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明亡清兴”的家亡血史,而不是包衣奴被抄家
发布时间:2025-05-25 03:13 浏览量:28
上一篇写薛宝钗影射满清势力被喷得很厉害,还有一位同志在评论区跟我打擂台,我觉得有必要先把《红楼梦》的大背景、大架构说一说,个人觉得你要谈影射、谈对应的历史,就不能脱离文本,不能在空中楼阁上讲故事,那楼都快塌了,再往上搭树枝,可不就成鸟巢了?
多说一句,其实这几年,因为研究越来越深入,曹家的历史对不上,胡适这个洋博士的理论又被质疑,连正经的红学家都很少谈《红楼梦》是曹家事了。
再叠个甲,本人是读者,不是研究者,写文纯属爱好,若是靠这个吃饭,两眼能饿成灯,愿与同好交流。(谁再说曹公养了好多人,棺材板儿压不住,我可真无语了。)
①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
为什么女娲要炼石补天,很简单,因为天破了。天为什么破了,因为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水神一怒之下撞断了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九州成为泽国。
曹老师为什么这么写,因为这很符合明清易代的那一段惨烈的历史。大家知道,明属火德,清原本叫“后金”,火是克金的;后来为了争夺天下,克明朝的“火”德,才改国号叫“清”;从万历开始,到崇祯吊死煤山,这几十年间,努尔哈赤、皇太极一家人和大明对峙,夺辽东、征林丹汗,绕过山海关攻入北京,到顺治初年更是打到长江以南地区(“地陷东南”); 李自成、张献忠(俩人都是陕西人)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使得各地烽烟四起(“天倾西北”);又撞上了“小冰河期”,遍地蝗灾、水旱、瘟疫,以至于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大明末年就是一副天塌地陷、兵祸四起的景象。
李自成破城后,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死之前还把自己的皇后贵妃公主杀了一批,那么皇宫中还有几千宫女、内侍,以及京城中留守的忠于明朝的大臣们,如何抵挡李自成的农民军呢?
具体可参看《明史纪事本末》第七十九、八十卷 “甲申之变” “甲申殉难”:崇祯在煤山殉国后,大臣们感于君臣之义、国破之悲,从死者甚众,投井死、触柱死、自缢死的,很多都是带着一家子,尸骨枕藉,叫人不忍卒读:
左谕德马世奇,是日方蚤食,闻变,曰:“是当死。”家人曰:“奈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遂作书别母。侍妾朱氏、李氏盛服前,世奇曰:“若辞我去耶?”二妾言:“主人尽节,吾二人亦欲尽节。”拜辞已,并入室自缢。世奇亦遂缢。家人救之复苏,告曰:“闻圣驾已南幸矣,可为从亡计。”世奇不应,睹二妾已死,笑曰:“若年少,遂能死乎!”乃朝服捧敕北面再拜,取冠带焚之于庭。以司经局印置案上,嘱仆曰:“上如出幸,以此上行在。否则投之吏部。”复南向拜母,端坐引帛,力自缢死。
兵部郎中成德,……及帝崩,梓宫暴露东华门,德以鸡酒哭奠梓宫前。贼怒,露刃胁视之,不为动。归寓,跪母张氏前恸哭。母曰:“我知之矣。”入室自缢死。妻张氏亦死。一子六岁,德扑杀之,然后自杀。
襄城伯李国桢,贼李自成舁帝后梓宫于东华门外设厂,百官过者,莫进视,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走,跪梓宫前大哭。贼执国桢见自成,复大哭,以头触阶,血流被面,贼众持之。自成以好语诱国桢使降,国桢曰:“有三事,尔从我即降。一,祖宗陵寝不可发;一,须葬先帝以天子礼;一,太子、二王不可害。”自成悉诺之,扶出。贼以天子礼藁葬先帝于田贵妃墓,惟国桢一人斩衰徒步往葬。至陵,襄事毕,恸哭作诗数章,遂于帝后前自缢死之。
李自成攻入皇宫后,很多宫女、太监不愿意受到侮辱,纷纷跳井、投水自杀:
午刻,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伪丞相牛金星、尚书宋企郊等五骑从之。时宫中大乱,诸贼帅率其骑,皆擐甲执兵,先入清宫。诸宫人逸出,遇贼,复入。宫人魏氏大呼曰:“贼入大内,我辈必遭所污,有志者早为计!”遂跃入御河死,顷间从死者积一二百人。
可见当时被破城的京师是何等惨象!皇帝殉国,臣子殉君,妻妾殉夫,血流遍地,忠义震天,真可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才是《红楼梦》所表达出的那种家国灭亡、白骨成堆的血泪盈面之悲。
而曹家呢,不过是因为贪污被雍正爷抄了个家,身为皇家的包衣奴才敢薅皇帝的羊毛,活该的!而且,雍正皇帝又没有下重手,虽然是抄家,但曹家一个人也没有被杀;他家被抄后,北京还有大院子(17间),家里还有下人、奴仆侍奉,就是家里没以前富裕罢了。
试问在座各位,你家在北京有大院子、有家政人员服侍吗?
