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上的帽子戏法千年未变
发布时间:2025-06-24 15:57 浏览量:17
千年人事,不过一场提线戏;线头往上数三寸,永远攥在执剪者手中。
永昌三年的朝会上,宰相崔璞举笏出列:“陛下,青州司马王稹,通晓河工,去岁治水保粮十万石,当迁刺史!”话音未落,御史中丞冷笑:“臣查王稹治水虚报九万石,其‘德政碑’乃用赈灾银所立——何况他上月刚拜崔相为义父!”满殿死寂中,龙椅上的圣上眯眼抚须,忽忆起王稹献的寿礼——一尊整块和田玉雕的卧鹿,鹿眼嵌的红宝石比皇后的凤钗还亮。遂轻咳一声:“少年人谁无错?拔擢代州试任,以观后效。”
退朝的锣声未散,崔相门客已飞马至王府报喜。王稹早备好三车谢礼:一车送崔相谢举荐,一车送御史谢“督促”,最沉的一车绕道宫墙小门——毕竟真正定秤砣的,从来只有龙椅上那杆秤。
今时戏台旧衣冠
某城开发新区主任人选悬而未决。党委会上,张书记力荐心腹小李“年富力强,招商有功”;李市长则翻出小李亲属低价拿地的旧账。唇枪舌剑,会议纪要写了三页。最终,大老板笔尖一圈:“小李同志基层经验尚需积累,调任党史办副主任。新区人选…暂由王副书记兼管。”散会后,王副书记新添的座驾,恰是张书记内弟车行的最新款。那会议纪要的末页,悄然多了一行飘逸的批示——“大局为重”。
人事任免的棋盘上,棋子或弃或保,执棋者的手指,从龙案移到了红头文件的签名栏下,画下的圈,终究圈住的是权力本身。
古今权柄的吊诡循环:
1. 拍马术的通货性:宋孝武帝时,刘德愿靠哭贵妃升刺史;武周朝朱前疑凭“陛下寿八百”梦得官;今世灵山县三年任免1700干部,某局长免职文件未发,新衔已上墙——媚上的创意在变,升迁的路径未改。
2. 裁量权的魔术袋:汉灵帝卖官明码标价,玄宗“罢斜封官”却纵容高力士受贿荐相;今有央企高管“届龄退休”时,审计疑云总恰巧被金色降落伞掩住——规则是细纱网,总为游鱼留孔。
3. 平衡术的千年道具:九品中正制标榜“家世德才”,实则成门阀玩物;今有“公开竞聘”公示三天即内定,反对者收调岗令如收冥钞——所谓制衡,不过让赢家吃相斯文些。
千载人事,不过换了个戏台,唱的还是那出“圣心独断”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