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作文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板
发布时间:2024-10-07 18:49 浏览量:19
高考考场作文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板
“结构清晰”一直是考场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是阅卷老师断定一篇好文章的主要途径。如何快速写出一篇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而且结构清晰的作文,是考生亟待解决的难题。当掌握了审题技巧,积累了不少素材,考生不妨熟记几种“吸睛”的结构模式,或者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结构思路,以便让自己能够在一个清晰的构架下展开论述,写出一篇结构清晰而且富有逻辑性的好文章。
第一节议论文的结构模板
2021年全国8套高考作文试题除新高考全国卷II为漫画作文外,其余均为材料作文。这些作文试题虽说大都对体裁没有特定要求,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此,一轮复习加强议论结构的训练势在必行。
一、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各层次或角度之间是 并列关系。其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理,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此结构适用于主题比较宏大的作文。
运用并列式结构写作时,有四种方法:
1.性质并列。从“是什么”的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
2.理由并列。从“为什么”的角度列举几个呈并列关系的分论点。
3.途径并列。从“怎么办”入手,逐一剖析论点得以成立的条件或途径。
4.结果并列。从“会怎样”入手,分析事物造成的多样而复杂的结果。可以是正面的作用意义并列,也可以是反面的危害影响并列。
温馨提示:
①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结构关系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
②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及彼此间的照应、衔接关系,切忌罗列与分论点无关的论据;
③分论点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否则会给人内容散乱的感觉;
④各分论点在内容上不可交叉或有从属关系。
【标杆作文】
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
朝夕更替,日月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画卷不停变换,无数伟人为我们书写下前进的注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大有可为的时代,画卷需要有为的后生去书写幸福生活的续集。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可为的时代就像个广阔的舞台,有为的人将在舞台上呈现精彩。
萤火微凉,光芒不减。我们是什么时候拥有了喊出“这是一个可为时代”的勇气?是100年前,最先觉醒的那批革命前辈创造出历史的新篇,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那段近乎黑暗的岁月里,痛苦和压迫笼罩着整个华夏大地,中国人民近乎绝望。可是他们出现了: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无数有志之士前仆后继,以身许国,用他们的微光照亮了黯淡的前路,用他们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回响,用他们的壮烈牺牲谱写“有为”的壮丽华章。“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后人,“可为”的时代已然来临。
炬火焱焱,历久不灭。当“可为”成为时代的底气,“有为”的先驱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冲破重重障碍回国的钱学森,在科研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排除万难,造出了中国自己的导弹,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大年放弃了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7年时间,他带领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他们将“可为”作为奋斗的原动力,在可为的时代做有为的人,助力国家发展,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在祖国伟大的新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灼灼火光,传承不熄。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先辈留下的优良精神品质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可为”是时代提供的机遇,也是个人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有为”是不负时代的重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我们很幸运,生活在无数先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社会中。现在正是我们回报时代、接过历史接力棒去付出、去奉献的大好时机:“可为”的时代舞台就在我们面前,社会的未来发展等着我们去积极有为。我们青年应不惧蜚言,心怀梦想,勇担道义,剑指远方,发出青春最强音,成为下一代想要成为的人!