代入曹家,犯了这么大的事儿,应该战战兢兢地反思,觉得皇帝没有摁死他,全家应该觉得侥幸、深感皇恩浩荡才是;怎么可能会有“白骨如山忘姓氏”之叹呢?
再说了,不过是一个贪官被抄家,充其量就是家败了,再也不复旧日的荣光;怎么能跟“末世”“天塌地陷”沾上边呢?也许有人会说,雍正抄家导致曹家的天塌了呗!那我就问了,曹家的天有多大,配得上娲皇氏炼三百多块大石头补天吗?
①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第一回)
这一段文字点出了《红楼梦》历史背景的跨度,要和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时的描写对着看:
②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庚辰眉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第十四回)
程伟元、高鹗本:前面铭旌上大书:“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宜人之灵柩。
程高本删掉了“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说明这几个字很关键,涉及了前朝的事情。这里插一句,乾隆帝曾经看过《红楼梦》,说了一句“此言明珠(朱)家事”,然后就有人解读贾宝玉是纳兰容若,他爹是明珠;匪我思存的小说《寂寞空庭春欲晚》就借用了这个设定。乾隆帝文化水平是很高的,《红楼梦》里写的贼寇匪盗蜂起、戎羌、耶律雄奴、日月双悬照乾坤、一轮红日出云霄这些都是涉明文字,难道他看不出来?
“此言明珠(朱)家事”,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此(这本书)言(说的是)明(明朝)朱家事(老朱家的事儿)”;然后叫和珅找人(高鹗、程伟元)把《红楼梦》删减后,刊印发行。
奉天:始于朱元璋。明代朝廷的大朝会地点是奉天殿,皇帝称“奉天承运皇帝”。 洪:年号。即洪武。 洪建,即洪武皇帝所建之朝。兆年不易:就是万历。
这就定下了时间点,万历朝;贾府众人生活在万历时期一直到“家亡人散”。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年继位,南明小朝廷灭亡是在1662年,整整九十年,也就是“三劫”。这就对上了一僧一道说的“三劫”后去太虚幻境销号,南明一亡,明朝就彻底灭亡了,可不就要销号了吗!
