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49岁男子因糖尿病离世?苦劝:天热看看电视,也别做6件事

发布时间:2025-06-27 20:07  浏览量:19

近日,浙江一位49岁男性因糖尿病并发症猝然离世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这位本该正值壮年的男子,在炎炎夏日里因为一系列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让病情急剧恶化。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但错误的日常行为却可能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4亿,而知晓率仅为30.1%。这意味着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直到并发症出现时才恍然大悟。

夏季高温不仅考验人的耐热能力,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一场无形的"健康考试"。炎热天气会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导致血糖波动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危险。在炎热天气中,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哪些看似平常却暗藏风险的行为呢?

切忌长时间户外活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会增加人体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许多患者认为夏季出汗多就能排毒,实则不然,过度出汗反而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系统往往已经受损,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大大降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光伟教授指出,高温天气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约40%。

避免过度冰镇饮食。民间有"冰镇西瓜解暑气"的说法,然而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误区。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含糖量相当于5-6块方糖,再加上冰镇刺激,容易导致血糖急剧波动。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过甜、过冷的食物。冰镇食物不仅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引起血管突然收缩,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第三,警惕空调温度过低。从35℃的室外突然进入18℃的室内,这种温差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中国医师协会糖尿病分会建议,空调温度最好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张丽教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夏季因温度骤变导致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比平时增加了约23%。

第四,避免贪凉赤脚行走。许多人喜欢在夏天赤脚走在瓷砖上降温,这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周围病变的患者极为危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内分泌专家贾伟平指出,约70%的糖尿病足溃疡起源于不经意的足部损伤。由于感觉神经受损,患者可能感知不到微小伤口,进而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

第五,注意饮食规律,拒绝暴饮暴食。夏季食欲下降,许多人白天少吃,晚上猛吃,这种饮食方式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餐后两小时是血糖达到峰值的关键时间点,晚餐过晚或过量会使夜间血糖持续升高。

2023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规律饮食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规律饮食者低41.3%。

第六,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夏季人的情绪本就容易烦躁,再加上血糖不稳定,更容易引发情绪波动。中华医学会心理学分会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刺激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分泌,这两种激素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王永杰教授的研究发现,情绪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比情绪波动大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35%以上。

在炎热天气中,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度夏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是关键。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适度活动。

科学调控室内温度也很重要。《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不仅有利于节能环保,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也更有帮助。

保持充分水分摄入但要科学饮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夏季饮水量应在1500-2000毫升,但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张婷教授特别强调,糖尿病患者夏季出汗多,要特别注意补充钾、钠等电解质,但要避免高糖分的运动饮料。

足部护理需格外重视。中华医学会足踝外科学分会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穿着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即使在家中也是如此。

定期监测血糖更是不可忽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建议,高温天气下,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频次,尤其是在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时。

适当的室内活动可以帮助稳定血糖。中国运动医学会研究表明,即使是轻度的室内活动,如太极、八段锦等,也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稳定。

回顾那位不幸离世的浙江男子,据其家人回忆,他在高温天气下仍坚持户外劳作,饮食不规律,常因口渴大量饮用冰镇饮料,对医生的建议置若罔闻。这种看似普通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却是在与健康"赌博"

中国医师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病例中,有42.7%与不当生活方式直接相关。这一数字触目惊心,却也提醒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疾病的预防,更是对已有疾病的最好"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宁光院士强调,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药物可以控制血糖,但只有正确的生活方式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而非单纯的疾病管理。糖尿病患者在高温季节更需关注日常行为对健康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与疾病和平共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夏日炎炎,不如安心在室内看电视、阅读,避免那些看似普通实则危险的行为。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或可改为"病从习惯入,福从自律出"。

健康的维护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智慧。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医治未病",我们应该在疾病尚未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时,就开始关注并改变那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无数名人都因糖尿病困扰。从古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肥胖与口腹之欲",到现代政治家邓小平的糖尿病日常管理,都告诉我们:与疾病共处需要智慧,更需要自律。

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了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防控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关乎国家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健康知识,而是将已知的健康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正如那位浙江男子的例子告诉我们的:知道却不做到,等同于不知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2. 贾伟平,翁建平,等.糖尿病足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15(1):1-13.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