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的合肥?
发布时间:2025-06-05 04:07 浏览量:28
合肥自2011年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使合肥市域面积扩大40%,奠定“大湖名城”发展框架。而在当下,如果合肥又将舒城与寿县并入,又将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下两县并入合肥的好处:
舒城县融入
地理优势:县城距合肥政务区仅35公里,较六安市中心缩短20公里
基建支撑:G206快速路建成后,两地通勤时间压缩至30分钟
产业协同:依托合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业,共建杭埠河科创走廊
寿县整合逻辑
历史渊源:1965年下塘等4区划入长丰县,奠定跨市调整先例
资源互补:寿县新桥机场片区与合肥空港新城直线距离仅8公里
文化认同:楚文化发源地与合肥科创文化形成“古今对话”新IP
当前依托G206合安路快速化改造与合舒市域铁路建设,合肥正构建"一核两翼"新格局:
西翼融合:舒城杭埠镇已集聚京东方/比亚迪等12家合肥产业链配套企业
北翼协同:寿县新桥机场片区与合肥空港新城共建临空经济示范区,共享自贸区政策红利
二、撤县设区:破解发展能级瓶颈的密钥
空间重构:参考肥西上派镇等5镇划入主城经验,优先推动舒城杭埠镇、寿县炎刘镇设区
机制创新:
试行"双轨制"财政分成(如舒城经开区新增税收50%留归属地)
建立"合肥-六安-淮南"跨市联席审批制度
效能倍增:预计带动合肥GDP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0公顷
三、产业共振: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生态重构
‖ 新能源汽车 ‖
舒城投资45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产业园,与合肥蔚来/比亚迪形成半小时供应链圈
‖ 集成电路 ‖
寿县半导体产业园引入长鑫存储配套企业7家,实现晶圆载具本土化供应
‖ 现代农业 ‖
共建淠史杭灌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寿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三年内有望突破200亿
四、战略价值:江淮城市群的新增长极
此次调整将实现三大突破:
交通网:构建合肥-舒城-寿县“45分钟通勤圈”
产业链:形成新能源汽车(合肥)、高端装备(舒城)、临空经济(寿县)三角矩阵
生态带:通过淠史杭灌区水系治理,打造江淮分水岭绿色经济示范区与实施路径
如果合肥完成舒城县、寿县行政区划调整,将是这样的合肥:
一、市域面积增量
累计扩容:约5000平方公里(舒城2100平方公里+寿县2986平方公里)
战略价值:使合肥总面积突破1.5万平方公里,超越武汉(8569平方公里)、南京(6587平方公里),跃居长三角主要城市第三位
二、人口与经济增量
‖ 基础数据 ‖
舒城县:2023年常住人口97.5万,GDP 389.2亿元
寿县:2023年常住人口104.6万,GDP 328.7亿元
‖ 合并效应 ‖
人口规模:新增202.1万人口,合肥总人口突破1100万
经济总量:GDP增加717.9亿元,助推合肥迈入1.4万亿俱乐部
你能想象这样的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