投射在鼓楼、玉皇阁上,勾勒出飞檐斗拱的轮廓,炫彩流光在青砖灰瓦和雕梁画栋上时而汇聚碰撞,形成一幅幅重峦叠嶂、游云飞鸟的巨幅画卷,时而游动追逐,散落成璀璨光斑。周边挺拔的树木在夜色中与灯光、装饰融为一体,街头巷尾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灯饰。此刻的鼓楼-玉皇阁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历史的承载者,更成为不少人心中具象的文化符号,大批群众聚集在此,拿出手机、相机记录精彩画面。

走遍山川,还是银川。

古建筑光影秀是今年“十一”前夕竣工的兴庆区历史文化名城改造项目带给市民和游客的惊艳收获。除此之外,周边的5条巷子也被精心装扮,葡萄酒主题的靠葡街、潮流时尚的糖街、咖啡主题的大咖巷、市井烟火的辣巷和松弛治愈的闲巷,一巷一名、一砖一瓦、一步一景……兴庆区采用“微改造、精提升”的更新方式,通过艺术装置、特色业态的植入,对老街进行线路串联、品牌提升、资源整合,一方面加速了文旅和商业的跨界融合,另一方面也让人们重拾地方记忆,把老传统和新潮流的“味道”调剂好,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

兴庆区历史文化名城点亮仪式。

夜晚的辣巷人潮涌动。

人流熙攘,美食飘香,漫步至辣巷,手工粉、砂锅、辣椒饼、辣糊糊、凉皮等美食小吃应有尽有。“白天看了看西塔、海宝塔,欣赏古建筑的魅力,晚上再到鼓楼-玉皇阁老街巷感受烟火气,从白天逛到晚上都不觉得腻。”来自重庆的游客魏宜生对银川之行颇为满意。

秋染兴庆。

一条老街,一个故事;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今年以来,兴庆区下大力气对城市老街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进行微改造,实现了城市功能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传统与现代、古韵与活力的完美整合,使老城兴庆更具魅力。

【文化探析】古今融合,传统人文彰显现代之美

新场景:老商圈混搭时尚范儿

观古建光影、逛特色街巷、赏非遗展示、尝特色美食……今年国庆假期,鼓楼-玉皇阁历史文化街区燃起一把文旅旺火。兴庆区以场景营造、主题业态、演艺矩阵、夜游产品为实施路径,将该片区规划为“一带一轴五巷”,塑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鼓楼-玉皇阁历史文化街区标识。

如今,历史文化街区重换新颜,崭新的业态为老街注入时尚活力,受到游客青睐。为了更好地留住游客,兴庆老城不仅能看,还能听、能品。

在“苦巷”周围,由4个大型咖啡杯垒砌的富有设计感的大咖巷美陈形象,引来不少游客拍照。主街逛街,大咖巷品尝茶点,让游客可以在老街停一停,沉浸式观赏老城景色。能“撸猫”的暖年代咖啡馆、能玩桌游的半刻咖啡馆、能听传统曲目的茶馆茶摊……这些店铺集合了古典中式美学和现代时尚气质,虽数量有限,但让老建筑“活起来”。大咖巷暖年代咖啡馆经营者高兴地说:“这次改造后的效果让人充满惊喜,为老建筑、老街区赋予了新生命。今年国庆节来我们店打卡的游客特别多,店员忙得不可开交,周边商户的生意也很旺。”

敬德文旅夜市。

青年人一起观赏街头表演,小店里两三好友闲聊聚会,街道旁有不少人打卡网红装置。改造不仅是外在的焕新,更是文化内涵的重塑,经过全力整治,几条街巷以全新的样貌归来——一幢一店一设计,一阶一步一风景。

“大咖巷又叫‘苦巷’,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咖啡虽苦细品却甜,既加深了大家对这条巷子的印象,也增加了视觉感和文艺气息,吸引力满分。”一家咖啡店店主说。

兴庆区城区鸟瞰图。

“兴庆区始终用心守护古典农城的历史记忆,境内鼓楼、玉皇阁巍峨挺拔,87处文物古迹历史悠远,10处A级旅游景区令人流连,不仅是熠熠生辉的宁夏名片,更是群众宝贵的文化财富。希望改造更是一次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发扬。”兴庆区相关负责人说。

新体验:文化遗存被“活化运用”

巍峨古朴的承天寺塔见证时代变迁,气势恢宏的南薰门讲述历史风云……兴庆区87处文物古迹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文物保护进校园。

步入进宁南街,宛若进入铺展开来的一幅历史画卷,抬眼远眺承天寺塔,雄浑挺拔,韵味十足。承天寺塔为11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铃声悠扬。

沿着上海路来到海宝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池碧水,这里有飞翔的鸟儿、茂盛的树木、干净的跑道以及园子里的桥廊,是银川人的一处生态福地。距其不远的海宝塔十分显眼,线条明快,层次丰富,挺拔粗犷,吸引着众多游客。

