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以诗为舟,渡千年文脉:你听到沈阳千人的央视联颂了吗?

发布时间:2025-05-31 21:45  浏览量:25

□沈阳日报、沈阳发布评论员 孙连宇

今年央视端午特别节目在“吾爱”章节中推出“诗歌联颂”环节,联动沈阳多职业、多点位同步诵读,将古典文化从“观赏”升级为“共情”的沉浸体验。

从古至今,关于端午的诗歌有很多,既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的热闹,也有“端午良辰、献续同欢”的快乐,既有“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的缅怀,也有“莫漫相逢宜楚节,独娄清梦隔潇湘”的感怀。

端午,既是包裹着粽叶清香的民俗符号,更是沉淀着爱国精神的文化基因。

创造性用“诗歌联颂”为端午“声张”,正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打通古今文脉,让千年端午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的共情场域。这种创新性的文化表达,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现代转译,更彰显了中华文明在传承中的鲜活生命力。

节目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诵读者以声音为媒介、融家国为底色,真真切切地让“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与当代奋斗者的脚步声产生共振,古典诗词便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标本,而是成为连接个体情感与民族记忆的精神纽带。

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平仄韵律中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这种跨越时空的同频共振,让传统文化成为流动在市井烟火中的文化血液,成为每个中国人都能参与建构的精神谱系。从“观赏”到“共情”,文化传承便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正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注脚。

以“诗歌联颂”的方式重释端午,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以诗为舟,渡千年文脉。这场文化与精神的对话,将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激起传承与创新的波澜。

视频:钟俊东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