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愿你我共勉,创造属于我们的有为时代。
这篇文章紧扣试题材料(2021年全国甲卷),明确时代特点,为背景搭建平台,展现一代代楷模的有为事迹,论述在这种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之下的“我们”,该怎样在可为时代做出有为之事。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结尾升华中心,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行文。“萤火微凉,光芒不减”“炬火焱焱,历久不灭”“灼灼火光,传承不熄”,三个引领式语句特色鲜明,用“不减”“不灭”和“不熄”展示出有为时代有为之人的担当与使命,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二、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就是层层递进,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展开论述,一般来说,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这种结构较之并列式结构,有着更易于深入论述的优点。层进式结构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由浅入深的规律,不仅能体现作者思维的连贯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能使文章更严密,更具思辨性。层进式结构可以分为两类。
1.层层推进
即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出层层推进。或者本论部分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顺序行文:“是什么”指对论述对象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为什么”阐释论点成立的理由;“怎么做”指根据论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什么”与“怎么做”是写作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要平均用力。
2.逐层分析
针对某种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相应的对策,一般采用“摆现象——挖根源——析危害——明做法”的形式,通过一层一层的分析,最后找出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种形式能使论证更加严密,结构更加严谨,更具理性色彩。
温馨提示:
①层进式结构对各层次内容的前后顺序有着严格要求,各层内容不能随意变更;
②在论证过程中,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③各分论点都是体现中心论点的,要将各部分、各层次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具有鲜明递进关系的整体,形成环环相扣、前后协调的论证结构。
【标杆作文】
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青春时节,是我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也是最容易迷茫的季节。理想之于青年,犹如灯塔之于茫茫大海上的航船,指引着我们破浪前行。而对理想的追求,则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可见,只有做到“弓硬”“矢正”“的明”,方能一发必中。不过,我更看重“弓硬”。没有过硬的实力再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
我不否认“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相反,我认为它们是青年人实现理想的前提。只有端正了思想,确定了目标,再付诸行动,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生活中,许多青年人理想信念模糊,缺少奋斗动力,只想“佛系”“躺平”,这样的青春只会在虚度中枯萎。那么,青年一代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我认为,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的“禾下乘凉梦”和14亿中国人的温饱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功绩将永远为国人铭记。喀喇昆仑高原上,我们年轻的官兵血洒边境,不失寸土,把最清澈的爱,献给了他们最挚爱的祖国,他们的理想与国家及人民的安危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牺牲无上光荣。
但是,仅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的。远大的理想还需依靠实力才能实现。纸上谈兵,只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空喊口号,只是夸夸其谈的表演作秀;望梅止渴,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这个世界相信实力,实力是踏平坎坷的底气,实力是走向光明的路标。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杨洁篪霸气地说:“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这是崛起大国的实力和底气,是120年前那个辛丑年的中国所无法想象的。如今的中国,“嫦娥”奔月、“蛟龙”下海、高铁飞驰、“天舟”遨游……越来越多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既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又要增长自己的学识,唯有德才兼备,拥有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实现理想,要靠实力;实力的获得,自然离不开奋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既要有翱翔九天的雄心,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把最美青春留在百色大山的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了“奋斗”的含义;抗疫战斗中的90后青年,勇挑重担,不惧艰险,用拼搏和奉献书写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之歌。作为学生,我们唯有潜心学习,苦练内功,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风华正茂逢盛世,奋斗拼搏正当时。当代中国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也应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是雄鹰,就勇敢地奋飞翱翔;是骏马,就尽情地纵横驰骋。不要停止攀登,不要停止跋涉,来路无可眷恋,我们脚下站立的永远是下一座高峰!
本文紧扣材料要求(2021·全国乙卷),围绕“没有过硬的实力,再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的论断展开论述。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承认“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然后强调远大的理想,还需依靠实力才能实现;接下来指出实力获得离不开奋斗。作者论证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结构紧凑,令人信服。
三、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又叫正反对比式结构。在主体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议论文整体结构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形式。
对照式结构的构成:开头——正反对比——总结——结尾。具体模板如下:
常规的对照式结构由五个段落构成,由于结构相对简单,所以通常在正反对比之后加上一个总结段对上文的对比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起深化总结的作用,同时使得文章更为充实丰富。
温馨提示:
①必须明确文章的主要论点,不能左右摇摆、模棱两可;
②必须为论点选定具有相异或相反属性的论据;
③必须找出对比点,然后紧扣论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④写作时往往对正面论证阐述多些,将其作为论述的重点,对反面论证阐述较少,让其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标杆作文】
人间正道本沧桑,披荆斩棘又何妨
当我们头顶苍穹,举目遥望时,我们会看到,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年青人,他们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他们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却选择了自甘堕落,犹如艳丽的花朵生长在潮湿晦暗的土地上,不知不觉间等待着黯然凋零。对此,我不禁掩卷沉思,这样一味求弱的行为,是否潜伏着一种长远的危机?
