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学术论坛》从血腑逐瘀汤中谈疏调思想
发布时间:2024-10-07 19:00 浏览量:20
血腑逐瘀汤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创的一张名方。主治胸中血瘀证,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血腑逐瘀汤广泛运用于各种瘀血证,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血腑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组成。
从组成上看血腑逐瘀汤其实由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加牛膝桔梗组成。血腑逐瘀汤中为什么要有四逆散呢?其实就是调气,疏调气机使气机通畅。中医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血腑逐瘀汤完美的结合了调气和调血治疗四路,深符疏调气机之要旨。
作为一名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师,在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是血管性疾病,可以说百分之七八十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目前有一个观点,谁搞定了血管谁就解决了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就是血管的不通畅,就是气滞、就是血瘀,所以在临床上行气活血法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法。中医讲究“气血”,把“气”和“血”联在一起来讨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
我们在临床上大量见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单独用活血的方法有的有效有的无效,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关注气和血的关系。临床是我们常讲气滞血瘀,但好多人在临床中并没有把行气思想真正运用在临床中。有人提到活血就只会用桃红四物汤,提到行气就只会用四逆散,而并没有把它们结合起来。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血腑逐瘀汤,自认为非常好用。有人可能觉得心血管疾病用血腑逐瘀汤尚有理论依据,必竟血腑逐瘀汤就是用来治疗胸中瘀血的,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不用补阳还五汤或是通窍活血汤呢?此古今疾病不同尔。
以前因为生产力落后即使是富贵人家也不是能天天吃肉的,并不存在这么多的富贵病。今时则不然,大部分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富贵病,大部分起源都在“高血压、高血脂”这类营养过盛性疾病,现代的病机与古代的病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然也会变化。比如“补阳还五汤”,许多人把它用作脑梗恢复期的治疗当中,有的有效,有的无效,还有的用了血压升高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过用了黄芪这一类升提的药使血压提升了。简而言之分析就是已经营养过盛就不在合适重用多用黄芪这一类补益药物。我们中医人也需要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理论,不可报残守缺。
而用血腑逐瘀汤则不一样,今时之人劳心者多而劳力者少,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合并有气滞,故在现今的心脑血管疾病人此方屡用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