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正念,修行到一定程度,整个人精神十足,富贵之气尽显
发布时间:2025-06-28 13:05 浏览量:15
《道德经》中说:“躁胜寒,静胜热,清净可以为天下正。”
正念清静可以养人,只有你静下来了,天地之间的秩序才会重新在你身上流通。而在此之前,它只是被你的主观欲念所屏蔽,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意识中允许一切的发生,好坏结果都欢喜接纳,不贪婪,不当真,不执着,不害怕失去,不期待收获,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再牵绊你、狭隘你、消耗你。
不管任何念头出现时,只需觉知,认识到它,观察它即可。
用心观察心,用身体感受身体。平等心观之,不判别好与坏,观察身心变化,也不贪恋任何。
所有事会生起,也会继而灭去。该来的会来,让它自然发生,一切无常。
《金刚经》中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如同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当我们能够以这种观念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不对它们过于当真,便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生命的真相就是,你抗拒什么,什么就存在,你接纳什么,什么就消失。你接纳痛苦,痛苦就消失。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一个人的心念变了,命运也自然会跟着改变。
海灵格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改变环境,而是允许环境存在并与之共舞。”
对外界的人和事不着相,不攀缘,就不会成为你的消耗,能量自然就升起来了。
善护念,善护好自己的心念,一切从自心出发,身弱如果还把精力放在外界的人和事上,心神就是外散的,做事情就不能够专注在当下,精力不足。
心善之人,看什么都觉得是美好;凶险狡诈之人,看什么都是黑暗。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
一个人的境况会随着自己内心改变,周身的环境只不过是内心的反映。要想人生顺遂,就要学会反观内心。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当我们保持内心的清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专注于自身的修行,面对万物变化,内心依然保持一份平静与专注,心态稳定平和,故而少烦扰多福气。
这种内心的宁静与笃定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气场,使人的精气神更加充盈。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稳住心态,大事不慌,急事不乱,难事不怕,心平气和,静而谋定。
《黄帝内经》中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困扰,让能量在体内顺畅运行,精神内敛而专注,身体自然会处于一种健康和谐的状态,外在的精气神也会随之焕发光彩,这种状态下的气质是健康、从容且富有生机的,给人一种富贵之感。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事有好坏,境有顺逆,是福是祸,全在于自己的心态。
心怀敬畏与感恩,顺天应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不念过往,不忧将来,当下不杂,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精神就会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透明,身心气场也会越来越强大。
宇宙中存在一股磁场,人体也一样,一个人心念如果变了。
当一个人心怀善念,像水一样无私地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时,他的德行就会逐渐提升。
一个人只有在心念和德行上达到一定境界,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种善的德行会改变他的气场,使其散发出一种柔和、包容且积极的能量,从而吸引更多积极的人和事,运气也会随之变好,进而影响到他的命运。
正如《太上感应篇》中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我们的念头,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所以改变命运,靠的是自己的正念正心,这就是厚德载物。
高手都喜欢正心正念,极度专注,极度纯粹,时刻觉察自己的念头,遇到不好的,第一时间转念,这就是真正的扭转乾坤。
在这世上,不如意的事常有,看不惯的人常见。
如果拥有好的心态,就不会被这些琐事烦扰。
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
古今风月都一样,只是看的人心境不同,所以产生了别样的感觉。
欣赏风景的时候,如果全神贯注的看,人的精气神就会外散。山河大地,山川湖泊,无论你在欣赏什么,心神要内收,不能外散。
看什么的时候都想着,将天地间的精华吸收过来。学会这个道法,就能把大自然,天地间的清澈能量,变成自我身体能量的一部分。
这就是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从来不是放弃,而是不再强求。
真正的成长不是拼尽全力、咬牙坚持,而是慢慢学会心不用力,能量自生。放下执念,回归本心,活得轻盈又笃定。
你只需要明白,失去的一段关系,其实是因为对方不再与你的能量匹配,你本身就值得更好的。
生命中所有的变化,无论是痛苦的还是遗憾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你而来,都是来丰富你、成就你、圆满你,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人生深陷绝境,更要懂得回到你自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心不动,无论风动,还是幡动,一切皆定。
我们永远都不要害怕,对任何人,任何事的付出,会付之东流。
因为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平衡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
古人云:“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心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说放下,只有将心中执着放下,才能够将自己放空,进入到一种无为的境界,同时也能更加圆融的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样的人顺其自然,也就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做到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从天地自然汲取到生命纯粹的能量。
只需记得,你就是一束光。你的浑身上下,都被金光包裹着,散发着神圣的光芒。
你的存在,是慧日破诸暗,你能够照耀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