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笔记【115】话说《医眼观古今》
发布时间:2024-10-14 05:34 浏览量:20
几年前,我在《新湖南》客户端开设作家专栏《医眼观古今》,以笔记形式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熔铸于医学人文之中。以笔为刀,解剖那些被岁月覆盖的故事、深藏的历史和蕴含的文明,让世人感知年代久远,却与今天的生活隐隐相接的历史脉络;以古观今,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焕发生机,那些早已离去的先贤变得生动可感。
医者,本人最初职业也。医眼观古今,以望闻问切的医家之眼,洞悉古今,感怀天下。栏目开设以来,陆陆续续刊发110多篇随笔,约20万字,受众也喜欢此类文化散文。北京知名书法篆刻家彭一超先生见专栏粉丝众多,特为我治印《医眼观古今》加油鼓劲,并附边款,道出“医眼”的由来,源于南宋僧人释慧开的一首《医眼》诗:“开黑暗门,通向上窍。内外障除,神光独耀。”一超先生学养深厚,点石成金,醍醐灌顶的快乐,感觉太美妙。
细嚼此诗,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呈现医者的使命和价值。“医眼”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医者的眼睛,深度解读则为医者的智慧和洞察力。通过开启黑暗之门,打通心灵之窍,无论是内在疾病,还是外在障碍,医者能够洞察疾病的本质,找到治愈康复之道。而医者的仁心和医术的卓越,像神奇的光芒照耀众生,给遭遇病痛的人们带来健康和希望。
眼睛,有心灵窗户的美称,同时,又是透视身体健康的门道。古代医书《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中医望目,通过观察眼睛相关部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人的心境和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没有先人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铺垫,就没有今天繁荣多彩的世界。《医眼观古今》系列作品,以医者的眼光看待历史,观察现实,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观照社会,感觉与感受,也许别有一番滋味。
大梦悠悠几许春,浮生不悟古今人。医眼,观古观今,犹如中医望目察病,看的是史,观的是人生。因而,前景观人,切忌以貌取人;后面观人,不要捕风捉影。远观,切忌道听途说;近观,不要一叶障目。高处观事,切忌目空一切;低处观物,不可簸土扬沙。更重要的是,观人察物,不要只用眼睛,而要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验证。岁月剥去虚伪,时光筛出金子般品质。
《医眼观古今》是我客观扫描古今人事的背影中,不断反思自我,提升内在修为的历练和感悟。人性的复杂和多面,需要我们用耐心、包容和智慧去对待,去加持。每一次真实的接触,每一回真切的感受,都是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我很享受这个体验过程,不仅观赏了大千世界,也看清了正道沧桑、人生百态,更加认识了解自己,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汤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