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不奏效 老牌内衣业绩集体下滑
发布时间:2024-09-04 09:22 浏览量:30
截至目前,多家本土内衣企业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业绩下滑成为这些老牌内衣共同面临的问题。上半年爱慕股份营收、净利润双下滑;汇洁股份净利润下滑;安莉芳控股亏损;都市丽人内衣业务也在下滑……新兴内衣品牌不断“侵蚀”市场,老牌内衣的挑战还在继续。
业绩集体下滑
2024年上半年,爱慕股份营收为16.46亿元,下滑5.85%;净利润为1.55亿元,减少19.51%。汇洁股份营收虽小幅增长2.8%至15.47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4.18%至1.34亿元。安莉芳控股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1.02%至6.31亿港元,亏损8224万港元,而去年同期盈利537万港元。
都市丽人虽然实现业绩大增,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74%至15.1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5.35%至8239.8万元;但细究之下,出售产业项目成为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内衣业务却谈不上乐观。根据财报数据,都市丽人内衣业务同比下滑1.7%至13.24亿元。
把时间线拉长一些,不难发现这些老牌内衣企业近几年一直都挣扎在业绩增长的困境中。爱慕股份2021年、2022年两年净利润下滑,2023年短暂恢复增长。安莉芳控股自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都市丽人2019—2021年一直亏损,虽然目前实现盈利,但内衣业务出现下滑。
与老牌内衣发展面临困境不同的是,新兴内衣品牌正在崛起,并正在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主流品牌。譬如Ubras、内外NEIWAI、蕉内等品牌在2019年前后迅速崛起,并抓住近两年运动风口,在运动、舒适领域不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以来,获得资本青睐的新兴内衣电商品牌已超过10家,包括内外、DareOne、兰缪(La Miu)等。另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Ubras、蕉内在五年内分别做到0.6%和0.5%的市场份额。而今年“6·18”天猫内衣销售榜单排名中,Ubras和蕉内排在第一、第二位。
在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看来,对于老牌内衣企业而言,在营销概念、对消费者讲故事、线上渠道布局、迎合新消费场景等方面不如新兴品牌,这需要老牌企业在品牌年轻化、新渠道构建的转型上多下功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崛起且消费品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内衣品牌过去获得市场的在线下零售门店体验后购物的方式不再受到欢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观念改变,使得新兴品牌脱颖而出,不断挤压老牌市场份额。”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补充道。
营销不是必杀技
对于业绩的下滑,汇洁股份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务的表现主要是投入费用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而其口中的费用投入主要指的是销售费用的投入。
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汇洁股份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4.48%至6.97亿元。其中,公司广告宣传及网络销售费为2.76亿元,同比增长20.32%;因终端门店开拓及形象升级等,装修装饰费同比增长了51.23%。在合作艺人方面,汇洁股份也很舍得花钱。目前,汇洁股份旗下内衣品牌曼妮芬合作代言人是宋茜,品牌大使是朱珠;另一品牌兰卓丽合作了代言人李一桐。
不只是汇洁股份在营销推广上寻求破局,从众多内衣品牌财报信息来看,营销投入正在成为内衣品牌破局方法之一。
随着近年国潮风席卷国内市场,安莉芳控股旗下不同品牌均推出国潮风相关产品,以及与青年艺术家合作绘制《囍乐家安》国风主题画,制作一系列在线下推广的物料等。同时在2023年8月,安莉芳品牌官宣演员唐嫣为代言人,并借助唐嫣出演的电视剧《繁花》进行品牌营销,增加市场曝光度。爱慕股份则在上半年通过与江疏影、蒋勤勤、赵昭仪等明星合作进行品牌推广。
都市丽人的广告也密集地出现在了三四线城市的乡镇公交站、高铁站。根据公开资料,近几个月,都市丽人广告牌密集出现在了山东枣庄、河南周口、湖北仙桃、四川绵阳等地的公交站和高铁站里。这是都市丽人“大省强县”战略的一部分。根据都市丽人方面对外披露的信息,“大省强县”战略的主要抓手就是在城市、县城、镇上的主要公共汽车亭、高铁站大屏等渠道投放广告。
不可否认,营销推广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推动销售的增长,但恢复业绩增长或许不能只有营销推广。在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传统老牌内衣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努力掌握先进原材料和生产技术,其次,努力生产更高品质的高端内衣。提高利润率是老牌内衣品牌最现实的出路。此外,基于消费升级实现产业升级,老牌内衣品牌可以尝试和大流量平台合作,成为大平台的配套企业,配合大平台进行柔性生产,对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老牌内衣品牌在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品牌的塑造上远高于新品牌,这也是老牌企业的优势。新兴品牌凭借短暂的营销获得流量,但想要长久发展还是要走向线下渠道与老牌对抗,而在线下场景新品牌各方面的累积影响尚不如老牌。”程伟雄补充道。
北京商报记者 张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