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名华佗《内照法》暨中医解剖与“内视”“返观”有关系吗?

发布时间:2024-10-02 14:21  浏览量:23

《医经钩考》:托名华佗《内照法》《内照图》暨中医解剖与“内视”“返观”有关系吗?

1、托名汉魏·华佗《内照法》《内照图》探源

金栋按:汉末三国神医华佗擅长外科解剖刳割术,正史则有记载。如魏晋·陈寿《三国志·华佗传》说: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华佗有外科鼻祖之称,惜其著作未见有传之者,然后世有托名《中藏经》《内照法》者。如

(1)彭静山点评《华佗内照法》说:

“最早提出《中藏经》和《内照法》是华佗遗书的是《华佗别传》。

“葛荫春《古今名医言行录》谓:‘是书久失传,清光绪六年(1880年)上虞徐舜山先生沛,得于沪上旧书摊。徐君因而校正讹错,序刊于上海。’

“《华佗别传》说:‘邓思,乃邓处中次子,幼从佗游南北。邓处中好道,隐于少室山。颇知医,不欲以医显。鉴于先生之祸,便绝口不谈医。又恐先生之道失传,将遗书付与次子思。思因从先生久,颇得其心传。乃与吴普等,集先生遗方三卷,《内照法》一卷,合以《中藏经》论四十八篇,共分八卷,刊以问世。’

“《华佗别传》所云有可信处,处中自称为先生外孙,其子思幼从先生游,符合‘华佗年且百岁’之说。但汉时无印刷术,‘刊以问世’又不合当时情况,或‘抄以问世’之讹误。唐高宗第六子李贤,诏集诸儒共注《后汉书》,华佗传注中引证《华佗别传》凡四次,占全注三分之二。是《华佗别传》在唐以前即已流行,‘刊以问世’为讹误无疑。

“清·阮元(乾隆进士,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历官中外。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著述甚多,精于鉴别古书)称《中藏经》为六朝时物。观王叔和著《脉经》已引《内照法》中语,而不言其出自佗可证也。

“《中藏经》为孙星衍收入《平津馆丛书》。光绪辛卯(公元1891年)周学海又收入《周氏医学丛书》,并附有《附方》一卷,《内照法》一卷。周氏校坊刻木《内照法》谓,‘原刻讹脱,不可读。今检内经诸书,略为厘正如右。而差错仍多,无书可据,未敢辄改。钱塘胡氏(金栋按:明代胡文焕之后人)《百名家书》《格致丛书》,两书中有《华佗内照图》《内照经》各一卷,愧未得见也。’”

(2)而清代著名藏书家周学海“新刻《中藏经》序”则说:

“三代以后,医学之盛莫如汉。前有阳庆、淳于意,后有仲景、元化。盖四百余年而得四医圣焉。阳庆、淳于无传书。仲景方论自西晋已散失。叔和搜集成编,绵绵延延至于今日,若存若亡。独华氏书晚出而最完。顾或以晚出伪之。

“观其书多详脉证,莫非《内经》之精义要旨,而又时时补其所未备,不但文章手笔非后人所能托,其论脉论证,至确且显,繁而不泛,简而不略,是熟于轩岐诸书,而洞见阴阳血气升降虚实之微者,非知之真,孰能言之凿凿如此。

“世俗好谈其刳肠涤髓,而不知其学术之正大而精到也。且往往摘其‘诸迟为寒,诸数为热,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等语,以为浅陋,不当出于华氏。不知热脉不止于数,不得谓数非热;寒脉不止于迟,不得谓迟非寒。至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此后世辨证不明,曲为此说,岂所以议古之圣于医者耶!

