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宁县》——狄仁杰斩九龙:千年传颂的英雄史诗
发布时间:2025-05-29 09:31 浏览量:25
在陇东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宁县不仅孕育了周礼余韵的水花席,更流传着一则荡气回肠的民间传说——《狄仁杰斩九龙》。这则故事以唐代名相狄仁杰为原型,融合神话色彩与历史记忆,成为宁县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亦是中华非遗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妖祸横行:巨蛇索命的黑暗岁月
唐垂拱年间,狄仁杰任宁州刺史,初至宁县便听闻一桩骇人旧事:长春门蛇洞中盘踞巨蛇,每逢四月初一便兴风作浪,以托梦州官之诡计,索要童男童女为祭。历任州官借机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独生子女被强掳为祭品者不计其数。狄仁杰怒斥此恶行,暗定巧计。他命人依例筹备祭祀,却增备滚油一锅,亲率衙役赴蛇洞。待巨蛇受童男女引诱探首时,滚油倾泻而下,妖蛇哀嚎而亡,百姓欢呼震天。
九龙复仇:神魔交锋的惊世之战
岂料巨蛇乃泾河老龙之妻、九龙之母。九条龙子为报母仇,挑九江八海之水欲淹宁州。千钧一发之际,观音菩萨携神童驾云而至,神童化作乞水老叟,饮尽大半江海之水,削弱龙子凶势。狄仁杰亦得神助:梦中白发老者赠青牛、宝剑,助其化身“斩龙神将”。子夜时分,洪水漫城,狄仁杰跨青牛、执神剑,逆浪而上,与九龙鏖战。青牛踏波如履平地,剑光所至,龙首纷落,终将九龙斩于龙池,洪水顷刻退散。
地名遗痕:传说烙印的乡土记忆
这场人神共铸的壮举,在宁县山川间留下深刻印记。龙池畔犹闻龙血浸染的传说,八纵坡上青牛腾跃的蹄印化作山峦起伏,烂泥沟中淤泥仍诉说着神牛陷足的惊险,青牛胡同则成为神兽长眠的圣地。更奇者,力战而亡的青牛精灵化作宁县特产“早胜牛”,其筋骨雄健、性情温良,至今仍是农耕文明的象征。而九龙河之名,亦因狄公埋龙镇邪之举流传千年,成为宁县人勇毅精神的注脚。
非遗新生:从口传文学到文化符号
2018年,宁县启动非遗系统性保护,《狄仁杰斩九龙》被列入重点名录。民间艺人们将故事改编为皮影戏、陇剧,在节庆庙会上演绎;令人称道的是,传说中“黄甘桃”的典故被赋予新意——宁县果农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将这一濒危果种培育成地理标志产品,让神话中的“仙桃泪”化作乡村振兴的甘霖。
一脉相承:英雄气概照古今
狄仁杰斩九龙的故事,不仅是惩恶扬善的寓言,更映射着宁县人对抗自然艰险、追求安定生活的集体记忆。从唐代碑刻到今日非遗展厅,从耄耋老者的口述到孩童嬉戏时的童谣,这份文化基因始终鲜活。正如宁县博物馆内范仲淹所撰《唐狄梁公之碑》所言:“正气贯长虹,英风动地来。”千年已逝,传说中那柄斩龙剑的寒光,仍照亮着宁县人对正义的坚守,对家园的热爱。
#厚道甘肃##网络中国节.端午#
- 上一篇:关于征集“心安城市”建设主题书法作品的通知
- 下一篇: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