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雅韵】上联:不惹人间桃李色,请师友赐下联!
发布时间:2025-05-25 08:00 浏览量:30
这幅对联以草木为鉴,以心迹为镜,构筑了一幅完整的文人精神图谱。
上联"不惹人间桃李色"中,"惹"字既暗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耿介风骨,又彰显林逋"梅妻鹤子"的孤高况味;"桃李"意象尤为精妙,将杜甫"轻薄桃花逐水流"的世态讽喻与李商隐"青李来禽日日书"的文人雅趣巧妙并置,在"春风桃李花开日"的秾艳反衬中凸显"草木有本心"的人格坚守。
下联"自甘山野竹松青"与上联形成绝妙的心志呼应。"甘"对"惹",将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王维"随意春芳歇"的超然完美融合;"竹松"二字既延续屈原"绿竹猗猗"的比德传统,又以"松柏有本性"的刚健意象,与上联共同构成"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山野"空间尤为点睛,既实写陶弘景"山中何所有"的隐逸环境,又虚指"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
两联之间,一拒一纳,各见风骨。上联写"看尽长安花"后的清醒觉悟,下联绘"采菊东篱下"的主动选择;上联重"宁可在枝头抱香死"的品格自持,下联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桃李色"与"竹松青"的色彩对位,更是将白居易"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视觉体验,升华为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文人"比德于物"的审美传统。
这幅对联的独特价值在于,它通过两种植物品格的精心并置,完成了从自然观察到人格塑造的文化跨越。在桃李争艳的繁华外,我们读懂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孤愤;在竹松长青的山野中,我们感悟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达观。
对联所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士人的精神操守,更是一种将自然物性升华为人生境界的哲学智慧,这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所在。
上联:不惹人间桃李色,
下联:期待你的精彩下联!
- 上一篇:山中之草名黄精
- 下一篇:文化强国建设谱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