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上海卫生健康文化品牌,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丨文化圆桌谈
发布时间:2024-11-07 13:40 浏览量:5
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打响上海卫生健康文化品牌。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践行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要求,推进落实繁荣发展上海卫生健康文化工作,挖掘一批具有影响力、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并在行业内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卫生健康文化实践案例,今年6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医务工会联合开展上海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文化建设实践案例征选活动。活动受到上海各医疗系统高度关注,引发广泛讨论,涌现了一批可圈可点的实践案例。
良好的医院文化是强大的凝聚力
顾建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
中山医院成立于1937年,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为国人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作为中国第一家捐款创建并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西医医院,它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镌刻了众多开创性的“第一”,深厚的历史积淀铸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良好的医院文化是强大的凝聚力。87年来,医院始终将文化建设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如今更是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目标,创新性地融合“党建+文化+服务+人才+创新”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勇于革新,以智慧为翼,不断推动文化引领下的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在智慧医院建设的浪潮中,构建起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显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能与患者满意度。
医院环境优雅,处处透露着人文关怀,通过“中山故事分享会”等文化品牌活动,展示医者风采,更让员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绽放光彩,使“一切为了病人”的初心薪火相传。
未来,中山医院将持续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与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瞿介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作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主阵地,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价值引领,凝聚和弘扬医院文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保驾护航。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我们积极挖掘瑞金医院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以院史陈列馆为代表的一批红色地标,以鲜活的陈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成更富感召力的红色宣教品牌,致力将爱国红色基因深植瑞金人心。
与此同时,上海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枢纽,也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我们不断提升国际医疗诊治水平,通过提供前沿治疗方案擦亮国际医疗品牌,为来沪的国际友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瑞金海南医院已实现特许新药新械世界同步使用,造福我国患者的同时,还吸引蒙古以及东南亚相关国家医务人员来院学习,将瑞金高水平医学技术向“一带一路”辐射,守正创新推动国际交流。
让医院文化品牌融入市民生活
马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公立医院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主力军,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平台。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一家有着120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引领,筑牢医院文化建设的政治底色。
医院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要素,在总结凝练六院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形成“党建红色文化”“创新传承文化”“职业精神文化”“关心关爱文化”“健康促进文化”五位一体的文化建设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医院文化深化于心、外化于行提供指引。
医院紧扣“文化自信”这条主线,以“党建+载体”的方式,通过打造“文化之旅”这一具有文化符号特征的项目,在自我践行与社会互动的交互过程中传承创新发展医院文化,让医院文化品牌融入市民生活,赋能城市发展。
为院前急救“新质”发展奠定基础
吴晓东(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党委书记)
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急救服务质量,归根结底围绕一个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作为本市院前急救服务的重要机构,切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争分夺秒、救死扶伤。2016年,市政府下发《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院前急救事业发展提供强力政策依靠。
近年,我们齐心勇于突破,做成了几件原来想做但未能落地的事。比如,急救医生规培、本科定向培养、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等工作。2021年,院前急救医师第一次以“单位人”身份参加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已送出四批、89名院前急救医师脱产规培。这三年,我们共同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共吸引183名医生加入急救队伍,大幅提升一线急救力量,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25%。同时,开展青年人才选拔、带教师资评选和骨干轮岗计划,提升员工综合素养。
接下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探索急救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院前急救事业更好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创新文化指引红房子人前赴后继
姜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
文化自信与创新,不仅是国家进步的基石,也是医院和卫生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院140周年之际,我们以深挖传统文化、提炼创新文化、探索文化表达新路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强化文化根基,培育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的文化实践之路。
始建于1884年的红房子医院,是上海首家专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医院。历经百年沧桑,而今光彩依旧,这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挖掘珍贵文献,在老专家口述中追忆峥嵘往昔。面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开展红房子精神大讨论,并欣喜发现,创新文化始终指引着红房子人前赴后继,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
提炼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是时代的召唤。我们把红房子首位妇科主任、中国西医妇科创始人王淑贞教授的传奇故事搬上舞台,让镜头对准“医路先行者”,将《红房子记忆》的叙事内容聚焦“学科首次”……我们还原医院不同时期的“时代之先”,都是为了让大家直观领略医院开拓进取的文化内核,让文化贯通古今,更融入日常工作。
红房子医院的文化实践是一群人共同参与的历史求真、文化求新过程,这不仅传承了医院的传统文化,也为其注入创新活力,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文化创新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谢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新确实能极大提升软实力,并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家大型精神专科医院,“宛平南路600号”曾受困于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和偏见、歧视,内在发展乏力。近年,在关于文化创新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等重要指示精神鼓舞下,医院围绕“质量”“创新”和“生态营造”三大核心发力,在创新文化带动下取得全方位突破:成功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努力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并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为营造“心理健康命运共同体生态”,我们将单向的说教式宣传转为医院与社会的“双向奔赴”,重塑在网民中已初步发酵的“上海600号”文化印象,不仅改善了医院形象,还有效传播了心理健康科学知识与理念。
针对全社会心理健康需求,我们把大众需要什么知识、喜欢什么形式作为衡量“600号科普”的金标准,通过与各界“跨界”合作,推出直播、短视频、脱口秀、歌曲、文创、诗画展等文化产品与活动,逐步形成深受喜爱的科普文化系列,在为大众心理层面“去魅”的同时,树立起品牌新标杆。
文化建设促进了医院服务质量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以及市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持续改善,更促进了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关注并支持心理健康事业。
以疾控名片传递新时代健康文化
袁政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疾控人的价值认同,更激发无限奋斗豪情。
文化引领“内聚”。悬挂在中山西路1380号大楼墙上的“曲突徙薪 博学明道 方寸纳海 健康为上”十六字上海疾控精神遒劲有力,自2012年讨论发布以来,激励着我们织密疾病监测网,担当实验室检测的一锤定音,也不断创新疾病预防的工作模式。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百万级“上海队列”、长三角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健康副校(园)长、示范性健康食堂/餐厅、无结核社区国家级试点、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这些名词都丰富着“健康上海”的内涵。
蓄力而后“外放”。面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深化改革新浪潮,面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新期待,我们在厚积蓄力的同时,也在传播具有疾控特色的健康文化上铆足劲、勇创新。中心卡通形象“青耕”出自《山海经·中山经》,兼具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及现代卡通的俏皮活力,已成为上海市首批文化IP之一。“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积累2000多篇原创文章、240多万关注用户,多次获上海市十大健康微信公众号等荣誉,衍生的微视频等在多媒体平台播放。中心新址即将正式启用,新址孕育新面貌、新机遇,擦亮疾控新名片,力绽健康新形象。
文化引领打造儿童友好医院
季庆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
成立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国际视野,充分展现新质文化活动。
儿中心党委坚持“顶层设计”,创新设立“一体四化四融合”党建战略目标,在上海医疗机构中率先成立“思政办”,不断夯实“党建+医院文化”共同体建设。
以建一个工作阵地、推一项育人工程、树一个教育品牌、亮一张文化名片、造一个传播平台为组合拳,儿中心创新建立公立医院“五位一体”思政文化工作体系;开设儿科医学人文课程,实践“五维融合育四心”教学模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卫生职业精神相融合的实践基地和“SCMC文化新声”文化传播专属平台,开设“问道讲堂”,出版首本《儿科医学人文案例集》,与艺术、设计、心理等多领域跨界合作开发医院文创作品,将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医学传承转化为文化符号润物细无声,打造儿童友好医院。
作者:
编辑:张菲垭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