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又被喷了,黑粉们说他没文化,把羽扇纶巾读成羽扇lun巾

发布时间:2024-09-02 04:58  浏览量:33

有好一阵子了,一打开手机,满屏都是“董宇辉没文化,把羽扇纶巾读成“羽扇lun巾”,没完没了的,躲都躲不开,挺让人膈应的。

还有一个干巴瘦老头,脑袋上头发没几根了,却整天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操碎了心:“董宇辉闹语文笑话,这得祸害多少丈母娘和她们的闺女啊。”

网络截图

你要是评论区留言:“请教一下,为什么羽扇纶巾的‘纶’读guan,不读lun?”这个干巴瘦老头就是把头发都薅光了,也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对于董宇辉,我了解得不多,据说他是个直播带货的大网红。

对于网红,我历来是没有任何好感的。这些网红为了红,要么故意扮丑,哗众取宠;要么低俗恶俗,毫无底线;要么造谣生事,误导大众。尤其是那些直播带货的网红,为了钱,为了流量,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偷税漏税,贩卖假货,劣迹斑斑,祸国殃民。

网络截图

但董宇辉不是这样的,这小伙子真的挺不错的!嘴皮子利索,脑瓜子灵光,靠着一篇篇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空洞无物的小作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收割了一波又一波广场舞大妈,还有大妈的女儿们,让她们不管不顾地猛掏腰包“买买买”。董宇辉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溢,一夜之间跻身亿万富豪之列,羡煞无数丈母娘。

董宇辉口吐莲花的那些视频,我一个也没看过。他读错的那个“羽扇纶巾”,想必是出自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必读、必背、必考内容。

网络截图

尤其是词中“羽扇纶巾”的“纶”字,在这篇课文中简直就是一个极为另类的显眼包,真是太颠覆认知了!不但在课文下面注释有“羽扇纶(guān)巾”,而且老师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敲黑板划重点,说这个字高考一定会考!要么是看拼音填空,要么是看字写拼音,最少占2分。

高考,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别说2分了,即便半分,也能刷下去几千几万人。因此,这个羽扇纶巾,把大家弄得挺紧张,那些最不喜欢学语文的学生,也会把这个字的读音死记硬背下来,怕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高中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纶巾的“纶”,是个形声字,秀才识字认半边儿嘛,应该是读“轮”,比如“蓬头稚子学垂纶”“满腹经纶日月羞”“涤纶棉纶腈纶氨纶”等等,都读“轮”。

可偏偏只有“羽扇纶巾”,读成了“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纶,古今音读相同,皆有两音,一为lún(音轮),一为guān(音官)。

北宋官修韵书《集韵》《广韵》记录“纶”的反切音比较多。《集韵》“龙春切,音伦”“卢昆切,音论”“姑顽切,并音鳏”。《广韵》“力迍切”“古顽切”。

反切,是古代一种常用的注音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容易识别、极为常见的字,合在一起,第一个字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然后声韵调相切,这个生字的读音就拼出来了。

《康熙字典》“纶”字条

比如,上文提到的“龙春切”,“龙”字的声母是l[勒],“春”字的韵母是un[温],声调为阳平,音韵调相切,用现代普通话拟音,当为lún(音轮)。

“姑顽切”,“姑”字的声母是g[哥],“顽”字的韵母是uan[弯],声调为阴平,音韵调相切,用现代普通话拟音,当为guān(音官)。

“力迍切”“卢昆切”与“龙春切”,记录实为同一音,因此,《集韵》又用直音法直接标注出“纶”字的读音为“伦”“论”。

同理,“古顽切”“姑顽切”也是一个读音,所以《集韵》又用直音法,直接标注出“纶”字的另一个读音为“鳏”。鳏读作guān(音官),无妻或丧妻的男人,就叫鳏,即今天我们常说的“光棍儿”。

“纶”字出现得比较早,历朝历代文献典籍中用例很多。比如,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彩帛》载曰:“纶,伦也,作之有伦理也。”三国魏张揖《广雅》亦载:“纶亦伦字也。”

古代典籍《说文解字系传》

再往前,先秦文献也有“纶”的用例。如,《诗经·小雅·采绿》:“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宋朝朱熹《集传》解释说:“理丝曰纶。”就是整理丝线的意思。

由上所引,可以看出,“纶”字的读音就是lún(音轮)。有学者据此认为,在宋代《广韵》《集韵》之前,“纶”字只有lún(音轮)这一个读音。

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其实,在先秦时期的上古音中,“纶”字是有guān(音官)这个读音的。

东汉《说文》:“纶,从糸仑声,古还切”,按照反切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的原则,“古还切”折合今音,当为guan(音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出土文献中有“侖”(仑的繁体字)读“管”声的现象,比如清华简《名臣》中的“管夷吾”的“管”,就写作“侖”。这说明“侖”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存在“管”一读。

也有文献表明,纶巾的“纶”,其实应该是“□”(这个字很多手机显示不出来,具体字形见下图)。

明代梅膺祚《字汇补》:“□,姑还切,音关。按《正字通》纶字注:‘纶巾,俗作□’。杨升庵曰:‘□巾,世误作纶。’未知孰是,存考。

“纶”字的俗写

《正字通》是明代张自烈编纂的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书中把很多俗写、讹写的字一一纠正过来。

