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绝句95:崇洋与媚古本无分别,启老论述书法审美中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5-06-03 11:04  浏览量:33

启功论书绝句95:

秦汉碑中篆隶形,有人傅会说真行。

逆圈狂草寻常见,可得追源到拉丁。

自清碑版书法振兴以后,很多人常常拿篆书和隶书作为评判楷书、行书好坏的标准,启老认为这就是牵强附会。如果按照这个理来说,怀素的狂草中经常可以见到逆时针行笔的字,这难道要说是从拉丁笔法学来的?

【启功自注】:

书体之篆隶草真,实文字演变中各阶段之形状,有古今而无高下。譬之虫豸,卵子圆而小,幼虫长而细,蛹如桶状而微椭,蛾同蝶形亦能飞。虫先于蛹,并不优于蛹也。卵小于虫未必美于虫也。贵远贱近,文人尤甚。篆高于真,隶优于草,观念既成,沦肌浃髓,莫之能易焉。

书体中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就是文字演变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书体的发展只有古今之分,而没有优劣之别。

大篆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昆虫的生长过程:虫卵圆形小巧,幼虫细长柔软,蛹呈桶状微微椭圆,成虫(如蛾或蝶)生有翅膀能够飞翔。虽然虫卵先于蛹出现,但并不意味着虫卵就比蛹更优越;虫卵比幼虫小,也未必就比幼虫更美。

厚古薄今的观念,在文人之中尤为盛行。(世人常常认为)篆书比楷书高级,隶书比草书优秀,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秦简

【启功自注】:

然真行之体,行来已千数百年,久为日用所需。仓颉复起,亦必回天无术。若乾嘉时江声艮庭,所书文稿笺札,莫非小篆,见者不识,竟成笑柄。亦有既不得不用真行今草,又不甘其不古者,于是创为篆法隶法、篆意隶意之说。笔圆而秃者,谓有篆法,笔方而扁者,谓有隶法,并不计其字体之今古繁简焉。于无可征验之中,收指挥如意之效,遂有谓右军之书,必如二爨始称真迹者。

爨宝子碑

然而,楷书和行书的字体,已经通行了千百年,早已成为日常使用的必需。就算是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仓颉复活,也办法改变这种趋势。

比如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江声(号艮庭),他书写的文稿、信札全用小篆,结果让人根本无法辨识,最终沦为笑谈。

还有一些人,既不得不使用楷书、行书、今草等字体,又不甘心放弃对古体的推崇,于是提出了 “篆法隶法”“篆意隶意” 的说法:笔画圆润粗秃的,就称其带有篆书笔法;笔画方扁的,就称其带有隶书笔法,却完全不考虑字体本身的古今、繁简差异。

爨龙颜碑

对于无法验证的事情,随口任意评论,甚至有人称王羲之的书法,必须像《爨宝子碑》《爨龙颜碑》那样才算真迹。

【启功自注】:

怀素自叙卷中狂草,间有行笔反圈,作逆时针方向者,余每戏指示人,谓为得拉丁笔法。盖崇洋媚古,其揆莫二,惜谈篆法隶意者,见不及此耳。

怀素自叙帖

怀素狂草作品《自叙帖》,其中偶尔有逆时针方向的回环笔势,启老说自己常常开玩笑地指给人看,说这是得了拉丁笔法。其实,崇洋和媚古的心理本质并无不同,可惜那些空谈 “篆法隶意” 的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