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铸黄陂:盘龙城下的文明印记与木兰山上的英雄赞歌

发布时间:2025-05-26 15:05  浏览量:31

在武汉,人们常说,“一部武汉史,半部黄陂书”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令人不禁想一探究竟。

从武汉主城区驾车北行,过三环线,沿盘龙大道驰行不久,便可看到一片公园绿地,路旁横卧一段赭黄色仿古墙,醒目书写着:“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进入遗址公园,不远处一座土黄色的古朴建筑,就是公园核心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叩开分隔古今的馆门,门内是数千年历史纵深,门外是市井与浪漫并存的都市繁华。

盘龙城遗址发现于1954年,遗址内涵丰富,有宫城遗址、贵族墓群和手工作坊遗址等,出土大玉戈、青铜大圆鼎、青铜钺、绿松石镶金片饰件等3000余件精美文物……置身其中,仿佛触摸到数千年前的华夏文明。

馆内工作人员介绍,盘龙城遗址距今有3500年历史,将武汉建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是目前已知长江流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遗迹最丰富的夏代和商代早期遗址,是夏商王朝设立在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也是长江、黄河同属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专家誉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黄陂还是“程朱理学”孕育地,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程颢出生在黄陂。成语“云淡风轻”,出自程颢《春日偶成》诗中名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黄陂城关前川街亦由此得名。著名的“鲁台望道”典故,就是二程在黄陂鲁台山遥望孔子故里发奋学习儒学的故事。

二程在儒学思想基础上开创理学,其学说中有不少内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比如倡导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遇事不走极端,理性看待与处理问题;提倡正确义利观,教导人们不能见利忘义等,黄陂因此被誉为“理学之源”“武汉最讲‘理’的地方”,也为黄陂留下尊师重教、重视家风、重诺守信的宝贵精神财富,成就了黄陂“孝信之城”的美誉。

黄陂不仅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更有英雄传奇。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陂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变幻。

黄陂是传说中的“木兰故里”,拥有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将军祠等一大批与木兰有关的遗迹和景区。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游览黄陂木兰山和将军祠后,曾感慨作《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唐宋以后的多部方志、地理名著也能找到木兰属黄陂的记载。

在今天,木兰文化已成为黄陂重要文化标识,与盘龙城文化、二程文化并称黄陂三大文化名片。

武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传承人叶蔚璋介绍,木兰传说流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民俗研究价值。从古至今,以木兰传说为内容的诗歌、戏曲、歌剧、影视剧、绘画、邮票、刺绣等不同门类艺术创作不断,让木兰文化在海内外都产生较大影响。

抗美援朝时期,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慷慨义演,一曲《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广为传唱,以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保家卫国,唱响了那个年代的“英雄赞歌”。199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问世,2020年,美国制作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上演,在全球掀起一波又一波“花木兰热”。真人版电影拍摄前,剧组人员特地来到黄陂参观木兰文化博物馆,并请叶蔚璋为他们讲解“木兰传说”。

近年来,黄陂《木兰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并曾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在美国进行过多场巡演。

如今,花木兰忠孝节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深植于黄陂人的精神血脉。

在革命战争年代,黄陂人书写的“儿女英雄传”同样波澜壮阔。黄陂革命先烈潘忠汝、吴光浩领导的黄麻起义,揭开了鄂豫皖武装斗争的序幕,在木兰山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到了先导作用。新四军第五师机关常驻黄陂蔡店姚家山,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姚家山村成为“武汉抗战第一村”

好书推荐

《盘龙古城大冒险①:来到盘龙城》

《盘龙古城大冒险②:青铜器的秘密》

《盘龙古城大冒险③:拯救盘龙城》

图书简介:少年探险家虎克,在参观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利用时光定位钟回到了3500年前的盘龙古城,却不小心弄坏了定位钟里的时光轴。为了修好时光轴,回到现代,虎克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好友,见证和参与陶器、青铜器的制作,开采铜矿,还和盘龙城主一起守护城池……亲历了盘龙古城的繁荣与兴衰。作品以虎克这个少年的视角,讲述盘龙古城里的冒险故事,普及商代陶器、青铜器的相关知识,是一套集文学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少儿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