①这贾雨村原系胡州 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 (第一回 )
②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第五回)
贾雨村(假语存)是个贯穿全文的人物, 他是林黛玉、甄宝玉的老师,他生活在“末世”,那么和他有所关联的人必然也是末世之人。
③子兴叹[甲戌侧批:叹得怪。]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甲戌侧批:记清此句。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甲戌侧批: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第二回)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明代实行两京制,朱棣定都北京后,南京还是都城,也存在一套完整的官员建制,对应贾府主要的亲派生活在“长安都中”,但是老家(金陵)还是有人看房子的。
那么,为什么说贾府是皇宫呢?大家看一下这张贾府(包括大观园)平面图。
宁荣二府
故宫的图太大,我就不往上贴了,有很多人就贾府“九道门”和皇宫进行对比研究过,证明贾府就是皇宫的规制,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想必去过故宫的读者不在少数,对比故宫和宁荣二府来看,能看出许多惊天的秘密来。比如故宫的大石狮子和贾府的石头狮子,一箭之地,贾府宗祠和太庙,都是有关联的。
然后大家再对比下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和大观园的图,就可以看出贾府就是皇宫+ 后花园,而大观园很明显就是把北海公园的景点挪到景山公园,继而艺术化的产物。
景山公园
万岁山对应大观园的曲径通幽处的假山,可参照“试才题对额”一回,那个假山可不小,能够遮住园中的景致,且其中有山道;而中轴线上的寿皇殿(明代就有,清代重修成了祭祀之所)对应大观园的省亲别墅正殿,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一回,写到喝多了的刘姥姥曾经路过这儿:
④刘老老道:“笑什么?这牌楼上的字我都认得。我们那里这样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庙的名字。”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老老便抬头指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第四十一回)
作者借不识字的刘姥姥说出这儿其实是“寿皇殿”,真是绝了!
大家再来看一下贾宝玉看见省亲别墅前牌坊的反应:
⑤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那日的事了。(第十七回)
以前读《红楼梦》时,只以为贾宝玉想起了太虚幻境的大牌坊,但是,秦可卿可刚死,他怎么就记性这么差,想不起来是哪年的事呢?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作者借贾宝玉出了个神,想的是南宫万岁山后的“寿皇殿”,明朝还在的时候,作者亲自去过,可是已经遥远得记不起年月了!
而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地形颇似紫菱洲;且北海公园有佛寺,有游船,大观园也有一片湖,可以在游船上嬉戏。
北海公园
我都能看出来,你猜那个住在皇宫的乾隆皇帝,他天天在自己家里逛,能不能看出来呢?那么,曹家呢,或许康熙朝曹家有钱能住大院子,但他们何德何能能住到皇宫里来呢?还回忆童年的繁华,这不是做梦吗?
那么,住在皇宫里的是一群什么人? 自然是皇帝、皇后、皇子、公主,以及伺候皇帝一家的太监、宫女、奶妈、侍卫;再结合明朝的历史,管理国家(“管家”)的又是些什么人呢?
一、皇帝有能耐的时候,就是皇帝管家(管理国家)。二、皇帝无能或者无法掌权的时候,就是权臣、太监抢着管家。而且,在明朝中后期,后宫宫斗,大臣权斗,东林党干阉党,那是一波接一波,在大明国运最凶险的时候,还在互掐;最终把自己耗死了。
这里不得不提探春说的那一番振聋发聩的话:
抄检大观园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除了上文说的曹家不可能写出《红楼梦》的理由,我还想再说两点。
1.拿祖父的名字“寅”开颜色笑话。据曹学家研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叫曹寅,那么下面一段文字就是作者在侮辱自己的先人:
薛蟠笑道:“ ……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 画的着实好。……是‘庚黄’ 画的。 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 …… 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第二十六回)
2.浅通曹红的都知道,曹家祖上有个姓孙的女人是康熙的奶妈,因此曹家颇受皇恩。如果《红楼梦》真是曹家人写的,那么曹家应该大书特书奶妈有多伟大,对家族贡献有多高;可是,《红楼梦》了“奶妈”都是负面形象,贾宝玉的奶妈儿像个饿死鬼,贪吃爱占便宜,倚老卖老;贾琏的奶妈儿给自己儿子走后门、找事干;迎春的奶妈儿参与聚众赌博,手脚不干净。而且,《红楼梦》里主子对奶妈的态度也很不友好。
比如,第八回,贾宝玉撵奶妈:
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第七十三回,贾母骂奶妈:
贾母道:“你们不知。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
曹家人这么写,不是对自己祖上不敬吗?那么为什么贾母对“奶妈”这么痛恨,因为明末有个掌权的大奶妈——天启皇帝的奶妈、魏忠贤的对食——客氏;两口子狼狈为奸,联手控制前朝和后宫,可干了不少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