杨升庵这个人,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要提起《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估计很多人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没错,这首《临江仙》的作者,就是大明第一才子杨升庵。

《康熙字典》“□”字条

对于张自烈和杨升庵这一观点,梅膺祚也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只得“存考”,留给后人来解答。

另外,还有一点要明确,《说文》中的“纶”,不是羽扇纶巾的“纶”,而是“纠靑丝绶也”。这是什么意思呢?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说:“纠,三合绳也。纠青丝成绶,是为纶。”意思是说,把三股细绳编织起来,这就是“纶”,用作绶带。绶带最初是衣带,后来古人用它来挂官印,今天人们则用它来挂勋章、奖章和略表。

“纶巾”一词不见于早期文献,它的含义和“纶”的本意可能并没有关系。

“纶”字在最初,多有所指。如《庄子·齐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唐代陆德明《庄子音义》释曰:“纶,琴瑟弦也。”《尔雅·释草》“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指东海里面生长的一种水草,

“纶”的字义虽然比较繁杂,但其基本义,还是“缗”,即丝绳。

古代典籍

《礼记·缁衣》中有一段话:“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这里的“纶”,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作“緍”。

緍,亦写作“缗”,读作mín(音民),意思是钓鱼用的丝线。“綍”,读作fú(音斧),同“绋”,指古代出殡时拉棺材用的大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若大王说出的话像蚕丝一样细,那么传到百姓耳中就和钓鱼线一样粗;若大王说出的话像钓鱼线一样粗,那么传到百姓耳中就和拉棺的麻绳一样粗。即劝诫身居高位的人要谨言慎行,言行一致。

古代典籍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亦载:“翠纶桂耳,反所以失鱼。”这里的“纶”,也是指钓鱼竿上的丝线。

“翠纶桂耳”这个典故说,古代鲁国有一个特别喜欢钓鱼的人,他用桂花做鱼饵,用黄金做鱼钩,用白银做鱼漂和坠子,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钓线,钓竿十分奢华,可是拿到水里去钓鱼,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比喻过分追求奢华,并不会有好的结果。

羽扇纶巾的“纶”,我们查字典、搜百度,得到的说法估计就只是这样的:“纶巾,古时头巾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古代典籍《说文解字》

稍微考虑一下,钓鱼绳也好,青丝绶也好,细者如缝衣线,粗者似系衣带,它该如何编织,才能把头发整个包起来呢?或者说,用细绳来命名一种头巾,或者帽子的样式,很难想象出来这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形体。

那么,诸葛亮的标配行头“羽扇纶巾”,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文献中最早出现“纶巾”用例的,似在南朝宋《世说新语·简傲篇》里:“谢中郎是王蓝田女婿。尝着白纶巾,肩舆径至扬州听事,见王直言:‘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蓝田曰:‘非无此论,但晚令耳。’”

另外,《晋书·谢安传》中也有谢万“着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既见,与帝共谈竟日”的记载。

诸葛亮雕塑

谢万,别名谢中郎,东晋名士,世家子弟。谢万善于清谈,这是当时名士中特别流行的一种风尚,其实就是话痨子,我们山西平定管这种人叫“大谝干”。

有一次,谢万头戴白纶巾,身披鹤氅裘,足蹬木屐,去找简文帝,两人正事不谈,闲嗑从早到晚拉呱了一整天。

谢万也是有点才华的,他曾与兄长谢安,以及王羲之、王献之等四十二人一同参加兰亭雅集,还曲水流觞,赋诗一首。

诸葛亮画像

谢万留给人们最大的印象,是举止轻浮,傲慢无礼。有一次他头戴白纶巾,乘坐平肩舆,去扬州府衙见岳父王述。

王述,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年少丧父,袭爵蓝田侯。他性格沉静,不善言辞,年至三十,还未出名,有人说他痴呆。

故宫南熏殿藏诸葛武侯像,其所着纶巾为卷云梁冠

别人说归别人说,谢万作为女婿,也没大没小,直言不讳地说:“老丈人哎,人家都说你痴呆,你确实是痴呆。”王述道:“外面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我不过是大器晚成罢了。”

由此可见,纶巾确是当日名士流行的服饰,不过不一定是“青丝带的头巾”,也有白纶巾、紫纶巾(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季龙常以女骑一千为卤簿,皆着紫纶巾、熟锦裤、金银镂带、五文织成靴,游于戏马观。”)。

“竹林七贤图刻砖”中的阮籍、山涛、向秀与阮咸

关于这个“纶巾”到底是个什么样式,今天已无法想象。我们只能从三国戏中的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这一程式化形象中,将这个“纶巾”描绘成一种向后延伸的卷云梁冠的模样。

至于为什么把这种“帽子”命名为“纶巾”,有人猜测,所谓的纶巾,就是纶+巾。这个“纶”就是丝带,这个“巾”就是幅巾,即一块方形的布。

南朝巾式与明代诸葛巾

它的样式,应该类同于“竹林七贤图刻砖”中的“襞积丝带式”,即以一整副头巾将额头以上层层包住,而将余留在脑后的部分纠结成一股股丝带。

到了明代,人们绘制诸葛武侯的“纶巾”时,便在晋代“襞积丝带式”的基础上,又仿制了唐宋时“梁冠”,从而演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那种“向后延伸作卷云梁状”的纶巾。(张文平)

标签: 宇辉 lun 羽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