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插艾叶,端午安康,十首端午节诗歌

发布时间:2025-05-29 10:07  浏览量:38

端午节期间,为什么是祝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呢?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端午处于五月的湿热时期,插艾蒿,挂菖蒲,喝兰汤和饮雄黄酒,可以除湿驱邪,保护身体健康。

端午节龙舟竞渡

二个是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屈原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求索精神,但屡遭陷害,最后自沉汨罗江以身殉职。后来人们划龙舟、包粽子以纪念屈原,心情非常沉重悲痛,因此节日期间不宜互祝快乐。

纪念屈原的活动自战国时期就开始了,一些习俗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古代的诗人们还用诗歌记载了这一情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十首端午节诗歌。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节,洁白如玉的糯米包成的粽子飘着香气,江湖上赛龙舟你追我赶,人们都用艾叶和雄黄酒来驱邪祛秽。佩戴着香囊的孩子们骑在父亲肩头,涂脂抹粉打扮漂亮的媳妇也在欣赏节日的美景。

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

《端午感兴》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当年屈原忠心爱国受到诽谤,最后不得已把自己沉入谗言翻涌的浪波之中,千年以后荆楚的人们还在汨罗江祭祀屈原。于今南宋被元兵攻破,风雨飘零,国破家亡,京城又在何处。

《端午作》宋·晏殊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汨罗江汹涌澎湃深不见底,楚地的人们还在这里凭吊屈原。人们手上佩戴着五色丝线,不断地向江面投放粽子。恐怕屈原也很难抢到祭神的食品,至于五色丝可以驱邪去秽那就更让人怀疑。

端午节插艾叶挂菖蒲

《午节》元·方回

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

每年的时令节气与自然界的物候是相符的,现在是初夏,笋子长成新竹,燕子也孵出了燕雏。我一直在异乡漂泊,看见集市上有人叫卖菖蒲,才知道已经到了端午节。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历史长河中,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根据历来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祭奠楚国的忠臣屈原。可是即使楚地的江河无限广阔,但仍然洗刷不尽屈原的冤屈。

端午节佩戴香囊

《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宋·余靖

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

家酿寄君须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

在楚地的江湖水边每年都有龙舟竞赛活动,人们为了凭吊屈原心情悲痛。现在寄上家酿的美酒,希望你能够痛饮大醉。难得糊涂,太清醒了就会受到世人的厌烦。

《端午日》唐·殷尧藩

尽日欢娱端午日,百年芳意岁时新

彩丝缠粽来相赠,节物深潜感旧臣

端午节由原来的纪念屈原,演化出很多民间习俗,人们热情洋溢,每年都有不同的新意。大家运用五色彩丝缠系粽子互相赠送,这不但是对屈原的深刻怀念,也加深了邻里感情。

端午节沐浴兰汤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在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时候,再一次感受到屈原深重的冤屈。后人再怎么垂吊,他的英灵也无法回来。楚国灭亡屈原逝去,空空如也,只留下一部《离骚》给后人作纪念。

《端午》宋·胡仲弓

画舸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端午节系五色丝线

端午节彩色的龙舟在湖面上纵横驰骋,用五彩丝线缠绕的粽子每年都有新的味道。人们借着雄黄酒酩酊大醉,又有多少人真正是在凭吊前朝的贤臣屈原。

《次韵和黄江陵重午》宋·项安世

老便秘粽加餐易,病却蒲根仙嚼难

系腕只馀心似结,沐芳谁与臭如兰

人到老年,端午节吃这蜜浸的粽子还很符合胃口,只是咀嚼菖蒲的根茎有点困难。虽然脖颈手腕上系着五彩丝带,内心却愁思郁结。世人都在沐浴兰汤,有兰花气质的又有几人。

端午节赛龙舟

从上面欣赏的十首端午节诗歌可以看出,插艾叶、挂菖蒲、系五色丝线、赛龙舟、饮雄黄酒、沐浴兰汤和佩戴香囊等,古人早已实行,并代代相传,成为了约定俗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