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雅韵】上联:落霞孤鹜滕王阁,请师友赐下联!
发布时间:2025-05-26 15:28 浏览量:38
"落霞孤鹜滕王阁,秋水长天鹜蚌亭"这副对联,以精妙的地理意象构筑了完整的文化意境。
上联"落霞"二字既暗合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又呼应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登临意兴;"滕王阁"三字化用杜甫"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历史叩问,将自然景观升华为"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文化记忆。这种艺术表达,恰似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中"飞阁流丹"的盛唐气象。
下联"鹜蚌"则展开了更为深邃的空间维度。"秋水长天"源自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澄明境界,又暗藏范仲淹"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浩渺;四字组合既有张孝祥"玉鉴琼田三万顷"的宇宙胸怀,又见夏圭《长江万里图》中"水天空阔"的笔墨精神。这种空间美学,与宗炳"澄怀观道"的山水理念一脉相承。
这副对联的时空交响耐人寻味:上联是"孤鹜"的瞬间定格,下联是"长天"的永恒延展;上联展现"画栋朝飞南浦云"的时空穿越,下联体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哲学观照。这种显微阐幽,暗合中国传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审美方式。就像郭熙《早春图》的高远之势与米友仁《潇湘奇观》的平远之致,既有滕王阁的巍峨,又有鹜蚌亭的静谧,共同诠释着中国建筑"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
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这副对联犹如一把文化密钥:当"滕王阁"的历史回响遇见"鹜蚌亭"的地理印记,我们感悟到的不只是景物并置,更是中国人"观古今于须臾"的文化自信——在落霞中触摸盛唐文脉,于秋水处照见中华魂灵。
上联:落霞孤鹜滕王阁,
下联:期待你的精彩下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