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强:血型心理与国民性

发布时间:2024-09-21 23:54  浏览量:25

血型心理与国民性

王建强

摘 要:国民性研究是我们通过血型思维心理原理进一步认识现实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人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应用于处理社会矛盾冲突与国际事物争端的重要理论实践活动。

关键词:血型心理;国民性;原理

“中图法”分类号:B84

国民性研究是我们通过血型思维心理原理进一步认识现实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人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应用于处理社会矛盾冲突与国际事物争端的重要理论实践活动。

一、国民性研究 [1]

(一)国民性的含义

1.什么是国民性?

国民性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国民性是national character的汉译,这个名词又译为民族性,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术语,从欧洲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严复提出“三民”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梁启超的“新民说”系统论述了改革国民性的问题。

2.国民性包含的内容。

国民性包含国民的政治意识、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准则、最普遍的个性素质、心理特征等。国民性是一个国家民族最主要的内在特征。每个国家的民族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它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国民性是用来表示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的集合概念,指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起作用的文化精神、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又称民族性格。不过,国民性通常是以国家为单位考察国民特点时使用;民族性格则相对于人格概念。中国学者庄泽宣在《民族性与教育》(1938)一书中说,“民族性系一个民族中各个人相互影响所产生之通有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对个人深具压迫敦促之势力”。美国社会学家A·英克尔斯在《民族性格》(1969)一文中把民族性格定义为成年人中最频繁出现的比较持续的人格特点或方式,并称之为“众趋人格”。

二、为什么要研究国民性?

国民性及民族性的意义。国民性的狭义是民族性,民族性格是一个结构体,由生物的、地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要素构成。民族性格是各种心理要素的组合系列。构成民族的其他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要素主要有:①生物要素。如种族的血统、身体基准、人口的生殖和生长的能力等,它们是民族存在和延续的生理基础,同时又影响民族心理功能的发挥和心理活动的特点。②地理要素。如疆域、气候、地形、物产等。生物要素和地理要素是影响民族性格的天然因素。③文化要素。这是影响民族性格的社会因素。中国学者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认为,文化是维系民族统一而不破灭所必需的内在纽带,是体现民族特点的东西,民族性格是根植于人的内心的文化模式。

三、研究国民性的方法

国民心理结构是国民性的基石,离开国民血型分布结构的特殊性去研究它,势必不得要领。尽管有人往往把国民性说得天花乱坠,但不会彻底的,古今中外这方面的文章与著作不少,虽可以借鉴,但既不彻底,也不“解渴”。一个国家与地区的血型分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国民思维心理特点与历史文化心理,是其国民哲学观最深层次的决定因素,及最重要的基本国情依据之一。

通过重点分析一些血型结构典型性国家,如O型----美国,A型----日本、德国,B型----印度,O型、A型、B型、AB型均衡----中国等,从血型思维角度剖析其国民性,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深刻认识相同血型结构中的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心理及社会发展历史的缘由,为包括对其心理优势及劣根性作出客观的哲学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妥善处理分歧创造理论条件。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世界各地的血型分布结构是几百万年人类进化与多种原因迁徙及血型组合的结果,原因比较复杂,我们这里不再做具体探讨,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进一步研究,完善血型心理理论,这同样是很有意义的。

[1] 其中“1.2.”参见“国民性_百度百科”。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