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礼丨最好的修养:人前不炫,人后不谤,人上不傲
发布时间:2025-06-26 11:50 浏览量:14
老子说:胜任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这一生,战胜别人,只会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战胜自己,却会让自己收获真正的强大。
人生,是一条不断修炼的旅程。最好的修养,就是人前不炫,人后不谤,人上不傲。
01
人前不炫
《道德经》里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愚人和智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愚者总喜欢将自己展现出来,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人前炫耀它漂亮的尾羽,实则在众人看来,它遮不住丑陋的屁股。
而智者,从来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长处,他们更像潜藏深渊的蛟龙,只在适宜时候,绽放锋芒。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炫耀才华,只有愚蠢之辈才会卖弄风骚。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意思就是说,名利和欲望未必都会伤害自己的本性,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偏见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
毕竟外在的追求,有朝一日总会被有心无力打败。但是内在的自负和傲慢会一直蚕食内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为急于表现才智,才导致四处碰壁、举步维艰。
正如明代著名学者吕坤所说: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人在江湖走,要时刻记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谦虚,谨慎,永远都是不变的做人法则。
02
人后不谤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许多人会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付出努力,而是在于他们事事都“看不惯”。
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越低,格局也越小。
因为心中的郁结无法排除,所以只能在背后做文章。正是因为这种“看不惯”的表现,从而让自己走入失败的结局。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小人就是因为“看不惯”“看不顺眼”君子的所为,但是在能力上又无法超越君子的存在,就只能背后使坏,暗中放枪。
但要知道,油不会浮于水,恶果终究自食,报应屡试不爽。在背后捅刀子的人,总有一天会被暴露在阳光下。
因为自己能力差,反倒去暗算他人的小人也总有一天会被众人所厌弃。
人后不谤,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这一辈子,可以过得平淡,活得平凡,但是不能丢了底线,背弃仁德。失去本心,形同行尸走肉,一滩烂泥。
守住底线,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03
人上不傲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但纵观古今,许多吃得苦中苦后,出人头地的人往往更容易跌入谷底,再无出头之日。
原因无非有他:在走上一个台阶后,忘记了来时的路和人,只攀附前头的利与名。
在某次采访中,演员陈道明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上山的人,别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别人风光过,而你还在山下。山上的人,别瞧不起山下的人,指不定哪天爬到你的头上。”
如他所言,正是如此。人生无常,没有人知道未来和明天究竟是怎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今日你瞧不起的人,明天可能变成你高攀不起的对象。而你随意践踏的存在,来日也可能变成你一生的劲敌。
所以,人生在世,千万要管住自己的“眼睛”。要把它始终放在同一条线上,不将它摆在头顶,目中无人。
《易传》里说: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巅峰与低谷,不过都是人间常态,正如四季流转,有春有冬。处在高处时,不能忘记帮扶过的恩人,不能欺负在下位的友人,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才能善始善终。
做人,归根结底就是要保持平常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好书推荐:《夏日潜水》
萨拉·斯特里斯贝里 萨拉·隆德贝里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后浪
小女孩佐薇的爸爸离开了家,她被告知他生病了,需要在精神科医院里待很长时间。爸爸不快乐,甚至不想活下去。当佐薇和妈妈去看望他时,他说他不想接受任何探望。但是佐薇还是每日如期而至,在等待爸爸康复的日子里,她遇到了曾是游泳运动员的萨宾娜,她们成了朋友。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在夏日的草地上,在幻想中畅游、潜水,相互陪伴着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故事的最后,爸爸回家了,但他依然不快乐,而佐薇也终于明白,人并不总是快乐的,有时也会带着悲伤活下去。
文明江西宠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