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丨百花齐放(下篇)
发布时间:2024-10-12 01:44 浏览量:21
9月26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历史经典照片,不少珍贵资料为首次披露。展览包含浴血新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时空巨变、富民厚生等多个篇章,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从9月26日开始,我们把“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这个展览中的“百花齐放”(下篇),共21张照片。
今日之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正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新华社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用镜头记录时代风云的重任。方寸乾坤,瞬间永恒。一代代新华社摄影记者用光与影定格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时间,冲洗出历史的底片。新华社精选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经典照片,从百姓生活变迁的视角,全景展现伟大祖国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与影像对话,与历史相遇。驻足凝望一幅幅照片,我们清晰可见——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初心与梦想,
中国人民最真挚深切的向往与追求。
时代东风浩荡,激活“一池春水”。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神州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古国,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焕发新的风采。
1995年4月22日,两名小学员在北京京剧学校附中参加业余京剧培训班时,“溜”进教室,趴在地毯上,观看两名高年级的小姐姐练习甩手帕。新华社记者 黄文 摄
点评前后景人物形成动静对比,瞬间精准,场面充满趣味和故事性。照片层次丰富,结构平衡和谐。
1996年4月6日,浙江杭州皇后杂技飞车艺术团在北京表演飞车走壁。新华社记者 袁满 摄
点评表演者与观众形成接近T字型的夸张空间关系,既让人感到惊险,又使画面富于紧张感。
2008年9月9日,读者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二期新馆阅览区内阅读书籍。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点评背景书柜犹如士兵阵列,蔚为大观,三张书桌富于均匀节奏感,伏案读者与行进中的人物成为富有活力的视觉变量,给人良好审美感受。
2010年2月14日,在河南郑州街头,一群扮演“大头娃娃”的演员在扭秧歌的行列中。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点评一条对角线分隔“大头娃娃”与观众群,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场面整齐且具有形式感。
2011年4月15日,在新疆和田墨玉县沙依巴格乡巴格达提村的村委会大院里,村民们席地而坐观看电影。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点评特殊拍摄角度和现场照明条件使电影画面与众多观众的面庞同时展现,细节丰富,魅力十足。
2013年5月1日,观众参加北京草莓音乐节。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点评被摄人物神情姿态“闹中有序”,舞动的双手,极好地烘托热烈的现场气氛。
2018年3月2日,一支锣鼓队在河南浚县古庙会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点评鼓上舞蹈别致引人,舞者衣着鲜艳,被浅色鼓面映亮并从暗色背景中脱颖而出,整个画面杂而不乱。
2019年10月11日,广西黔桂乌英苗寨的孩子们在阅读刚刚获赠的图书。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点评读书孩子各有各的专注,被阳光照亮的书页映亮孩子面孔,美丽光效突显人物忘我的表情,令人心动。
2019年9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20春夏系列发布会上,身着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昆曲表演者走上时尚秀场。新华社记者 唐霁 摄
点评昆曲演员的古装戏服极具中国传统之美,与时尚T台环境和观众形成对比型呼应,显示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韵味。
2020年7月19日,小朋友们和家长在南京博物院参观。新华社发(苏阳 摄)
点评独特的拍摄角度塑造恐龙骨骼扑向参观者的动势,成就观众与展品诙谐幽默的空间关系,使画面妙趣横生。
2022年1月19日,小朋友们在海南儋州和庆镇六罗乡村大舞台排练乡村春晚节目。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点评小舞者身姿各异,活力四射,可爱有趣的表情惹人喜爱。人物衣着色彩轻快,洋溢愉快气息。
2022年7月30日,观众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点评仰拍方式将文瀚厅的墙面和顶部尽收图中,彰显建筑物恢弘的气势。
2022年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新华社发
点评画面中建筑物凝重平稳,青山和蓝天的“静”与白云和雾气的“动”相得益彰。
2022年7月30日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点评周正的拍摄角度使画面仪态庄重,格局平稳,展现建筑物的肃穆与大方。
2023年5月31日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展厅。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点评门后三名“读书人”的剪影突出,丰富了画面层次和信息,增强了故事性和神秘感。
2021年7月10日拍摄的夕阳映照下的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点评三坊七巷的鳞次栉比与远处林立的现代化楼宇相互映衬,形成奇妙的古今对话,夕阳既丰富了画面色彩,也渲染了照片气氛。
2022年9月29日,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点评前景错落有致,主题突出,与背景红色展区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使画面视觉层次多样化,并制造出不同寻常的氛围感。
2023年11月28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内参观“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点评被摄者身处画框层层深入的展品之间,有趣的空间关系和独特拍摄角度让照片生动而神秘。
2023年4月15日,小朋友在天津蓟州区梨木台景区进行古筝表演。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点评侧光照耀下的被摄者神情专注,姿态优美,颇具古风。场景虚实对比,内涵丰富。
2023年5月26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舞醉龙队伍在“鱼行醉龙节2023”开幕仪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点评现场气氛热烈,人物动作传神。摄影师对被摄者喷水一瞬的精准捕捉,使照片富于动感。
2024年4月27日拍摄的霞光映照下的广东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点评蜿蜒的珠江为画面增添柔和优美的线条,主体建筑如同白色轮船,停泊珠江岸边,从周遭复杂城市环境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