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首七律唐诗穿越千年:字字珠玑传古韵,句句铿锵撼人心

发布时间:2025-05-30 10:21  浏览量:26

—【01】—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遥远的剑门关外,突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杜甫听闻此讯,一时间涕泪横流,打湿了衣裳。那是历经多年战乱漂泊,积压在心中的愁苦与期盼,在这一刻如决堤之水倾泻而出。

他回头看向妻子儿女,往日脸上的愁云已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欣喜。兴奋之余,他随手胡乱卷起诗书,喜悦之情几乎要冲破胸膛。

此时的杜甫,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年少时光,在这晴朗的白日里,他要尽情高歌、开怀饮酒。春日的美景相伴,正是踏上归乡之路的好时机。

归心似箭的他,脑海中已然规划好了行程:即刻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再经襄阳,直奔洛阳。这首诗将诗人听闻捷报时的狂喜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乱年代里,人们对和平与团圆的深切渴望 。

—【02】—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蜀相》

诗人寻觅那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底在何处呢?原来在锦官城外,那里翠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

祠堂台阶旁,碧绿的青草自顾自地生长,绽放着盎然春色;树叶间,黄鹂鸟的啼鸣婉转悦耳,却无人欣赏,空留余音。这看似美好的景色,却更添了几分寂寥与沧桑。

遥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谋划天下大计。他辅佐先主开创基业,又尽心竭力辅佐后主,一片忠心日月可鉴。

然而,诸葛亮出师北伐,尚未成功,便不幸病逝军中。他的壮志未酬,让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都为此洒下惋惜的泪水。杜甫借凭吊诸葛亮,抒发了自己对这位贤相的敬仰,以及对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中饱含着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怀 。

—【03】—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连绵起伏的群山,奔腾不息的万壑,仿佛都朝着荆门奔赴而来。在这壮丽的山川之间,有一个小村庄,那里便是王昭君的故乡。

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北方大漠,从此与故土相隔万里。如今,只剩下那孤零零的青冢,在黄昏的暮色中,诉说着无尽的凄凉。

当年,画师因一己私欲,未能如实描绘出昭君的美貌,致使她远嫁他乡。即便死后,她的魂魄也只能在月夜中,伴着环佩的叮当声,徒劳地归来。

千百年来,那流传的琵琶曲中,弹奏的尽是胡地之音,可曲中分明饱含着昭君的怨恨与思念。杜甫借咏叹王昭君的遭遇,实则是借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 。

—【04】—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杜甫《登岳阳楼》

从前就听闻过洞庭湖的壮美,如今终于登上了岳阳楼。站在楼上俯瞰,只见洞庭湖浩瀚无边,仿佛将吴楚大地从中分割开来,整个天地日月,都好似在湖面上漂浮。这雄浑壮阔的景象,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然而,诗人此时的心境却与眼前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亲朋好友没有一点音信,自己年老多病,只能漂泊在这一叶孤舟之上。

想到北方边关战事未休,战火纷飞,诗人倚靠着楼窗,不禁涕泪横流。个人的孤苦飘零与国家的动荡不安交织在一起,杜甫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尽数融入这短短几句诗中,展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

—【05】—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 杜甫《登楼》

繁花簇拥着高楼,可这美景却让漂泊在外的诗人更加伤心。在这天下动荡、灾难频仍之际,他独自登上高楼。

锦江两岸的春色,仿佛从天地间汇聚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见证着古往今来的世事变迁。

朝廷如同北极星般,始终屹立不倒,那些西山的寇盗,不要妄想前来侵犯。

可惜那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却还能有祠庙受人祭祀。在这日暮时分,诗人只能像诸葛亮未遇刘备时那样,吟诵着《梁甫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

—【06】—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杜甫《阁夜》

年终岁末,白昼的时间越来越短,仿佛是岁月的脚步在催促。在这远离家乡的天涯之地,霜雪初晴,寒夜格外清冷。

五更时分,军营中传来的鼓角声,悲壮苍凉;三峡的江面上,星河的倒影随波摇曳,如梦如幻。

远处,千家万户传来因战乱而悲伤的哭声;近处,渔夫樵子唱起了当地的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英雄人物,最终都化作了黄土。想到这些,诗人觉得,世间的种种人事,以及亲友的音信,都变得微不足道,只剩下无尽的寂寥。杜甫在诗中,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兴亡、百姓疾苦的感慨融为一体,意境雄浑而又苍凉 。

—【07】—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动荡不安,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来又漂泊到西南地区,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无处安身。

在三峡的楼台里,诗人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与当地穿着五溪服饰的百姓,一同生活在这云雾缭绕的山间。

那些羯胡叛臣,反复无常,对君主毫无忠诚可言。而像诗人这样的文人,心怀家国,感伤时事,却只能漂泊在外,无法归乡。

此时的杜甫,就如同当年的庾信,一生坎坷凄凉,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在这江关之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杜甫借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身世飘零、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

—【08】—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杜甫《江汉》

漂泊在江汉一带的诗人,心中满是思归之情,可在这广阔的天地间,自己不过是一介迂腐的书生。

那一片浮云,与自己一同飘向远方;漫漫长夜,只有明月与自己相伴,孤独之感愈发浓烈。

虽然已是迟暮之年,如同落日西下,但诗人心中的壮志豪情依然不减;即便身患疾病,在这萧瑟的秋风中,也渴望能重新振作起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保留老马,并非是要它长途跋涉,而是看重它的经验。诗人以老马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体衰,但仍希望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 。

—【09】—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清晨,韩愈向皇帝呈上一封奏章,没想到傍晚就被贬谪到八千里外的潮州。他一心想要为圣明的君主除去弊政,又怎会顾惜自己这衰老的身躯和残年时光呢!