“其方甚简,巢元方所谓‘佗之精微方类单省’是也。又巢氏谓:‘华佗有太乙决疑双丸方,云治八痞五疝积聚,伏热留饮往来寒热。’此经不载,则华氏书已不无散佚矣!夫古医经之传于世者,尚有几卷,而好生异议,以矜博洽者必欲旁称曲引,反复以斥其伪,是将古籍澌灭至无一存而后快也,吾不知其所用意矣。

“初得坊本,讹脱难读。继得孙氏《平津馆本》,略胜坊本,究未完善。独下卷方孙本较全。而坊本乃更有方三卷,若荆芥散、五皮散久重于世,孙本不载而坊本有之。

“又有《内照法》一卷,云出于华氏,此必有所据,《脉经》曾引用之,但不言出自佗耳。今于前三卷悉遵孙本,其间字句错落,为检《内经》《脉经》略加补注于各篇之末。其高宗、孝宗庙讳字样,悉改用本字,以从其实。坊本方三卷,题为附方,并《内照法》附刻于后,以别于孙本焉。辛卯夏五周学海谨记。”

2、中医解剖与修道者“内视”“返观”有关系吗?

内照,又名内视、内观、返视、返观、观照、返观内照、返观内视、内证返观等。据道教史料及相关古籍文献记载,此等乃道教之说,即修道者在养生修炼中,静坐呼吸以内丹练功,摒除杂念,收视返听,以元神(脑)返观内照形躯某一部位,即存思、存想神物,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内视到自己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筋骨血脉之形态及十四经脉(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之循行流注,甚或天地星宿山川等,并皆有神名。殊不知,实非如此!

内照之说,源于道教典籍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辰极受正章第二十》,说: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

虽有此说,但未见有相关的“内照形躯”之图像、或图谱传于后世。

以医学文献而言“内照”者,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说:

“《内照法》一卷,旧题汉·华陀之书。未必可信,然所言甚古,王叔和《脉经》中即引之,但不言出自陀耳。坊本附刻于《中藏经》之后,周学海刻《中藏经》,亦仍附焉;钱塘胡氏《百名家丛书》及《格致丛书》中,亦有是书,名《内照经》,又有《内照图》一卷,周刻无之。”

据相关史料,托名华佗之名《内照图》者,始见于北宋最大的官修目录书《崇文总目》。如丹波元胤《医籍考·卷十六·藏象》说:

“《华氏佗玄门脉诀内照图》,《崇文总目》一卷,存。

“按:是书胡文焕所刻,题曰《华佗内照图》,文字讹脱,殆不可读。友人奈须玄盅(恒德)所借一本,题曰《玄门脉诀内照图》,卷末云‘绍圣二年三月日,秘阁秘书省正字臣沈铢校书’。据此,《崇文总目》所载即此书也。首篇有‘欲知五脏之病,先须识脉诀’语,是所以名‘脉诀’欤。卷后更有新添长葛禹讲师益之晋阳郭教授之才经验,妇人产育小儿方、运气节要,是则后人所附也。《内照图》所说理趣肤浅,其为假托,不待辨而显然矣!”

据《崇文总目》所载明代胡文焕“《华氏佗玄门脉诀内照图》一卷”,应是托名华佗之《内照法》一卷,并无图像。《内照法》之具体内容,彭静山点评《华佗内照法 》说:

“全书共六篇,主要在于辨证。首为四时平脉,非平脉即为病脉,指明切脉之要诀;次为五脏之病,从各脏之液、声、味、臭、色而知其病变之由来;三为五脏相入,论述各脏互相传变、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四为脏腑相入,阐明脏腑表里与疾病之关系;五为明脏腑应五脏药名,阐明辨证施治,量病用药的原则,六为脏腑成败,论述预见生死之诀。”

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说“元代孙涣重刊《玄门脉诀内照图》”本于《存真图》,而据丹波元胤《医籍考》,此《玄门脉诀内照图》则见于明·胡文焕所刻。无论是元·孙涣重刊,还是明·胡文焕所刻《玄门脉诀内照图》,皆在宋·杨介《存真图》之后。

内照,亦名内视。以医学典籍而言修道“内视”者,孙思邈《千金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第二》说:

“既屏外缘,会须守五神,从四正。言最不得浮思妄念,心想欲事,恶邪大起。故孔子曰:‘思无邪也。’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

——“黄帝内视法”之“黄帝”显然是托名。虽有此等说法,但亦未见孙真人之“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之图像留于后世。

所谓内照、内视、内证等所见到五脏六腑之形态及经脉循行流注等,实源于宋·杨介《存真图》。诚如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说:

“宋以后医籍中所描述的人体图形及其文字说明,基本上都取之于《存真图》。例如,宋代朱肱《内外二景图》、元代孙涣重刊《玄门脉诀内照图》、明代施沛《脏腑指掌图》、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钱雷《人镜经》、王圻《三才图会》《身体图会》以及龚居中《万寿丹书》等书都引用了《存真图》的脏腑图说,足见《存真图》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记载“《华佗内照图》,五臟六腑之形象”。

据道教史料及相关古籍文献记载,道教内视、内照后所见到的图像《内照图》,乃修道者修炼修养之所为。实际上,并非如此!《内照图》实源于中医解剖之有脏腑形态及十二经脉(杨介《存真图》《环中十二经脉图》)之后的图像。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所说当从。如明代道教典籍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内照图”,明清时期医家多承袭之,演变为《内景图》。如张介宾《类经图翼》、李梴《医学入门》等。

明·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内照图”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内景图”

明·李梴《医学入门》“内景图”

又,目前网络上出现的托名华佗《内照图》,乃清代医家汪琥(苓友)的家藏旧本。百度一下,即可查阅。汪琥《玄门脉诀内照图序·华先生内照图序》说:

“医术之传也,以人传、亦以书传,自轩岐三代而下迄于近今,工斯术者,无虑数百家,要皆著书自见,独汉华佗无闻焉。考之《史》传,佗有活人书一卷,临死与狱吏,吏畏法不敢受,引火焚之。嗟嗟!佗虽无书矣。

“今世传《中藏经》八卷,乃其外孙邓处中所造,非佗书也。余尝思佗之为术,有异于古今之为医者。其治病,或刳破腹背,或湔洗肠胃,较之隔垣之视,为己奇矣!岂其出圣入神如此,而书顾不传乎?及观《医统》书目,佗有《内照经》(图)一编,曾行于世,而知佗有书在也。

“夫人之一身,五藏六府、三焦四海、十二经脉,其部位曲折幽隐之处,返观可以自省,故图以‘内照’名意。当日佗以此图自照,遂以此照人,故虽剖腹涤肠而病情皆奇中尔。但其书累代藏之内府,世罕见闻。嘉靖间,太医院判周与国抄得,又秘于家不传,余得之其孙道州先生,剥落漶漫,殆不可读。因为正其亥豕,公之于世,亦使世知佗有书,且裨于后之学斯术者不浅也。书凡四卷,其后二卷乃郭、禹二氏所撰也,余故不存,独存佗书。

“康熙戊申阳生日,吴中后学汪琥苓友氏序。”

汪琥此书之图像,其脏腑图当源于杨介《存真图》,其经脉图或源于历代针灸医家著作。

从上述诸家所转引传本中,既有名之《内照图》者,亦有名之《内照法》者,为什么如此混乱?

对此,马继兴在《(华佗)内照图·源流考》一文中说:

“《内照图》原书旧题汉·华佗撰,是既知我国最早的一类带有内脏解剖图的书,约撰成于晋及南北朝时期(约5—6世纪前后)。所谓‘内照’是指可以洞视体内脏腑而言。由于此书的原著早已失传,而其后的传本大都由于流传不广,影响面不大,而且传本种类不一,出名也多有改动。其中有的传本中合并入他书内容,有的传本则多次变易原图,有的传本则仅存部分文字而图像已佚,有的则只有书目或佚文见引于其他古籍中,因而出现了混乱的情况。”(马继兴著、万芳编集《马继兴医学文集》)

马继兴认为,“公元7世纪以后(隋唐之际),《(华佗)内照图》的传本中,根据其不同的书名及内容特点,形成了早期的三个传本系统,即:《内照图》传本系统,《玄门内照图》传本系统和《玄门脉诀内照图》传本系统。……总括上述,《内照图》在历史上的传本种类虽多,但现尚存世者却只有三类,即:①《玄门脉诀内照图》系统的多种刊本与抄本,②《内照法》系统的刊本,③后世《内照图》系统的《百名家书》本和日本宝永刊本。”(《马继兴医学文集》)

要之,托名汉魏·华佗《内照图》,乃宋代杨介《存真图》之后的医者之所为,明清时期之医籍演变为《内景图》。非修道者修行得道后之所为!

标签: 中医 华佗 内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