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逝去的武林共武》续集:(2)从孙辉序言里得到的醒悟与回忆

发布时间:2024-09-27 17:28  浏览量:17

作为伴随着金庸武侠剧成长起来的80后而言,心中有着很浓厚的武侠情结,尤其是剧中武功出神入化的侠客们施展的绝技,使年幼的我就对武术有着强烈的喜爱。慢慢地有时也不禁在想古代真正的武术会是怎么样的?真的像金庸武侠剧中这样吗?到底有没有跌人于丈外的这种功夫存在呢?内功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直到长大以后我才了解到原来伯父是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买壮图传尚学礼在驻马店市一脉的传人,潜心研究武学已近四十余年。在和他的一些谈话中得知现代对于知道古传武学精髓的人已经很少了,他对于武术这门学问的传承也时常感到遗憾,害怕这门学问传不下来,希望有人能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受条件所限,一直未能如愿。最近,他觉得必须得把这些东西说出来,尤其看到《逝去的武林》这本书时,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从心意拳衍生出来的形意拳能讲出它的深奥的武学内容来,为什么心意拳不可以呢?出于这种想法,伯父除了日常练功外,把一切时间都用来写书,伯父说要让更多热爱武术、热衷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的人看到。

在这本书里您将了解到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感受到中华武术文化蕴含的阴阳五行、练气养气和武医同源的文化内涵。因此,传承和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精髓有着重大的意义和责任!

一个民族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倘若自身的文化都丢了,那么,这个民族还剩下什么呢?

2013年12月6日于驻马店 孙辉

色兰,大家好!

我是孙辉的伯父,2013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写作《与逝去的武林共武》一书稿的准备工作了。说是著书的准备工作,不如说是我善于做些功夫修炼后的感悟和认识的记录,这也是我的一种习惯。久之它就成了后来书稿的内容。

我从小就酷爱武术,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古代就被称为豫南重镇的驿城,即后来的驻马店市充满着我们回族人生活的氛围和气息。经常受到这里喜爱武术的前辈们的熏陶,接触到的主要就是心意六合拳(门内称陆合拳、西西门,心意门的口误)和查拳的老师们。后来我们与其中的几位结成了师徒缘,他们主要炼的就是心意,查拳不怎么炼(对心意拳情有独钟)如跟随尚学礼大师的白元星、张世录、吕瑞芳老师及后期的李中岳老师(李海森侄孙)是买壮图传尚学礼一脉的主要成因。

我的邻居王学思(103岁)即被出版社选中在《与逝去的武林共武》一书封面的那位是我的启蒙老师,来自李海森一脉的传承,是一位很有传奇故事的人物。他是一位受人尊重的中医,因我与他孙子是小学同学常到他家去玩,学着并帮他碾中药,好奇那个(铁碾槽。让人们自然就想到当年袁风仪大师甪掌砍断铁碾槽的支座并展示过按压断碎十块磊叠在一起的砖块功夫)的故事。

王学思老前辈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的小架裹横,非常精湛的拳风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怪不得他有一人苦斗七人获胜的传奇故事,连当时的尚大师就问过他(称他小四、社会上称他王老四)此事,有很高的评价。

在他晚年,他还借助他的外孙杨世杰开的解放牌汽车去访问他那一辈老人还带着的心意门小架拳艺,这也是后期成为我们大师兄的杨世杰(92岁仍健在)独自得到拳艺的过程,那位当时已近百岁的王学思老前辈,坐在车上准备启动要走的瞬间的记忆挥之不去。因为我们是邻居,我親自目睹了整个过程。

后期,因为我们经常去清真寺做礼拜,经常听我们的大师兄杨世杰讲他所知道的心意门特别是鲜为人知的小架秘不外传的东西,使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我常说,也写在文章里大师兄不仅是大师兄还是我们的半个老师受到大家的尊重。

还有《与逝去的武林共武》一书封面的那位炼猴形的李中岳老师,我与另外二位师弟单独得到他真传一句话的内容,就是"肚里像锅里水滚了一样",怎样炼出丹田如水沸腾起来的方法是什么?这需要得到专门的传授才行。

吕瑞芳老师是位德才兼备、文武双修的奇才,是我们回族习武之人为数不多的智者。精通天方性礼、天方典礼与四书五经,学识渊博通达古今

我第一次学会坐在车上礼时候,就是跟着吕瑞芳老师学会的,也是当时由他领着我们十大弟子礼拜功的,记忆犹新。

武功上的整劲功夫也是从他这里学到的,最后能达到自由的发放,都离不开他的谆谆教诲终身难忘。

随着我们对心意门拳学的研究和深入,从我侄孙辉帮我整理稿件到最后的投入,都会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目前,我们对杨大师兄的另一句“肚里呼拉呼拉响的“口传内容,究竟是什么?又会含有什么深奥的拳意,我们即将解开这个秘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