回头望去,云雾横亘在秦岭之上,家到底在何方?前方,大雪堆积,堵塞了蓝关,连马匹都裹足不前。

他知道侄孙韩湘远道而来必有深意,于是感慨地说:你就准备在那瘴气弥漫的江边,收拾我的尸骨吧。这首诗将韩愈因忠谏而遭贬的愤懑,以及对前途未卜的忧虑,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他刚正不阿、勇于直谏的精神 。

—【10】—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柳宗元《渔翁》

夜晚,渔翁靠着西山岩石歇息,清晨,他汲取湘江清水,点燃楚地的竹子准备生火做饭。

烟雾渐渐消散,太阳升起,却不见渔翁的身影,只听得一声悠扬的摇橹声传来,刹那间,山水仿佛都变得更加翠绿。

当渔翁驾船顺流而下,回望天际,只见那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地相互追逐。柳宗元通过描绘渔翁闲适自在的生活,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也暗含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被贬谪后,试图超脱尘世烦恼的心境 。

—【11】—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之地,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如同被朝廷抛弃一般。

如今归来,怀念故人,只能像向秀那样,吟诵着《思旧赋》;回到家乡,自己仿佛成了那传说中观棋烂柯的王质,恍若隔世。

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豁达地看到:沉舟之旁,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充满希望。

在这宴席上,听了白居易的赠诗,他举杯畅饮,借酒振作精神,展现出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

—【12】—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往昔的八月十五之夜,诗人在曲江池畔、杏园旁边,与友人欢聚,共度佳节。

而今年的八月十五,却身处湓浦沙头的水馆前,孤独凄凉。

向西北望去,故乡究竟在何方?自来到东南之地,又见过几回月圆?

在这秋风中,诗人独自叹息,可这份孤寂与思念,又有谁能理解呢?今夜的月光,依旧像往年那般清亮,可物是人非,心境却截然不同。白居易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被贬后的思乡之情与身世飘零之感 。

—【1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在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边,湖水与堤岸齐平,白云低垂,仿佛与湖面相接。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取春泥筑巢。

缤纷的花朵渐渐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诗人最喜爱在西湖的东边漫步,总是看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景色迷人。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14】—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花满路,还见酒旗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 刘长卿《别严士元》

金谷园中的柳树,在春天里,那柔美的枝条好似女子舞动的腰肢。

此时,路上繁花似锦,酒旗随风飘扬,景色虽美,却难掩离别之情。

绵绵细雨沾湿了衣裳,却难以察觉;春日的落花悄然落地,无声无息。

夕阳西下,江上一叶孤帆渐渐远去;那湖南岸边的绿草,仿佛寄托着诗人万里的情思。刘长卿通过描写送别时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抒发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思念 。

—【15】—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清晨,韩愈向皇帝上奏章,傍晚便被贬谪到遥远的潮阳,路途长达八千里。他一心想要为朝廷革除弊端,即便自己年老体衰,又怎会顾惜这残年岁月!

回头遥望,云雾横亘在秦岭之上,家在何处?前方大雪封山,蓝关阻塞,连马匹都不肯前行。

他深知侄孙韩湘远道而来的心意,无奈地说:你就准备在那瘴气弥漫的江边,收拾我的尸骨吧。这首诗饱含着韩愈因忠谏被贬的愤懑,以及对前途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

—【16】—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杜甫《阁夜》

年终岁末,白昼渐短,仿佛时光在催促。在这远离家乡的天涯之地,霜雪初晴,寒夜清冷。

五更时分,军营中的鼓角声悲壮苍凉;三峡江面,星河倒影随波摇曳。

远处,因战乱而传来的百姓哭声此起彼伏;近处,渔夫樵子唱起了当地的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英雄豪杰,最终都化为黄土。想到这些,诗人觉得世间人事和亲友音信,都变得微不足道,只剩下无尽的寂寥。杜甫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兴亡、百姓疾苦的感慨,融入诗中,意境雄浑苍凉 。

—【17】—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安史之乱爆发,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漂泊至西南,在天地间辗转。

在三峡的楼台里,他度过无数日夜;与穿着五溪服饰的百姓,共居云雾缭绕的山间。

那些羯胡叛臣反复无常,而像诗人这样的文人,感伤时事,却只能漂泊在外。

此时的杜甫,如同庾信一般,一生坎坷,暮年的诗赋却在江关之地引起反响。他借庾信自比,抒发身世飘零、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

—【18】—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杜甫《江汉》

漂泊在江汉的诗人,思归心切,自叹在天地间不过是一介迂腐书生。

那一片浮云与他一同飘向远方,漫漫长夜,唯有明月相伴。

虽已迟暮,如落日西下,但他心中壮志犹存;身患疾病,在秋风中仍渴望振作。

他以老马自喻,表明自己虽年老,仍希望能为国家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