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横渠四句”可见董旭辉并没有真正读懂红楼梦
发布时间:2025-05-31 18:57 浏览量:19
“横渠四句”是北宋思想家张载的名言四句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也是当今中国文人应该有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董货郎也算是仓促跟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实现四句话如果只是空口号离不开追求金玉良缘,陷在资本的泥潭里,百姓多明白人,不傻,认为这样的文化人没有先贤的高贵品格或方士精神。
之前听过董货郎解读过一期红楼梦读后感。说的头头是道,再看看他今天选择这横渠四句作为其人生目标,明显只是说说而已,并未真正参与其实践活动中。
如果红楼梦作者是方以智,看他是如何践行此实践活动的:挹东海之泽,洗天下之垢。他将张载的四句话改了一个字,其意义非凡,每位国民自可以参与其中。难怪人称方以智是明清一字师,好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将“为”改成“与”。这就是方以智在其《浮山文集》里表达的自己人生志向;与天地立心,与生民立命,与千圣继绝学,与万世开太平。此观点强调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物质世界彼此需要有辩证合乎情理逻辑的关系。而为天地立心,大有强调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了,一厢情愿罢了。虽可以说人定胜天,可不是一般的一个小老百姓,而是团结千万亿百姓的意愿加实干和讲究科学技术方法等因素。
面对自然,宜“与天地立心”(尊重生态规律);
-面对社会不公,需“为天地立心”(争取公平正义);
面对自我,可在“与天地共生”中寻找安身之本,又在“为天下立命”中实现生命超越。
一字之变,皆是智慧
从“为”到“与”,体现的是对“人-世界”关系的不同认知:前者是“我来定义世界”的勇气,后者是“我与世界共舞”的谦卑。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或许更需要在二者间找到平衡——既要有“为苍生谋福祉”的担当,也不失“与万物同呼吸”的敬畏。
正如张载的“四为”与方以智的“四与”,看似分歧,实则共同编织了中国文化“既入世又超脱”的精神光谱。
看来董某人也只是做足了文字游戏,至于他解读的红楼梦也只是字面意思以及风月宝鉴正面的东西。至于背面的合乎逻辑以及社会科学他和大部分纯文人一样,逻辑性不强,唯心自我不错,其实也离不开贾瑞对凤姐的一厢情愿的意淫。
精神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小老百姓一生为生计而忙,他的为天地立心什么,范仲淹屈原有一定地位和物质财富和权力者自当为国请命,为天地立心。兼顾物质和精神的相互性。而为者太多唯心,大家都这不根据有多少米做多少粑,过往以及今天的那些整天唱高调的唯心思潮害国误民事件还少吗。不是要讲究实事求是吗?
而在特定条件下还是需要延安精神和长征精神,尤其对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战士来说很有必要。
客观看待董老师的一言一行吧,路在他的脚下,希望他记得红楼梦中“无立足之境方是干净”这句话以及他的真正的含义。
- 上一篇:你好,童年
- 下一篇: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展油画水彩在线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