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时评】奏响端午节的三重乐章

发布时间:2025-05-31 16:55  浏览量:29

奏响端午节的三重乐章

齐晓杰

端午临仲夏,粽叶裹粽香。这个承载千年文明的传统佳节,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时代精神的契机。易县将端午与现代文化、和美乡村、廉洁自律深度融合,在粽香四溢中,奏响了文化之魂、和美之韵、廉洁之音的三重乐章,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文脉古今融,让端午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端午文化源远流长,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爱国情怀,到伍子胥“忠肝义胆照千秋”的悲壮故事,再到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每一个元素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端午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开展端午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让居民在传统佳节中感受文化魅力与邻里温情。5月26日,易县文明办联合县文联、城管处东关、长安路社区、县医院共同开展“浓浓端午情 双争颂文明”实践活动,工作人员通过生动讲解,为居民揭开端午的多重文化密码;帮助居民群众学习包粽子、编五彩绳、制作香囊,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感受节日的魅力,推动文明风尚深入人心。5 月 28 日,易县中医医院组织易县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遇见中医药草香伴‘童’行”活动,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活泼、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知识科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诗声振乡土 和美新篇启征程

端午,是粽叶包裹的千年乡愁,也是菖蒲悬门的平安祈愿。当这一承载着追思先贤、祈福纳祥的传统佳节,与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的宏伟蓝图相遇,易县正悄然奏响一曲文化传承与全域和美乡村建设的交响乐章。

5月29日晚,易县人大与县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易水为颂·和美潮涌”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暨第十一届端午诗会盛大启幕。《易水为颂 和美潮涌》《易水赞歌》等原创诗词轮番登场,将易水千年的历史风云与现代发展娓娓道来。“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与豪迈,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岁月。将端午习俗中祈福纳祥、追思先贤的文化内涵,以诗意的语言进行全新诠释,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诗会特别设置“和美乡村风采”篇章,聚焦人大代表、文艺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动人故事。一首首诗歌,既是对乡村建设者的礼赞,也勾勒出易县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

这场诗词盛会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精神力量的凝聚。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将引领广大基层干部、一线工作者们为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三、清风拂端午,廉洁护航八项规定落地生根。

端午,承载着华夏先民对驱灾辟邪的祈愿。这种文化意象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中“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央八项规定自实施以来,以雷霆之势整治“四风”,坚决遏制公款吃喝、违规送礼等不正之风,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清正廉洁的新风气。

节日期间,“人情粽”“礼品粽”容易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为镜,严守纪律红线,坚决抵制“舌尖上的腐败”“节日里的糖衣炮弹”。通过开展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廉洁家风”主题活动,让廉洁意识深入人心。一些企事业单位以“端午话清廉”为主题,邀请干部家属共包“廉洁粽”,在包粽过程中畅谈家风家训,以亲情为纽带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八项规定的落地,不仅是对纪律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的保护。当端午成为廉洁教育的生动课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纪律意识的强化,更是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让廉洁之风吹散节日的奢靡之气,以清廉正气守护端午的传统韵味。

当文化之根扎进时代的土壤,当和美之声响彻全域的角落,当廉洁之风吹散节日的浮躁,端午节便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而是成为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让我们以端午为契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实践,将廉洁自律融入日常,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端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