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一曲诉苍生:当代志士的悲歌与壮怀
发布时间:2025-06-01 11:14 浏览量:37
遭遇沛县法院法官刘伟、徐州中院法官沈慧娟两个故意枉法裁判案,历时五年多,维权途径用尽,依然纠正不了。可见司法腐败之猖獗,令人细思极恐!
金缕曲·示友人
君问冤昭否?慨千般、往复百折,公平难守。纲纪倾颓谁匡正,彼等衣冠沐猴?一丘貉,门户私谋。抱瓮灌畦徒兴叹,岁空流、蹉跎白了头。心未死,困仍斗。
浮云一别难聚首。念天涯、情长谊厚,几人如旧?短信频传添豪志,笃信沉冤有救。期此日、雷霆疾骤。椽笔挑灯书宏愿,济苍生、岂惧肝肠剖?中流柱,怎辜负?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沉郁顿挫的言志词。作者借“示友人”之题,痛陈社会不公、官场腐败之弊,抒发个人沉冤未雪的愤懑,更表达了与友人同仇敌忾、坚持斗争、矢志不渝追求公平正义、甚至不惜牺牲以“济苍生”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词风苍劲有力,情感真挚浓烈,兼具批判锋芒与理想光辉。
上阕:痛陈时弊,直抒胸臆
起句设问,奠定基调: “君问冤昭否?”开篇即以友人关切的询问切入,点明自身“冤屈未雪”的核心处境,情感直接而沉重。“慨千般、往复百折,公平难守。” 紧承其后,以“慨”字领起,千般感慨、百般曲折,直指“公平难守”的现实困境,奠定了全词愤慨悲怆的基调。
直刺腐败,怒斥群丑: “纲纪倾颓谁匡正,彼等衣冠沐猴?一丘貉,门户私谋。” 这三句锋芒毕露,直指社会核心问题。“纲纪倾颓”点明法度崩坏;“谁匡正”是痛心的叩问,更是无力的控诉。“衣冠沐猴”(沐猴而冠)、“一丘貉”的比喻辛辣至极,将那些道貌岸然、尸位素餐、结党营私的腐败官员比作穿戴衣冠的猴子和同穴的貉,揭露其虚伪贪婪的本质,表达了极度的蔑视与愤怒。
自伤身世,坚守心志: “抱瓮灌畦徒兴叹,岁空流、蹉跎白了头。” 借用“抱瓮灌畦”(典出《庄子》,喻拙朴或方法落后)的典故,形象描绘自己在错案维权现实中徒劳努力、岁月蹉跎、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悲凉。“心未死,困仍斗。” 笔锋陡转,于沉郁中迸发力量!即使处境艰难(困),即使年华老去(白了头),但心中的信念之火不灭(心未死),斗争之志不息(仍斗)。这六个字是全词精神的第一次强烈闪光,是绝望中的坚守。
下阕:追忆情谊,共勉壮志
感念友情,珍视同道: “浮云一别难聚首。念天涯、情长谊厚,几人如旧?” 由愤世转抒怀。以“浮云一别”喻人生离散之易,“难聚首”见相聚之难。然而,真正的友情(情长谊厚)能跨越时空(天涯),经得起时间考验(几人如旧)。这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暗含对志同道合者稀少的感慨和对坚定盟友的呼唤。
精神鼓舞,信念坚定: “短信频传添豪志,笃信沉冤有救。” 点出“示友人”的方式(短信),体现时代特征。友人的鼓励(短信频传)增添了斗志(添豪志),彼此都坚信沉冤终有昭雪之日。这份来自友情的信念支撑,是黑暗中重要的力量源泉。
热切期盼,雷霆行动: “期此日、雷霆疾骤。” 强烈表达了对正义到来的期盼。希望那昭雪沉冤、涤荡污秽的日子像雷霆一样迅猛到来(雷霆疾骤)。这既是愿望,也是对强力手段的呼唤。
剖肝沥胆,济世宏愿: “椽笔挑灯书宏愿,济苍生、岂惧肝肠剖?” 这是全词情感和志向的最高潮。“椽笔”(大笔)喻指如椽巨笔,决心用文字书写宏伟志愿;“挑灯”见其勤勉与执着。所书何愿?“济苍生”!这是儒家士大夫“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在当代的体现。为了实现此宏愿,作者发出了震撼人心的誓言:“岂惧肝肠剖?” 纵然粉身碎骨、剖肝沥胆也在所不惜!其赤子之心、牺牲精神、磅礴气概跃然纸上。
结句铿锵,使命担当: “中流柱,怎辜负?” 结尾点明“济苍生”的具体指向——反腐大业。以反问句式作结,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不容置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肩负着这反腐的重任,怎能辜负时代、辜负人民、辜负彼此的信念?这是对友人的激励,也是对自己的鞭策,更是对共同事业的庄严承诺。
艺术特色:
情感真挚浓烈: 全篇贯穿着强烈的愤慨、深沉的悲凉、不屈的斗志、深厚的友情、坚定的信念和献身的豪情。情感跌宕起伏,真挚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语言犀利有力: 运用“衣冠沐猴”、“一丘貉”等犀利比喻直刺时弊;使用“慨”、“斗”、“剖”等充满力度的动词表达激烈情感和坚定意志;结句反问,铿锵有力。
古今结合: 以传统词牌《金缕曲》(即《贺新郎》)为载体,融入“短信频传”等现代元素;运用古典意象(抱瓮灌畦、浮云、挑灯)和典故,表达现代人反腐倡廉、追求公平正义的普遍诉求,古今交融自然。
意象鲜明: “沐猴”、“貉”勾勒腐败者丑态;“抱瓮灌畦”、“白了头”描绘志士的困顿与坚持;“雷霆疾骤”象征正义的强力;“椽笔挑灯”、“肝肠剖”展现书写宏愿的壮烈与赤诚。
结构跌宕: 上阕侧重揭露黑暗与自身困境,情绪沉郁愤懑;下阕转向友情慰藉与志向抒发,情绪转向激昂豪迈,结尾达到高潮。起承转合,脉络清晰。
这首《金缕曲·示友人》绝非一般的酬唱之作,而是一篇充满现实战斗性的檄文和言志书。它深刻揭露了社会不公与官场腐败,倾诉了志士的沉冤与困顿,更以磅礴的气势和赤诚的肝胆,抒发了与友人同心戮力、坚守信念、不畏牺牲、矢志“济苍生”、勇担“反腐业”的崇高志向和豪迈情怀。词中喷薄而出的正义感、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使其具有穿越时空的震撼力量。全词思想深刻,情感炽烈,语言有力,格调高昂,是当代旧体诗词中反映现实、抒发壮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