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匈牙利学者访问银川科技学院 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4-10-22 12:52  浏览量:18

本网讯(通讯员 任进艳)10月21日,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玛丽·露易斯·斯蒂格·索伦森博士和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马格迪博士到访学校,开展文化交流之旅,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助力学校国际化教育。

10月20日晚,两位教授刚一落地,立刻让翘首以盼的师生们为之欢呼,同学们献上了美丽的鲜花和诚挚的问候。颜色醒目的“热烈欢迎英国剑桥大学和匈牙利国家博物馆教授”的欢迎海报吸引了每一位过往旅客的目光。递过鲜花,接过行李,学生与外宾一起亲密交谈,欢声笑语,氛围轻松而愉悦,大家对即将到来的访问交流都充满期待,也希望两位教授在银川的行程为他们留下一段充满温馨愉快的塞上回忆。

21日上午8时30分,学校图书馆前广场上,同学们整齐列队,手持鲜花和彩旗,翘首以盼,期待着与玛丽·露易斯和马格迪两位教授的见面。随着她们的到来,整个校园被响亮的掌声和欢呼声包围,师生们以隆重的欢迎仪式对两位教授的到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本硕直通班的同学们为两位教授送上学校的校园吉祥物“赛思”,热情拥抱。

学生胡晓妍激动地说:“没想到两位教授如此平易近人,谦逊温和,能有机会和国际导师面对面交流真的太高兴了。”

伴着阵阵锣鼓声,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狮子跟随节奏翻腾起舞。舞狮社的同学们身着艳丽的舞狮服,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威武勇猛,引起两位教授的浓厚兴趣,他们伴着鼓声为舞狮社的同学们呐喊点赞,感受着浓浓的中国文化魅力。在主题背景墙下,两位教授与领导嘉宾、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绣针在绢帛上来回穿梭,剪刀在指尖灵活转动,水袖在空中飘然舞动……在A2教学楼大厅,“跨越古今 非遗传承”主题展览展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汇聚了剪纸、砖雕、刺绣、口弦、贺兰砚、葫芦烙画等众多非遗项目。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引下,两位教授兴致勃勃地了解这些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技艺传承,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

剪纸传承人展示着神乎其技的剪纸技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刀在纸上游弋,纸在手中翻转,短短几十秒,一个栩栩如生的蝴蝶戒指跃然生成。

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面塑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仙、悟空、钟馗……面塑技艺在非遗面塑传承人手中,被注入新的灵魂。非遗传承人娴熟地撷取筷头大小的金色面团,塑成龙鳞,贴上龙身,顷刻间一条神形俱备的中国龙便映入眼帘。

活动现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传承人李旭与伙伴一拨一扯,“声”入人心,缓缓几下鼓声、打击乐声渐渐拉开序幕,紧随其后的,是一声声极富回响、短促又俏皮的金属声。鼓声再起,金属声跳跃似地又随其后,忽而静止无声,引来两位教授连连点赞。

艺术无国界。绣花扇、六盘山福枕、刺绣香囊、麦秆画、彩塑浮雕……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让两位教授啧啧称奇。非遗展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特色产品和非遗作品,让非遗文化资源“活起来”,在对外交流活动上大放异彩。两位教授还前往艺术学院展厅,参观了学生作品展。

活动现场,学校校领导为两位教授颁发“荣誉教授”聘书,并赠送宁夏地域特色纪念品。

“您对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有什么建议呢?”“您认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个人兴趣和未来就业哪个比较重要呢?”索伦森博士、马格迪博士两位教授与本硕班学生开展深入交流,鼓励大家主动做好规划准备、善于发现机会机遇,努力培养提升能力。

两位教授都是知名的考古学家,同学们还与教授就“如何拉近现代人与古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开展主题文化沙龙,围绕考古学与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她鼓励青年学子们要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应该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和发扬文化的重任,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我校为实现“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努力,学校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给师生提供了与世界政要、国际学术和艺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全球视野。同时,学校还通过海外深造本硕直通、剑桥青年领袖训练营等国际化项目,为师生们搭建体验全球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桥梁,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融媒体中心 张弘德/文 李阳 王帅 王斯申/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