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新上映穿越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连1集也看不下去
发布时间:2024-10-09 04:58 浏览量:17
为何某类群体没法拍“红色剧”?
是由于这类人完全不懂历史,从生理上抗拒红色,一开始把屁股坐歪了,内心深处嘲讽人民的斗争。
然而出于完成业绩、图名挂号、哗众取宠,还要去拍类似题材,用恶俗手法搞恶意宣传,才有了现在这么多四不像的东西。
长征是什么?
最基本的常识,稍稍看看三湾改编、三大纪律、赤水河、腊子口的历史,就应该明白,红军是那个时候国内最有追求、最有文化、最有纪律、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跟光头和另外旧式武装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
第二,长征是“除去旧质、保留精华”的历史。
长征开始时,红军80%的高级军官才20来岁,不少师以下军官才刚刚大学毕业。林帅28,肖上将仅仅19。这支军队的绝大多数,是青年人的集合。
红军是真正实现“女权”的军队,有举不胜举的女性模范。像师长级别的张琴秋在长征期间带女子营活捉敌800人,后来转战甘肃,在产子的时候依然在前线谋划,气质不让须眉。
红军的装备差、保障差,看起来和流民差不多,然而这支队伍却成建制的、有组织地走完中国东西2遍多,深入不毛、踏碎雪山、飞越天堑,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在重重包围里组织了600次战斗,日均损失近300人。克服了装备上的代差、恶劣的气候和地理上的险峻,靠一双腿完成的历史壮举。
这是1支孤军,要生存只能靠自己,除了后有追兵,每过一个县城又要对付当地民团、山贼和豪强力量,任务繁重。
然而在最艰苦的时期,红军同样是老百姓的队伍。
这是当时中央军的“敌情”通报:
哪怕是敌人,也不得不客观描述其纪律严明。
然而在这部新上映穿越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是怎么拍的呢?“三大纪律”是哄人的?编剧明白人民军队跟旧式军队的不同吗?
1支尊重知识、普及教育的军队。
在长征路上,普通士兵的聊天日常是:航母、军舰,其眼界、教育程度,吊打旧式军队军人。在中国老百姓基本上不识字的年代,泥腿子的后代在高谈阔论,在写字看报,在谈论科学,是多么反差的场景?
后来美军观察团在陕北发现,需要担负战斗任务的少年团在窑洞中看物理、念英文、读名著、学音乐,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渴求知识,并非日本人首创。他们也未曾在世界上所有军人中,看见过类似朝气蓬勃、满怀信心、乐观活泼的神情。
革命者生活朴素,勤俭节约,不意味着不热爱生活。在最艰苦的时期,依然建设边区阅读室、学校、体育设施和交际舞室。
这才是红军最吸引人的地方,成为那时有文化、有见识的青年人纷纷愿去的“灯塔”。
原因是同时期其他军队是靠上下级关系、拉壮丁、喝兵血组成的,和红军军人的待遇,天壤地别。
今天的普通人,穿越到当年,90%是地主手下的包身工,倘若能参加红军、加入延安,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这才是能一支军队能成建制地爬雪山、过草地的精髓所在——信仰的力量。
古今中外的其他军队,你所认识的那些优秀指挥官,无不在“远程机动”这么“简单”的课题下溃不成军。然而红军,在相应思想武装下、拥有真实理想的这支队伍,是真的愿意相信自己走的路一定能成功。
美方观察团的原文评价:
当时美利坚官史中记载:
每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阵亡不是去图抚恤金,所经受的痛苦,不过是为了他们所相信的那个社会,那个理想一定能实现。
而今天,某类在和平时代被资本观念洗得一干二净的东西,怎么可能相信信仰,怎么有能力去诠释“红军”呢?怎么可能拍出1集让人看得下去的作品呢?
并非不允许改编,我个人甚至非常喜欢类似的穿越题材。然而某类群体要搞清楚的是,你们不过是在强大国家保护下才能开花的温室植物,不要吃了几天饱饭,就觉得可以高人一等地对那个时期的精英指东说西。
你只配去看红军的历史、学习红军的品质、跟从红军的道路,哪怕红军经历的所有,你连万分之一都忍受不了。
并非不可以给红军开超市,寄托今人的美好愿望。但整部剧中,把所有寄托放在女主一人身上,搞得人民军队一遇事就向女主求救,一副“盼女神仙主持公道”,将长征的胜败归结于“女菩萨”。
并非没有优秀的历史穿越剧,好好想想邻国10年上映的《我们来自未来》,4个现代青年,被西方洗得不尊重历史,胳膊上还绣上万字符,偶然回到40年代……在血腥的战争中被伟大的红军逐渐感染。
在最后时刻,在最绝望的关头,4人顿悟了,和一位即将赴死的红军的对话:
一阵白光而过,4人回到未来,被西方洗得一无所有的他们,只能用利器割掉胳膊上的万字符,来赎罪。
这才是上得了台面,有点意义的穿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