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来趟河南吧!逛一逛宝藏小镇
发布时间:2024-10-06 15:33 浏览量:17
核心提示|国庆长假,前往小众目的地“反向”出游,让你收获惊喜,尽兴而归。爱和小镇、神垕古镇、同盟古镇等隐藏在中原大地的宝藏小镇,给民众出行提供了别样的选择。国庆出游,让我们一起拥抱美好乡村、探访“宝藏小镇”。
航拍秋日的爱和小镇。 爱和小镇供图
爱和小镇 “陶”花源里披三彩
6666口大陶缸被巧妙地摆成了一副身材婀娜的少女形象,山坡上、柏树下、溪流旁,缸无处不在。
在这里,缸可以是花盆、护栏,也可以当指路牌、告示牌……10月5日,记者在洛宁县罗岭乡爱和小镇看到,几千只水缸和弯曲的河流相映成景,大片的格桑花、油葵花开得正盛,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里曾经是一个只剩下8户人家居住、缺水少电、行路艰难的小山村,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团队的改造下,成了远近闻名的“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又称“爱和小镇”。
在郭爱和眼中,爱和小镇是理想中的“陶”花源:“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把三彩陶艺‘搬’过来。”
2015年,郭爱和带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的陶艺团队入驻罗岭乡花树凹村,遵照“保留原始风貌,留下时代烙印”的原则,对村落进行改造。
在郭爱和团队的改造下,小山村青山叠翠、流水潺潺,传统民房、窑洞点缀其间,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今年十一假期,我们接待游客人数再创新高,许多外地游客来了之后,不仅被自然景观深深吸引,还爱上了三彩艺术。”郭爱和说。
在假期里,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三彩制作的课程。来研学的学生范成燕说:“我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认识了很多‘洛阳三彩’,自己绘制很有趣。”看着亲手做出的三彩工艺品,范成燕笑得特别开心。
在爱和小镇,三彩艺术特有的力量让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艺术改变了山村,丰富了文旅,郭爱和却没有止步于此:“陶艺村的发展项目规划是50年。随着文旅热潮,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里,我们将为这里注入更多艺术元素,让三彩更广为人知。”
郭爱和说,未来,将在这里建中国“当日”艺术馆,完成更多陶瓷环艺装置,让艺术点亮乡村,打造“四季画谷、静美洛宁、陶醉罗岭”,让花树凹成为“中国乡村艺术公园”,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艺术家来这里采风创作,让更多游客来感受艺术的魅力。
国庆假期期间,神垕老街举办文艺演出。 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神垕古镇 钧彩天地寻宝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
一条古街穿古镇。10月4日,漫步这条石板古街,透过古宅院、回廊、水井、戏台,依稀可见神垕古镇昔日的繁荣。
这个国庆假期,神垕古镇特别为游客设置了一场沉浸式古镇游园之旅。拿起手机,扫码进入智慧导览地图,就能参与“智游神垕 寻觅中国色”活动。在地图上自由规划“寻宝”路线,收集神垕老街、古窑、瓷厂、灵泉寺等多个宝藏景点的9枚印章,就可以在集章点领取极富神垕特色的奖品盲盒。
跟着智慧导览地图走,主要景点无遗漏,特色美食逐一呈现,还有免费停车等贴心服务提示,记者体验了一把别样的古镇风情。
神垕古镇地处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北方陶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
国庆期间,“青春创想,钧彩生活”青年集市在神垕天地商业街开展。走进钧瓷文化主题展览区,钧瓷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经典作品让游客直呼“惊艳”。钧瓷艺人现场展示钧瓷拉坯、上釉、烧制等工艺。钧瓷体验区内,游客可以亲手尝试制作钧瓷小件,参与感满满。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庆期间,一场非遗盛宴点亮了神垕古镇。钧瓷、中医药、剪纸、刺绣……在地方国营禹州市瓷厂院内,神垕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展示,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体验。
夜幕降临,以“光影神垕,梦回千年”为主题的演艺活动拉开帷幕,伴随神垕老街历史与文化特色,七彩光影变幻间,结合精心编排的音乐,神垕老街的故事徐徐展开。融入钧瓷历史文化的相声节目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神垕老街多个演出点位和舞蹈、曲艺、说书、武术表演不期而遇;再找一家汉服体验馆留下古镇的回忆。夜幕下的神垕古镇,流光溢彩,令人流连。
“我们将坚持古镇保护、文化挖掘和技艺创新并重,重现古镇古朴厚重的古风古貌,努力把神垕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盟古镇艺术街区,大树下的音乐会正在上演。 郭世豪 摄
同盟古镇 理想老家挺时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代娟 通讯员 朱丽
黄河之北,距离郑州约20公里,藏着令人向往的获嘉同盟古镇。
走进古镇,颇有年代感的院落,石碾、麦垛、晒谷场,以及古色古香的沿街招牌,让人仿佛穿越到儿时的乡村家园。
10月4日,山东菏泽人王欢第三次带着家人来同盟古镇。在他看来,无论是戏曲民俗,还是特色手作、儿童乐园,这里会照顾到每个群体的需求。
这个融民俗烟火、亲子休闲、青年角落、文创零售和艺术驻留为一体的开放式休闲度假体验地,近年来已成为我省及周边区域的网红打卡地,被称作“中原人的理想老家”。今年国庆假期前3天,同盟古镇客流已超8.5万人。
同盟古镇有浓浓的烟火气。汇集上百种中原地方特色民间小吃,食材统一把控,前店后坊,现做现卖,主打一个新鲜。顺着街区走一圈,来一份热气腾腾的红薯饸饹,再配上一杯古镇手工酸奶,坐下来看街巷里人来人往,休闲惬意。在茶楼里听一段豫剧或是看一场民俗表演,一杯清茶入喉,能消除一天的疲惫。
