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一高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30 10:31 浏览量:31
槲叶舞动,端午将至。在这个承载着千年民俗的传统节日里,我校学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实践活动,让传统节日在校园里焕发青春光彩。从食堂操作间的槲叶翻飞,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彩蛋生辉,同学们用指尖的温度,触摸着千年文化的脉搏,让槲叶与糯米的缠绵、彩蛋与画笔的邂逅,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
槲叶翻飞间 裹住千年端午味
“选叶要挑脉络清晰的,泡米得用山泉水才够软糯。大家注意看握叶的手势!” 5月29日下午,学校餐厅里,经验丰富的餐厅师傅们首先为大家做了细致示范——如何卷叶、填米、放枣、捆扎,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传统技艺的温度。
老师们率先挽起衣袖,化身“文化导师”,一边耐心讲解端午节的深厚历史与独特习俗,一边手把手指导身旁跃跃欲试的学生。
平日里埋首书卷的高中生们,此刻正围着不锈钢操作台,学得格外认真,尽管初学手法略显生涩,槲叶与糯米在指尖“不太听话”,造型各异甚至“五花大绑”的粽子层出不穷,但大家互相交流、鼓励,现场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
当一个个亲手包裹、凝聚着心意的粽子逐渐成形,成就感与节日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劳动实践课,”一位参与组织活动的老师感慨道,“当同学们指尖触及温润的糯米与坚韧的槲叶,当同学在合作中理解一枚粽子所承载的千年智慧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种子便悄然在心田萌发。这正是我们坚持‘五育并举’,深耕传统文化沃土的生动体现。”
“以前端午节都是吃现成的粽子,今天第一次自己动手包,虽然样子不太好看,但感觉特别有意义,也明白了包粽子真不容易!”一名高一学生捧着自己略显“抽象”的作品,笑容灿烂,“和老师同学一起忙碌、一起说笑,感觉节日氛围更浓了。”
一缕缕槲叶清香,包裹着师生共同劳动的汗水与欢乐,传递着对中华优秀传统的温情敬意。
彩蛋绘彩时,点染传统新活力
如果说包粽子是对味觉记忆的唤醒,那绘制彩蛋便是视觉与想象的狂欢。
5月28日下午,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美术教室里,一个个圆润的鸭蛋安静地躺在桌上,仿佛在等待同学们赋予它独特的灵魂。我校附中美术社团的同学们手持彩笔,落笔处或勾勒出灵动的龙舟,或晕染出飘逸的艾草,或将屈原的诗句化作细密的笔触,让传统符号在现代审美中焕发新生。
他们全神贯注,一笔一划细细勾勒,眼神里闪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节日的敬重。有的同学勾勒出粽子的模样,那饱满的粽叶、晶莹的糯米,仿佛散发着淡淡的粽香;有的同学在鸭蛋上写下美好祝福,“端午安康”“吉祥如意”,简单的字眼,承载着厚重的节日情感。还有的同学发挥大胆想象,用夸张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展现出自己心中的端午世界……
不忘端午习俗,巧手传递祝福。同学们在活动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当一颗颗原本普通的鸭蛋变得色彩斑斓、创意十足,这场主题实践活动,为这个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从食堂飘出的槲叶香里,我们感受到“劳动光荣”的理念与端午民俗的奇妙共鸣;在彩蛋折射的光斑中,我们读懂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青春表达。
此次“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实践活动,不仅让师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了民俗魅力,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在校园中营造了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节日氛围。 西峡一高将持续探索传统节日文化育人的新路径,将文化传承的根脉深植于实践沃土,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基因,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感悟中华文明深厚底蕴中汲取前行动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