无数事实证明,活着不易,但未来可期,与其游戏,倒不如立志。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强调:“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年青人,倘若能够不畏现实的艰难与困境,早日抑制住自己浮躁的性情,凭借坚定的信念,内修积极进取之精神,在正确的道路上追求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奋发求强的行为,将会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精神力量啊!
与之相反,如果只追求交际于浮华污浊,挥霍于纸醉金迷,完全沉醉于错误行为而不能自拔,那结局必然会导致其走上一条迷离漂行的幻路。所以我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变自己,同自己的弱作斗争。正所谓:人间正道本沧桑,纵使披荆斩棘又何妨?
更进一步来说,在认清现实后,我们不仅不再放任自己生机的耗散,还要努力使之变强,积聚起一股足以唤醒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大显身手为人类造福祉。诚然,有这样伟大的思想来引领,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与风暴是我们经受不住的呢?还有什么矛盾与危机是我们不能解除的呢?
记得欧洲有一句名言:“一个人要善于从迟疑、消极、烦闷中解脱出来,而进入奋发激励者的环境,这种环境是无价之宝。”话很朴实,道理也很朴实。但我们却往往缺少用这样一种朴实、简单的道理去践行的能力。
当今国内国际时事变更越来越频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究竟该如何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中去呢?我的体会是,青春应该如同烈火,只有不断燃烧,火势才能变得更旺。既然我们的时代为我们每一位青年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无垠的天地,那么,我们又何妨为着因它而存之志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呢?不然,我们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弱。
生命短暂,岁月匆匆。立足当下,但愿那些虽曾病衰却并未崩溃的年轻人,能够彻底消除其消极的思想,早日觉醒过来,在党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树立远大志向,承载起更多积极美好的期待,让自己可爱的青春在藏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中闪出熠熠的光芒。
这是一篇思考深刻的典范议论文。从思路上看,文章采用对照式结构,首段从生活入手,提出论点;然后分析问题,正面提出以弱变强的方法,反面分析危害;接下来联系国内国际现实,拓展深化;最后照应开头,指明意义。从手法上看,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强化了论证的力量。从语言看,文章以议论、抒情的语句为主,论证特色鲜明。
四、引议联结式结构
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写出来的文章,具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且严谨的优点。
具体来说,“引”就是精心挑选引述的材料,提出论点或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名言警句类材料要复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漫画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议”就是对前面提出的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论证,使论点确立起来。“联”就是根据材料广泛联系个人、社会、历史、现实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加以充分论证,指出论点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就是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温馨提示:
①“引”要自然,不突兀;要简洁精练,不拖泥带水。②“议”要有理有据,有扩展有延伸,或扩展出广度,或挖掘出深度。
③“联”要联得自然,不能有刻意牵强的意味;要联到点子上,不要胡乱联系。
④“结”要结得严密,让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
【标杆作文】
不负韶华,吾辈当自强
1917年,领导人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或由强变弱,由弱至强,未可知也,强调了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我认为,这对个人、民族乃至国家都有启示意义:强者不恒强,要居安思危;弱者不恒弱,要奋起直追。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吾辈青年更当着眼于未来,不负韶华,奋斗自强。
人的资质是不相同的,有的生而为强者,有的生而为弱者,这并非我们个人所能决定。然而《素书》中说:“失其所强者弱。”意思是,如果失去自己的优势,强者就会变成弱者。强者若是不珍视自己的优势,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努力提升自我,最终也只会失去自己的优势,成为弱者。中国有方仲永泯然众人,有“江郎才尽”的江淹;外国有本杰明·卡斯坦特得过且过,成为众人惋惜的对象。这无不在向我们说明,强者不一定恒强,若是滥用自己的才能,不努力进取就会沦为弱者。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古希腊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先天发音含糊不清,在演讲方面生来就是弱者,然而他以不懈的努力弥补先天资质的不足,最终成为古希腊十大演讲家之首。古时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近代的淮海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生动案例。
这对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加具有启示意义:如果仗着自己“天资聪颖”而不好好学习,极大可能会从强者沦为弱者;而如果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即便是所谓“弱者”,也必定能为自己的青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对国家和民族同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借鉴意义。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那用血泪写就的近代史犹在眼前。而经过几代人的漫漫征程,今日之中国已不是当初那个国力衰弱、任人欺负的模样。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背景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回望,当初被视为“弱者”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高铁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创造了弱者变强的巨大奇迹。反观英美等国凭借两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然而他们奉行单边主义,滥用强力,式微可谓必然。
