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高考楹联“硬核应援”,哪副最能击中你?

发布时间:2025-06-03 15:08  浏览量:24

十年磨剑为今朝,一联寄语见真情

2025年高考即将启幕,岳阳市各高考考点纷纷亮出“文化硬核”——高考对联。这些对联,或雄浑激越,或典雅文气,或融地域山水,或承文脉家国。

联语之外,是笔墨凝练的理想之火,是岳阳教育人的拳拳深情,更是少年追梦路上的精神灯塔。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场联语盛宴,读一读学校的祝愿,感一感学子的信念——

岳阳市第一中学

十二年饮露餐英,万卷藏胸,大道如天,直上蟾宫攀桂子

八千里乘风破浪,三才在案,青云赋志,轻摇彩笔冠神州

【解析】本联除坚守本人关于高考联的“三气(喜气,豪气,文气)”理念,大力营造节日氛围,抒发胸中浩气之外,特别注重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色,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化用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李白的“大道如青天”、古“蟾宫折桂”、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周易》的“天地人三才”、《滕王阁序》的“青云之志”、郭璞的“五色笔”等典故,让对联在营造考试气氛的同时,也锻造一种人文情怀。(易石秋)

岳阳市第十五中学

碧水一池,丹桂两行,学楼三栋,步步登高寻胜境;

良师百位,青衿千众,习案万张,年年致远跃龙门。

【解析】此联展现岳阳市十五中的独特校园风貌与师生风采,表达对高考学子的美好期许。上联借十五中校园独特风景“碧水”“丹桂”“学楼”寓情于景;用“一二三”对“百千万”层层递进,“步步登高”既契合学校地势,也寓指学子在学业路上不断进步,追寻知识胜境。下联聚焦校园中的人,“良师”“青衿”描绘师生群体,“习案万张”体现浓厚的学习氛围,“年年致远跃龙门”表达对学生高考成功、实现远大理想的祝愿。(孙检保)

岳阳市外国语学校

洞庭波涌笔端,万里云程终展翼;

外语情融卷底,五洲文采始增辉。

横批:折桂传薪

【解析】上联以“洞庭波涌”开篇,既点明岳阳地域特色,又暗喻学子才思如潮;“万里云程”呼应外国语学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定位。下联“外语情融”突出学校特色,“五洲文采”体现语言文化交融的深意,彰显国际视野。横批“折桂传薪”双关:既含“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之意,又喻学校文化传承使命。(龚娟玲)

岳阳市第十六中学

枕君山而望潇湘,想斑竹垂青,烟波万顷,自范公题墨千秋,忧乐长凝浩气

临洞庭以舒襟抱,看群鸥点白,俊采星驰,待吾辈执鞭六月,风云直上青天

横批:家国在肩

【解析】此联成功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范仲淹忧乐观)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家国在肩)、奋斗(高考)紧密结合,激发考生胸怀天下、勇担重任的豪情壮志。意象壮阔,用典贴切,对仗精工,语言凝练有文采,音韵和谐有气势。高考针对性强:“俊采星驰”“执鞭六月”明确指向高考场景和考生群体,“风云直上青天”给予美好祝愿,“家国在肩”升华立意,极具鼓舞性和感召力。它不仅仅是一副考场对联,更是一篇激励湖湘(乃至全国)学子胸怀家国、奋发有为的壮丽宣言。(尹虹 黎立珊)

华容县第一中学

黄湖山麓沱水岸边七九载薪火相传书院风雅今犹在

章华台西状元故里千百士鲲鹏正举华容俊彦又登科

【解析】上联点明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七十九年的办学历史,追溯发源于沱江书院的文化传承,强调厚重的历史底蕴。

下联先说人文背景:华容是楚王活动过的地方,至今仍存留有章华台遗迹;也是明朝科考状元黎淳的家乡,曾创造骄人的文化业绩;再扣高考主题,表达对一众华容学子高翔远翥、名登金榜的美好祝愿。(严峻)

