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理想主义的一种路径 ——多重角度解读《飞越沧海的蝴蝶》

发布时间:2025-05-26 18:35  浏览量:29

唐晋老师创作的《飞越沧海的蝴蝶》(希望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是一部并不复杂但又蕴含丰富意蕴的小说。一只破茧而出的双尾褐凤蝶,想要飞过大海,从中国西南一带飞过高山峡谷到达海边,又“飞过南中国海,飞过苏禄海,再飞过苏拉威西海,最后落在澳大利亚的沙滩上”,经历了一次寻求生命意义的冒险。这是一个追求梦想、不畏艰险、自我实现并成为英雄传说的故事。

英雄的传说,一直以来都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偏爱,古今中外不乏文人墨客的书写,人们渴望英雄,崇敬他们置身于各种险境而敢于冲破阻力,达到我们所不能企及的高度。作者以蝴蝶作为主人公来尝试这样一种主题的书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蝴蝶在文学故事及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寓意,通常是爱情的美好追求、破茧重生的成长蜕变、梦幻与现实的联动,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庄周梦蝶》,以及王蒙的《蝴蝶》。唐晋老师独辟蹊径,选择蝴蝶作为理想主义的一个注脚。他的灵感来自对蝴蝶迁徙规律的深刻了解,比如已经发现的小红蛱蝶、帝王蝶、大绢斑蝶、白粉蝶等都是有过跨洋迁徙记录的。因而可以认为,《飞越沧海的蝴蝶》基于现代生物学建立起来的英雄形象,为蝴蝶增添了一种英雄角色的意象。

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蝴蝶的所思所行,让我不时会联想到一些熟悉的文学形象:无父无母、胜负欲旺盛的孙悟空;意志坚定、一心取经的唐三藏;孤独善良星球间寻找自己的小王子;开着鹦鹉螺号畅游海洋的尼摩船长;暗黑世界一路遇险的匹诺曹;为了唱歌进入冥界的米格。书中的小蝴蝶像一个使者,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召唤下,毅然决然地在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创造了奇迹。因而这是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有着多重解读空间的故事。它让一只中国独有的双尾褐凤蝶的短暂蝶生,幻化出了无数条枝杈,如一棵大树,又如一条五彩斑斓的孔雀尾巴,简单明确地直抵终点,又让生命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

事实上,优秀的儿童文学从来都不是只供儿童阅读的。就如同《西游记》《小美人鱼》《白雪公主》《红舞鞋》等经典文学作品,儿童可读,成人亦可读,并在成年之后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能读出一些新的发现和感悟。又如同中外经典动画片,想要表达和呈现的世界观、价值观,从来都是宏大而又多样的。

《飞越沧海的蝴蝶》的故事看似简单,却越品越丰富。这只蝴蝶破茧出壳后,与岩羊、鹰、蜘蛛、蜂群、蛾子、人类、信鸽、乌鸦、雌蝶、白颊长臂猿、鲣鸟、老猿、老鼠等相遇,满足了儿童对动物世界天然亲近的趣味想象,单纯、美好、简约兼具艺术性,可以从多重角度解读。

沿着这只蝴蝶只有一个季度的生命线,在英雄成长的主线下,可以探讨成长、亲情、爱情、友情、生死等永恒命题;沿着它为理想飞向大海的执着,可以探讨梦想、自由、使命、价值等命题;沿着它一路行来的所遇所想,又可以探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等议题;沿着它的行走路线,以及各种动物所代表的角色与产生的态度,还可以探讨人与人、国与国、强与弱、扶与助等话题,以及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此消彼长的变迁带来巨大影响的议题。

这是一段离奇的冒险经历,是一种人生选择的假设,拓展出一种新的公路文学变种、旅途故事的想象。它的追梦之旅,生长在中华文明和而不同、自我探索、自我超越的理念下,生长在人类对理想主义世代追求的渴望里,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学价值。

并州新闻 梁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