这也警醒我们要借鉴历史经验。当代中国虽已由“小小红船”成长为巨轮,但在波涛汹涌的世界之海上航行,仍需居安思危,以求行稳致远。吾辈青年更应当自强,切不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奉行“躺平主义”,因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吾辈青年当不负韶华,用自强的青春,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这篇文章紧扣命题材料(2021·新高考全国卷I),采用“引议联结”式结构行文。开篇概括提炼材料内容,提出中心论点;第二、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运用古今中外的人物、战争素材论证强弱是可以转化的;接着联系现实,强调强弱互转对于“身为学生的我们”“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借鉴意义;结尾部分重申论点,指出自强不息者方能成功,作为青年的吾辈当自强。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③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七律 ·忆重庆谈判》
④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领导人《2021 年新年贺词》
“以民为本”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而源远流长,由此形成了中国无数精英根深蒂固的“苍生情结”。而在中国共产党 100年的奋斗史上,全党正是紧紧抱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天下苍生”血脉相连,才谱写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史诗。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高考后你即将面临重大的生涯选择,请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我与苍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抄袭;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四句名言,前两句为儒家经典中涉及民本思想的两句格言——这既是儒家的治国思想,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修身信条;后两句,为我党两位领袖的诗句或语录——这既是两位领袖的救国和治国理念,也是我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之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领导人的话选自 2021年的新年贺词,其中“共克时艰”的措辞当暗指伟大的抗疫斗争。另外,两位领袖都提到了“苍生”,而这一概念又脱胎于儒家的民本思想,与后面的作文任务主题巧妙形成了内在有机关联。
总结性语段中,第一句揭示了中国精英的“苍生情结”与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在联系,且精英一词又可触发考生对个人理想的联想;第二句,暗示了建党 100周年的大背景,且明确了我党宗旨与“苍生情结”与“民本思想”的渊源,并指出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史诗与这一宗旨之间的根本关系。这些,都为写作创建了大的背景,明确了基本概念逻辑,供以触发考生的联想和感悟。
具体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大丈夫立业之本,当为生民立命;
②为苍生谋幸福,为个人谋价值;
③我欲为医者的终生奋斗目标,惟愿守护苍生健康平安;
④我要做一个普通人,但惟愿对他人有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抗美援朝巨制《长津湖》近日上线,各地影院人头攒动,座无虚席,闻听《长津湖》票房已经突破34亿,直冲40亿大关。电影持续近三小时,其惨烈悲壮的战争场面呼啸而至。尤其是影片最后志愿军战士呈战斗队形冻死在冰封山岭上的场景,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志愿军在装备极其落后、物资极为匮乏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血战三年,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为什么志愿军能不畏强敌,打出军威、国威?为什么普通农民能创造人间奇迹?当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就更加重要!
上述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材料中列举了志愿军取得胜利和林县人民建成红旗渠的感人史实,而如此伟大的奇迹都是在装备落后、物质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他们依靠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写作时,首先要阐明精神意志的内涵:是相信胜利终会到来的坚定信心,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顽强信念,是坚韧执着不懈追求的奋勇决心,是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百折不挠的可敬人格……其次,要明确精神意志在客观条件不足时的巨大作用:支撑信仰、奋战事业、守护疆土、建设祖国、突破所有的“看似不可能”、实现一切的“天方夜谭”。最后,要明确情感方向,号召大家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愚公移山、努力进取的精神,锤炼意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体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风浪当前,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
②逆境之中,惟坚定者不凡;
③千难万险何所惧,钢铁意志炼真金;
④精神汲取动力,意志开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