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苑|居民家中两块清代石碑,“暴露”南京颜鲁公祠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5-06-01 13:35  浏览量:29

▓ 王庆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南京轧钢厂的老同事李平找到我,说是他家墙壁石灰涂层脱落很严重,他在铲除腐朽涂层拟重新修补粉刷墙面时,意外发现墙内竟嵌有两块清代石碑,粗看碑文,似乎与邻近的颜真卿祠堂有关系。李平说,他想请专家来看看这两块石碑有没有文物价值。我对他说,先不忙劳专家的大驾,我先去看看,如对碑文不甚理解,再请文物专家也不迟。

▲乌龙潭公园放生庵

李平家住本市广州路217号大院内,院内还住了几户人家。我再三仔细地审读了李平家墙内的两块清代的石碑碑文后,得知李平家和另几户人家现在住的屋子是颜真卿祠堂的一部分。颜真卿祠堂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北宋熙宁年间和明宣德年间有过两次大的修缮,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存的颜鲁公祠(颜真卿祠堂)系清同治年间江宁知府涂宗瀛重建的。我根据碑文内容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李平合作,撰写了《南京颜鲁公祠的来历和变迁》一稿,邮寄给《南京日报》《雨花石》副刊。

副刊责任编辑张震麟老师在收到稿子后打电话对我说,《南京颜鲁公祠的来历和变迁》他细读了几遍,觉得这篇文章有遗憾。他进一步说,文中提到乌龙潭是颜真卿的放生池,只一笔带过,没有说透颜真卿为何要建这个放生池以及乌龙潭的来历。他建议我重写一篇文章,将颜鲁公祠与乌龙潭合在一起写,投给《南京史志》。张震麟老师解释说,如将颜鲁公祠和乌龙潭合在一起展开来写,限于版面,《雨花石》副刊难以刊发全文。

在张震麟老师建议、指导下,我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写了篇《城西名珠乌龙潭》,发表在《南京史志》1990年第4期上。当时,《南京史志》还请了专业摄影师拍了一组照片与拙稿一同发表。拙稿在《南京史志》配图发表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关注。有意思的是,张震麟老师后来又叫我把投给他的《南京颜鲁公祠的来历和变迁》略作修改,发表在《南京日报》雨花石副刊“金陵古今”栏目。

▲颜鲁公祠今貌

顺便提一下,1994年至1995年,鼓楼区政府拨专款全面维修了颜鲁公祠,原住在里面的几户人家都开开心心地乔迁新居了。

王庆顺近影

王庆顺,退休前系《现代快报》记者、故事写手。业余在《山海经》《文史天地》《今古传奇》《中国故事》《百家讲坛》等数十家刊物发稿;在《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美国《侨报》、法国《费加罗报》等海内外百余家报纸发首发稿或文摘稿;有二百余篇作品入选《茶道奇闻》《历史烟云》《中国年度故事》等近百本文集。总发稿量约500-600万字。参与编纂《白下区志》(已获终审,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