平江县第一中学

黉宫集泮,汨水腾龙,朱卷笔生花,万丈文光堪射斗;

雁塔题名,连云发轫,青霄程似锦,九天鹏翼定抟风。

【解析】此联凝练了中华文化中对理想境界的浪漫想象,兼具文学美感与励志精神。

典故来源:1、《庄子·逍遥游》。原文描述鲲化为鹏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中“抟”意为盘旋聚风、乘风而上。这一意象象征超凡脱俗的志向与能力。2、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进一步强化了其奋发高飞的豪迈内涵。

上下文呼应:前句“雁塔题名”暗指金榜题名,“抟风”则延续了科举文化中“平步青云”的传统意象,强调功成名就的辉煌。寄托对学子突破极限、成就非凡的期许。(刘长江)

平江县第二中学

黉门启智,纳八方瑞气,勖勉三千学子,一遂青云志。

妙笔生花,传四海雄文,惊服六座鸿儒,齐夸盛世才。

【解析】新校门开启智慧的大门,接纳四面八方的祥瑞之气,保佑莘莘学子在高考中一举实现远大的志向。考生们妙笔生花,在考场上写出流传四海的雄奇之文,让四周的博学多才的大儒们都惊叹不已,一齐夸赞这些考生不愧为太平盛世时期的优秀人才。(张先平)

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幕阜攀云,志揽星辰登绝顶

汨江探骊,笔掀风雨跃龙门

【解析】(上联)“攀云”解:具动态征服感——以人手“攀”字置换山自“凌”空,暗喻学子主动进取之志。“志揽星辰”解:“揽”字夺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之狂狷,将登山升华为“摘星抱负”,物理高度至此蜕变为精神高度。 “登绝顶”解:化用杜甫“会当凌绝顶”,却以“星辰”为标的,在空间极限中拓出“宇宙维度”。

(下联)“探骊”解:典出《庄子》,“探骊”直指“文化深潜”,喻从汨罗江中探寻屈子楚辞的瑰宝(骊龙颔下之珠)。“笔掀风雨”解:双关惊雷,既状写“文笔惊天”(如《天问》震古烁今),又暗合端午龙舟竞渡时“风声雨声”的民俗意象。“跃龙门”:从探珠到化龙,完成“精神超拔”,既喻学子高考及第,亦含学子征“湖湘文化”破浪前行之势。(方义发)

汨罗市第一中学

汨水涵韵承屈风,笔阵凝诗,且看龙舟踏浪摘桂冠

玉池聚秀扬弼节,征程砺志,待凭雁塔凌云庆题名

【解析】此联巧妙融合汨罗、玉池地域人文精神,抒发对高考学子的殷切勉励与金榜题名的祝愿。上联立足汨罗江文脉,“汨水涵韵”承屈原求索诗魂(屈风),“笔阵凝诗”喻考场才情激荡;结句“龙舟踏浪摘桂冠”化端午竞渡为学子考场拼搏之态,彰显勇夺魁首的信念。下联聚焦玉池山风骨,“玉池聚秀”育任弼时革命气节(弼节),“征程砺志”言求学如长征磨炼;终以“雁塔凌云庆题名”借唐代进士题名典故,直指高考登科之喜,呼应“跃龙门”宏愿。全联以“承屈风”对“扬弼节”显精神传承,“踏浪”对“凌云”见壮志豪情,“摘桂冠”与“庆题名”工对点题,端午意象与高考主题交织,地域特色与时代激励浑然一体。

汨罗市第二中学

汨水古流芳,长润青衿,赶月追风酬厚土;

