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学者齐聚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共话人工智能赋能全民阅读
发布时间:2024-09-22 01:01 浏览量:25
未来阅读是什么样子?三维水墨动画、数字多媒体交互作品、单目摄像头动捕设备……在新技术的加持下,9月20日,北京印刷学院的来访者们对阅读这件事有了全新体验。
2024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19日开幕。9月20日,作为北京文化论坛“文化潮流”平行论坛的组成部分,“文化潮流:人工智能赋能全民阅读新潮流”专业沙龙在北京印刷学院举办。
在论坛对话环节,多位全民阅读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民阅读新潮流、为全民提供阅读新体验话题进行探讨。
读者沉浸式体验数字多媒体交互作品。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AI阅读互动体验区吸引读者沉浸式体验
在沙龙的参观体验环节,北京印刷学院毕昇书坊AI阅读互动体验区的各种装帧技艺和全新阅读方式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沉浸式”体验。
从手卷及传统装裱技艺、龙鳞装传统装帧技艺、线装书传统装帧技艺、藏书票,到三维水墨动画、数字多媒体交互作品、人工智能版权资产生产平台,再到单目摄像头动捕设备、出版AI助手、5G阅读等,展示了阅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实现阅读图片化、视频化、有声化,阐释了“纸电融合、万书互联、人书合一”未来阅读场景。
“如何利用全民阅读这个重要载体助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论坛致辞环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要持续涵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觉,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促进教育人工智能与文化创造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努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广泛开展文化传播。
北京印刷学院是国内唯一以出版为学科专业特色,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曹文军表示,学校将做好科技与文化融合这篇大文章,以数智赋能激扬起新时代文化新潮流。
北京印刷学院毕昇书坊展示了各种装帧技艺。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专家建议拥抱新技术赋能全民阅读
人工智能时代,读者的需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人工智能又将如何依据大众的兴趣爱好,提供分众化阅读资源,满足个性化新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指出,过去传统出版业所无法实现的,现在通过技术赋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比如,技术赋能不仅能让好内容更好更快地抵达读者,进而促成了读者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生态的重大改变。内容、传播、阅读之间不仅仅变得快捷方便顺畅,而且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精准到达,读者不仅仅实现读想读的,而且能够通过五官感受体验,甚至场景化的置身其中,得到全新的阅读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人类阅读方面能够发挥哪些作用?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委员会主任聂震宁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和丰富的阅读内容,增强阅读互动性与参与感,提供智能辅助,使阅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助力实现“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同时,他也强调了AI技术距离人类深度需求上的差距,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情商”方面的不足。
“一位好作家如果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下去,就要跟AI赛跑。”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认为,当下时代,人工智能帮助实现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确匹配,助力文学创作和阅读推广,但对作家写作的创新性、创造力、辨识度和独特性提出更高要求,要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同时保持审慎,同时也需要思考原创性问题、伦理问题、情感认同缺乏的问题以及反制“信息茧房”的问题。
数字化技术让古籍焕发新生机
沙龙现场,嘉宾们还围绕古今阅读的变迁与未来发展、发掘典籍新魅力等话题分享自己的见解。
人工智能可以深入应用于古籍数字化和传播。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介绍,国家图书馆借助新媒体技术,让甲骨文、《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古籍专藏以鲜活形象走入大众视野,进一步促进了古籍的活化利用,让古籍在数字文明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让古籍阅读变得更多元、更便捷,让图书馆服务更加智能化、普及化。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古籍出版中心原主任李岩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古籍的数字化进程,为古籍的研究、教育和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他进一步指出,当下大语言模型的语料库还不够充沛,而中华古籍语料库是非常丰富的,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关键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算力,将中华古籍真正活化利用起来。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注意到,在当前图书出版工作中,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他认为,人工智能为编辑在选题策划、寻找作者、流程优化和出版发行等领域赋能,为打造读者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赋能,为民众阅读兴趣提升和阅读习惯养成赋能,但是也要辩证地认识人工智能会带来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
人工智能技术也渗透到儿童出版领域。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主任田忠利表示,人工智能在助力儿童出版物的内容创新和个性化定制方面潜力巨大,可以提升儿童出版物的教育功能,借助VR、AR、AI问答等环节强化儿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还可以在设计儿童出版物时融入传统艺术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儿童图书。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