同盟古镇更有时尚的艺术范儿。前不久,同盟艺术馆暨“万物生长”主题展览开幕,标志着集合了同盟艺术馆、三棵树青年市集、大树下的音乐会、文创公共空间、非遗传承驻留、新酒茶饮体验等众多文化创意元素的同盟艺术街区正式向游客开放。
“同盟艺术街区是小镇2.0的升级版,将艺术融入乡村,是小镇的又一次更迭和创新,也是对乡村旅游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同盟艺术馆和同盟古镇艺术街区总策划冯娜介绍,如果说过去这里是理想老家、烟火小镇,那么,随着同盟艺术馆的开馆和同盟艺术街区的开放,这里将开启美育乡村的新篇章。
如今,在同盟古镇,古与今,新潮与民俗,彼此碰撞又相得益彰。国庆假期,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人间烟火气,也可以去艺术街区感受青春气息,琳琅满目的青年艺术市集以及大树下的音乐会,总有一款吸引你。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引导游客体验非遗工艺。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娜 摄
朱仙镇墨拓之间觅时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娜
国庆假期,秋高气爽。位于开封城南22.5公里处的祥符区朱仙镇,不同于城市里的热闹繁华,在游人如织中仍保持着一份独有的从容。
“上墨的时候要注意刷纹路,用棕毛刷压的时候手部不能太用力……”每一个细节,尹氏木版年画第五代传人尹国法都讲得非常仔细,游客在他的指导下,于墨色之间、拓印之中感受匠人精神和艺术魅力。木版年画是朱仙镇最著名的文化符号,始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街旁的老屋,斑驳的石墙,苍劲的古树,仿佛流转了时光,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历史的长河里,去追忆古镇过往的荣耀和辉煌。
朱仙镇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初期,当时已经形成了小型聚居点。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原名聚仙镇,后因这里是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唐宋以后,朱仙镇一直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因贾鲁河开通,这里成为开封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进入鼎盛时期,并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朱仙镇有古槐浓荫、马泉甘露、仙桥神路、九龙困王、将台青松、僻巷隐龙、铁杆栖凤、如楼春秋等内八景,还有点将台、烽火台、孟昶墓、朱亥墓、仙人桥、九龙口、迷魂阵、青龙岗等外八景,每一处景观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卷,弥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真寺、岳飞庙、关帝庙、启封故园、大石桥……诉说着这里的繁华和峥嵘岁月,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后达成有机统一。西大街、南门大街、复兴大街,东西向的铜坊街、京货街、学府南街……朱仙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三十六条街七十二胡同”之称。探寻朱仙镇,宋代的辉煌,明清的繁荣,都沉淀在古朴的街巷屋宇间。
来到朱仙镇,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古街和遗址,品尝非遗技法的清真十大碗、朱仙镇豆腐干、汤浓味美的炖全羊、里香外焦的油酥火烧,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还能听到更多关于古镇的故事,感受到历史的脉动。
游客在贾湖遗址博物馆参观。 陈帅鹏 摄
北舞渡镇 听笛品汤穿古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陈帅鹏 李沛真
国庆假期期间,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位于舞阳县北舞渡镇金山路上的闪国雨胡辣汤总店就已人头攒动。
“从早上4时到下午7时,客人一拨接一拨,每天能卖出3000多碗。”店主闪国雨说。
“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再去感受一下史前贾湖文化,听一听9000年前的骨笛音,感觉行程满满、意义非凡。”来自驻马店的李女士说,临走前,她还专程用保温壶打包了一大壶胡辣汤,准备带回去给家人品尝。
被誉为“中原十大名镇”之一的北舞渡镇,古称定陵,有着悠久的历史。北舞渡胡辣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经过100多年的改良发展,如今已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特色名吃。
北舞渡镇长不足1公里的金山路两旁,汇集了闪记、丁记、李记、宛家等10余家胡辣汤店。据不完全统计,国庆假期前3天,这里已接待省内外游客超5万人次。
北舞渡镇西南2公里处,拥有10多项世界之最、被誉为“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的贾湖遗址,也迎来了参观人潮。游客在贾湖遗址博物馆里了解史前文化,探索人类文明起源,通过声、光、电、影全方位感受贾湖文化的魅力。
“你看,这就是镇馆之宝贾湖骨笛,还有一个七孔骨笛珍藏在河南博物院。”在贾湖骨笛展示区,来自周口的王女士一边参观一边给孩子讲解贾湖骨笛的“前世今生”。她告诉记者,假期外出旅游,与其到大的景点人挤人,不如来个反向游,既能增长知识,又轻松自在。
“无论是旅游的火爆,还是景区的出圈,最后拼的还是文化。”贾湖遗址博物馆馆长武艳芳说,博物馆专门开展了“印记贾湖欢度国庆”纪念卡领取活动,进一步传承弘扬贾湖文化,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已成为漯河市乡村游最火热的一条线路。
在贾湖村打造的贾湖农文旅示范带,村民贾成永告诉记者,他家临湖的几间房早已被预订,大家正忙着为游客准备晚餐。在农道e咖奶茶店,“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李晓雨说,将闲置农舍改造成民宿,尽可能保留原来的风格,加上一些现代装饰,很受游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