夏闱今试剑,轻挥彩笔,扬帆逐梦荐雄心。

【解析】上联“汨水古流芳”,象征屈原求索精神与文明血脉的源远流长,“青衿”出自《诗经》喻学子,“赶月追风”写寒窗苦读,“酬厚土”既指土地滋养之恩,亦含以才报国之志。下联“夏闱今试剑”从古“秋闱”化用而来代指高考为十年寒窗终见锋芒的关键时刻,“彩笔”用江淹“梦笔生花”典喻才华,“扬帆逐梦”言理想追求,“荐雄心”指以高考为“为国选才”舞台,献才报国。

整体来看上联承屈子精神,写文化传承与反哺;下联立青春担当,言才华淬炼与报国。全联以“水润—笔挥”“酬—荐”勾连古今,喻高考是文明火种传递与家国使命交接的纽带。祝愿莘莘学子以“彩笔”书写时代,以“雄心”不负厚望!(龙新汨)

汨罗市罗城中学

汨水趁东风,追日冲星,洗炼青春成大器;

罗城擎尺木,生花试剑,扶摇慷慨赋雄章。

【解析】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罗城学校,人杰地灵的教育基地。上联化用“夸父逐日”典故,以汨水自比考生,借东风之势追逐日月星辰,喻指考生如夸父般心怀壮志、奋勇拼搏,在高考备考中磨砺进取。下联以尺木化龙,祝福考生由积累而蜕变,用生花妙笔成就鹏鸟高飞、扶摇九万的理想。全联激励考生凭借才华与豪情,在考场上挥就华章,实现人生跨越。(胡爱良)

云溪区第一中学

惊雷阵阵,龙啸东方,云外长吟乘势起;

大浪涛涛,梦催学子,潮头争立唤风来。

【解析】上下联各意象注意了统一协调,上联表现国家的崛起和力量;下联显示出新时代青年主动掌握命运的豪情。(王丹)

临湘市第一中学

六月吐虹霓,携百载莼湖墨色,屈子骚魂,太白诗光,铸就青铜开笔刃;

长江擂战鼓,汇九衢茶马驼铃,嵬山剑气,凤笙文脉,翻成赤鲤跃龙门。

【解析】李祥:号嵬山,临湘籍明朝将军、功臣;吴獬:号凤笙,临湘籍大文豪。临湘一中的高考联仍继续秉持“莼湖墨色、吴獬文气、李祥霸气”的创作理念,联语将喜气与特有的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寄予满腹才华的莘莘学子以“青铜开笔刃、赤鲤跃龙门”的美好祝愿,鼓励并祈福所有考生放手一搏,梦想成真。(李祥胜)

湘阴县第二中学

湘水涌文澜,十二载芸窗磨剑气;

楚材挥笔阵,九万里鹏路跃蟾宫。

【解析】身为湘楚子弟,我以“湘水”“楚材”开篇,既点地域文脉,更喻学子才情如江涌不息。“十二载芸窗磨剑气”道尽寒窗苦读的沉淀——书斋如铸剑炉,十年锋芒暗藏;下联“挥笔阵”将考场比作战场,笔锋如戟,而“九万里鹏路”化用《逍遥游》,寄望学子如大鹏击空,直抵“蟾宫”(月宫折桂),既含金榜题名之愿,更显湖湘人敢以才学报国的壮怀。全联以水喻文、以剑喻道、以鹏喻志,层层递进,扬其锐气而励其远志。(甘楚雄)

湘阴县文郡洋沙湖中学

承船山雅韵,启笔架鸿章,五载弦歌六登桂顶,且问摘星谁掌印。

引汨水灵波,扬洞庭锦棹,千林俊彦百获金章,当观折桂我搴旗。

【解析】船山:嵌入王夫之(船山先生)湖湘文脉,呼应左公(左宗棠)同为湘楚先贤。笔架山:化用岳麓书院笔架山形胜,喻教育立人。五载弦歌六登桂顶:文郡洋沙湖中学办学五年,六人录取清华北大。摘星执印:双关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家国担当,与清北录取形成精神呼应。百获金章:指文郡洋沙湖中学自办学以来,众多学子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戴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