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后,少吃红薯南瓜多吃它,一通便,二降压,三抗衰,四强免疫

发布时间:2025-06-04 12:44  浏览量:23

端午刚过,天气渐热,很多人开始出现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的情况。此时,餐桌上的选择尤为重要。红薯、南瓜虽好,但在夏季多食易助湿生热,不如转向一种被古人誉为"水中人参"的食物——莲藕。

古人云:"藕中九孔通乾坤,一寸莲心旷古今。"莲藕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尊崇,却在现代餐桌上日渐式微。很多人知道莲藕能清热解暑,却不知它还是调理肠胃、降压抗衰的"全能选手"

莲藕性甘味平,清热而不寒凉,生食脆嫩爽口,熟食软糯香甜。正如苏轼所言:"莲藕虽肥难得饱,却令人长寿。"这绝非虚言。

现代人饮食精细,运动不足,便秘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都市病"。有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便秘发生率高达6%-27%,尤其在女性和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莲藕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鲜藕含有3克左右的膳食纤维,是肠道蠕动的"加速器"。中医认为,莲藕通气血,能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除体内积滞。

不同于某些膳食纤维可能引起的腹胀不适,莲藕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温和亲水,能在肠道中形成柔软的凝胶状物质,既软化粪便又不刺激肠壁,实为通便佳品。

高血压已成为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且呈年轻化趋势

莲藕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和黏液蛋白,能帮助平衡体内钠钾比例,促进血管舒张,自然降低血压。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表明,莲藕多糖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血压的功效。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藕汁饮之,降血压,消痰热。"一千多年前的经验,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常食莲藕,不仅能缓解高血压症状,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堪称现代人的"血管清道夫"。

"人老先老血,血老先老心"。莲藕含有丰富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剂。

莲藕中的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氧化损伤,从根源上延缓衰老过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发现,莲藕中的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强于许多常见蔬果。

宋代著名医学家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记载:"藕能益血壮气,令人耐老。"此言不虚。

清代名医叶天士也曾言:"藕中汁多质润,生者能清热,熟者能益血。"无论生食还是熟食,莲藕都是抵抗衰老的天然良药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保护伞"。莲藕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表明,莲藕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NK细胞活性,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莲藕生食清热生津,熟食补血养胃,四季可食,老幼皆宜。"莲藕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调和脏腑功能,是真正的"全年龄段"健康食品

莲藕的烹饪方法多样,生食脆甜爽口,炒食酥脆可口,煮食软糯香甜,各有千秋。

夏季清热解暑,可选择凉拌莲藕或莲藕汁;秋季养阴润燥,可选择莲藕排骨汤;冬季温补养身,可选择莲藕炖猪蹄。一物多用,四季皆宜。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生藕,可选择熟食;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莲藕的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

红薯、南瓜同为营养佳品,但在夏季多食容易生湿助热。若与莲藕搭配食用,则能相得益彰。

莲藕清热而不寒凉,可中和红薯、南瓜的温热属性;红薯、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与莲藕中的维生素C搭配,能提高抗氧化效果。如莲藕南瓜小米粥,既营养均衡,又清甜可口,适合夏季早餐;莲藕红薯煲汤,滋补而不腻口,老少皆宜。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藕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健康生活的象征。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追求的不应只是味蕾的满足,更应关注食物对身体的滋养。莲藕,这个被古人视为珍品的食材,值得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餐桌

端午节后,不妨少吃红薯南瓜,多吃莲藕,让这位来自古代的健康使者,为你的夏季健康保驾护航。正如宋代词人周邦彦所言:"莲藕香清桂子馨,不似尘中有染痕。"让我们从简单的饮食调整开始,寻回那份本真的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杨月欣, 葛可佑. 中国食物成分表.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

李连达, 张军平. 莲藕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 25(3): 425-427.

王志红, 陈劲. 莲藕中活性成分分析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8): 255-26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1): 3-13.

刘春艳, 王丽娟. 膳食纤维与肠道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21(6): 208-216.

孙桂菊, 赵明星. 莲藕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 2019, 40(7): 178-184.

张伯礼. 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理论与实践.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