兴庆区对26处文物遗迹标识点进行维修更换。

旅游的火热离不开文化的“活化运用”,兴庆区在坚守“保护优先”的基础上,深度开展历史文化名城改造项目,探索创新历史文化遗存活化利用机制,推动历史文化功能完善、产业升级,通过智慧导览、沉浸式漫游等多项举措,让千百年之美可寻可感,让历史与现代相映相融,给游客带来更多更炫的新体验。

文物保护人员使用无人机进行文物普查。

明长城是明代北部边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设施,兴庆区境内的长城由河东墙和黄河东岸“长堤”组成,2010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兴庆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廊道(兴庆区段),修建了观景台、木栈道,增设了休憩坐凳、生态停车场,如今这里既是一道生态屏障,更是一条文化纽带,让长城文化“被看见、被读懂、活起来”。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负责人表示,兴庆区高度重视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和重要文化资源挖掘,“文化+演艺”“文化+研学”等产品不断涌现,实现“让文化留住游客,让游客带走文化”的良性互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新气象:文化供给丰富多彩

近期,“我记忆中的银川老城”摄影展分别在银川吾悦广场、海宝公园、宁园展出,100组摄影佳作以新旧对比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银川老城的文化遗迹、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及生态美景。

夜游宁园。

在宁园展览现场,观展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这组作品上半部分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银川德胜门,下半部分是这片区域现在的夜景。”摄影爱好者李本建在现场为大家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老银川”,他希望通过镜头让大家了解更多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迹,展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市民樊军展示了家人的合照,一张拍摄于1978年,另一张拍摄于今年,当年稚嫩的孩童已事业有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见证了老城区的发展,在守正原有历史文脉基础上出新,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樊军说。

古色古香的街巷导引牌。

“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鲜活的历史、一种深厚的文化基因。”兴庆区摄影家协会主席范毅强表示,希望通过展览,大家跨越地域、时空的限制,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文博场馆,展览讲座丰富多彩;影院剧院,文艺作品精彩纷呈;老城旧巷,民俗展演各具特色……在兴庆区,一项项基础设施,一串串亮点数据,一张张市民笑脸,正是历史文化名城改造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见证。

“历史资源是兴庆区发展的文化根脉、展示形象的魅力之窗,我们将以开放性的思维搞好规划,用特色吸引人、留住人,让老城兴庆不断释放新的生机活力。”兴庆区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点评】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文物保护能够滋养文化传承发展之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题中应有之义。

古建筑与潮街区交相辉映。

兴庆区结合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精准摸排需保护修缮、抢险加固的不可移动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打造银川老城特有的文化传承旗帜,运用科技赋能、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科技含量,实现从“留下来”到“活起来”的转变,点亮银川文旅新地标,以文旅促消费为抓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经济新业态。

鼓楼步行街文创产品销售火爆。

银川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文博馆员乔倩认为,兴庆区以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为契机,充分利用鼓楼-玉皇阁历史文化街区等空间尺度、风貌特色保留比较完整的街区,与商贸、旅游协同互动、高度融合,串联文化资源,增加文旅融合热度,切实做到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用起来。同时,优化空间营造,依托老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点、历史街巷、文化街区,塑造特色文化场所,通过融合历史街巷、特色遗产资源、老字号、重点文化片区等,打造沉浸式慢行游线,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漫步路线,引导散布于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串联与生动展示,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创新了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方式,让城市文脉得到永续传承。

【文化自信】文旅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兴庆区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处处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走进富宁街,有一条昔日默默无闻的老街巷——自强巷,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巷子,通过精心改造与创意融合,不仅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引领了一股独特的文旅消费热潮。

古老街巷充满时尚气息。

自强巷全长810米,曾是基础设施老旧、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自兴庆区启动特色老街巷改造之后,这里迎来了华丽蜕变。改造中,墙绘艺术成为最大亮点,一幅幅充满艺术感与文化底蕴的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赋予了巷子浓厚的艺术氛围,特别是那些创意十足、色彩鲜艳的“这里是银川”“我们如此热爱银川”等标语,吸引了大量粉丝前来打卡。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墙绘作品,还能在特色小店中品尝到地道的地方美食、购买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享受一场全方位的文旅盛宴。在广州养老的老银川人徐碧云曾居住在鼓楼附近,“十一”期间和家人一起返乡游玩。“没想到咱兴庆的老街巷改造得这么漂亮,既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又很新潮。”回忆起童年在步行街嬉笑打闹的时光,徐碧云感慨万千。

鼓楼步行街仿古美陈。

与此同时,兴庆区积极深化文化惠民服务,常态化开展“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四送六进”“送戏下乡”等活动,举办民族健身广场舞、民族舞等各类培训,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多彩文化 缤纷兴庆”民俗文化大集等主题活动,深入推进“书香兴庆”品牌建设,开展“兴庆说节气”、“FUN飞兴庆 嗨玩敬德”民谣音乐节、“西北花儿演唱会”、乡村郊游踏青文化市集等大型主题活动,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提升银川老城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晓刚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