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文史:黄埔军校麻城籍学生石磊事略
发布时间:2025-06-01 19:43 浏览量:19
麻城文史:黄埔军校麻城籍学生石磊事略
黄埔军校
【摘要】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黄埔军校(第四期本期校名从原称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学员分7批入校,1926年9月毕业,加上潮洲分校同时毕业的2期学生,共2654人。其中,湖北麻城籍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共有2人,分别是夏泳寰(后知)和石磊,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石磊的故事!
我少年时,听说七里岗出了个黄埔军官。夏天乘凉时,我最爱听老人讲他血战疆场的故事。长大后,我渐渐地淡忘了这件事。两年前,我看到一本《黄冈文史资料》第一辑,上面有一篇贺全斋先生写的《黄冈人投身黄埔军校为全省最多》的文章,文中有“麻城石磊、步兵一团三连,黄埔四期毕业生”的内容,细找有关他的生平,却出现“情况不详”四个字,我当时的心情十分遗憾和失落。两年三来,我一直留心这件事,现把自己采访和搜集到的一些资料,粗略地整理出来,以弥补心中的缺憾。
石磊,男,汉族,1900年出生于麻城朝圣门(当时叫右文门)外七里岗,字成章,因是玉字辈份,又字玉琢,兄弟五个,排行第三。在七里岗带,又有“三爷”的称号。他年少时就有大志向,说话做事象成年人一样。在私塾读书时,每当老师与别人谈起古今圣贤豪杰的故事,他总是侧着耳朵去听,听后还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针对当时时弊的。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如饥似渴的学习,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把同学们的课桌和椅子擦得干干净净。然而,因他兄弟多,又无田无地,家大口阔,一日三餐尚难以维持,多亏栗子园的一个叫曾耿星的同学,时常接济他,才使他不致于辍学。
曾家离石家不远,只隔一、两个山冈,一条古道把两个村庄联系在一起。曾家有两个兄弟,老大叫曾耿星,老二叫曾朴成(两人后来都加了共产党,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暑假过后,他们常常在一起,不过都在曾家。他们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通宵达旦地谈论着“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想。谈着谈着,石磊忽然忧郁不乐,他走到窗边,用力推开窗子,感慨地说:“大男儿就忍心让自己象这窗下的草木一样,与冬天同腐吗?”众人被他的情绪所震憾,都默不作声。曾耿星的妹妹曾沙萍送茶水进来,见他们呆呆地坐着表情木然,就问:“你们怎么啦?”大哥对她说:“快去弄几斤豆腐,打一点烧酒,做一顿可口的饭,我们吃后要到武汉去。”
就这样,他们于1922年秋天到了武昌,找到了武汉中学。当时任武汉中学校长的董必武,见到这几个说家乡话的青年,毫不犹豫地替他们报了名。
在读书期间,石磊潜心研究新时代的学术思想,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在学生会上大力倡导,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读书之余,他致力于宣传、组织群众集会等。他对工作不敢有一点松懈。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五开”惨案,消息传到武汉,石磊与同学们一起,为“五卅”惨案奔走呼号,二十多天没有睡上一夜好觉。通过他们的努力,在汉口民权路一带,终于实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局面。斗争坚持到一个月,恰逢武汉中学毕业典礼,石磊登上礼堂,以“革命势力集中广东”为题,在讲演中毅然作出南下广州的决定。他的演说悲壮慷慨,使许多同学都掉下了热泪。
1925年7月中旬,他到达广州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入学不久,就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平息陈炯明叛乱战斗中,曾孤身摸进敌营,单枪毙敌十多人,在整个军校以忠勇著称。石磊在军校期间,与他在武汉时的同学时常有书信来往。他在信中,总是劝诫同学们以赤子之心来革命,一刻也不能忘记救中国。
1926年10月初,他毕业于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后即投入军中。这期间他常常与曾耿星联系,当时的曾耿星受党组织的委托,留驻武汉,任楚材中学校长。曾联星也去信询问他那边的情况时,他则告之“三月未脱履就枕”;当问到什么时候回家一聚时,他又告之“多事之秋无暇归省”。
1927年6月间,他的回信又是寥寥数行,说“奔走于闽粤之间,6月初率士卒至福建上杭…”曾耿星月又去了一封信,不见回音。等到8月,石磊的一个姓李的同学回黄梅路过武汉时,找到曾校长,告知石磊在广东大埔县攻打三河坝战役中,身先士卒,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李把战友葬在三河坝南门外路边五十丈远的地方。李还把一大包石磊的遗物交给曾校长,托嘱他送到烈士家人的手中。曾耿星望着这一大包遗物,半天说不出话来。
需要补充说明:一是石磊牺牲后留下了三个孩子,一儿二女。老大是个女孩,叫石早梅,8岁;老二是个男孩,5岁,叫石生樾;幺女还在襁褓中,不曾与父亲谋面。一家人就靠母亲肖金莲一人纺线度日。后来在曾耿星等人的帮助下,曾沙萍剪掉了石早梅的头发,两个大孩子被宋庆龄派来的人用轿接到了南京,就读于四方城遗族学校,一直读到日本人攻打南京时,学校给他们买了船票,才让他们回到家乡。
二是那一大包遗物,全是石磊学习时的笔记和书籍,另外还有几张石磊在黄埔时的放大照片和一本绿壳子《黄埔军校同学录》,书里有很多照片。日本人占领麻城后,石磊的儿媳妇曾庆荣(民国11年人)跑反时,家里的什么东西也不要,只抱着这本《同学录》跑到了东山。解放后的“三反五反”运动,石生樾把这本书交给了县政府。就在第二年,石生樾出席了县里的政治协商会议。(文/刘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