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神庙即葫芦庙,茜雪归结红楼梦,癸酉本究竟是真是假?
发布时间:2025-05-25 07:51 浏览量:100
这篇文章解读茜雪“狱神庙方呈正文”究竟写的是什么,并说说“癸酉本”到底是不是《石头记》真本。
《石头记》第八回写了一段“贾宝玉大闹绛云轩”的故事,贾宝玉因一碗枫露茶,要把李嬷嬷“撵了出去。”然而,到了第二十回书中却又写了这样一笔:“当日吃茶,茜雪出去”。原来,贾宝玉撵走的不是奶娘李嬷嬷,而是将茜雪撵出了荣国府。那么,茜雪去哪儿了呢?
石涛与八大山人在交代“茜雪出去”时批道:“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原来,茜雪的故事还有下文,但茜雪“狱神庙慰宝玉”的五六稿都被借阅者迷失,此后的读者就看不到了。巧的是,有一部名叫“癸酉本”的《石头记》中却有茜雪狱神庙的故事,可算弥补了“红楼未完”的遗憾。但是,读第一遍时,我就坚定地认为,此本乃后人续貂,绝非石涛与八大山人所“迷失”的余稿。
以作者暗示的情节,茜雪肯定会有“狱神庙慰宝玉”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早就隐藏在书中,茜雪的故事也在八十回书中有了结局。这个结局,就是葫芦庙炸供、焦大、烈火烹油、油炸鸡鸭焦骨头,隐写的是朱明结局。
也就是说,茜雪以及茜雪狱神庙的故事隐写在其他人物与故事之中,所谓被借阅者迷失的“五六稿”是作者的障眼法。《石头记》只有八十回,所有人物与故事都在第五回书中被“判”定,而且,在第四回书中已经由葫芦僧“判断”了葫芦案,大明之“案”已经被“判定”。
既然八十回便已“判断”了红楼结局,哪里还有后四十回,哪里还有二十八回“癸酉本”?癸酉本中,是这样写狱神庙的故事吗?癸酉本中的狱神庙是这样的寓意吗?读过癸酉本的朋友,心中一定有数吧。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都爱吃茶,就是石猴孙悟空到了龙宫都要向老龙王讨茶吃。龙宫在水里如何吃茶?石猴在《石头记》中即史侯,史侯是谁,前面讲贾母的文章已经讲过,隐写的是大明始猴。朱明建于戊申,定鼎石头城,就是“石猴”,开辟大明者便是“始猴”。“石即豕,亥字寓焉”,石即“朱”,也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侯。
那么,“茶”是什么寓意呢?以作者所说的“拆字法”解读,茶,草人木,书中因而以“草胎木质”的林代玉总喻。草即曹,隐写的是大明朱氏化自邾国曹姓,草人即曹人即朱人,木,隐写的是朱明木字辈皇帝。《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只见证了第一代木字辈朱棣,这两大名著就隐写了靖难之役,乃是大明第一场诸侯之乱。导致大明诸侯之乱的,则是朱元璋“封建诸子”。
《西游记》、《石头记》继承前两大名著的笔法与本旨,同样写的是大明藩镇之乱,藩镇大火并,其主题同样是“封建必亡”。因成书年代不同,这两大名著都写到了朱明灭亡,大明亡于甲申,还是“猴”。朱明亡于壬寅,《西游记》第一回因而有“人生于寅”,《石头记》则是“古今天下第一淫人”,淫人即壬寅,也就是“演”,演,水寅,壬为水。
因木字辈挑起藩镇之乱,最终亡于木字辈,是《石头记》中“又向荒唐演大荒”之一隐喻。“茶”就隐藏了大明亡于藩镇之乱的本末历史。
枫,木风,木是木字辈,风,是开篇故事补天的女娲。女娲是风姓娲皇氏,四大名著中所有的“风”,都是借女娲补天以隐写朱明。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四大名著借以芦苇、葫芦暗喻,葫芦即娲皇氏与伏羲氏(羲皇上人)。淫,是寅的谐音,前两大名著写的是戊寅,是朱元璋驾崩之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西游记》主写了壬寅,《石头记》还写到了生于戊寅取代大明的顺治,以及庚寅(庚黄、唐寅),庚寅是靖江王灭亡之年(顺治七年,1650年)。《石头记》写了三寅,也是“演”,贾演的“演”。
露,彰也,以此谐音“璋”而隐写大明太祖,朱明因封建诸子而亡,大明实亡于太祖。贾母在栊翠庵说:“我不吃六安茶”,六与“露”谐音,安,指的是大明迁都于“安”,第一隐喻是大明成祖,太祖封藩,成祖肇事,《石头记》又寓意大明亡于二祖。
露,又谐音“怒”,马,怒也,武也,武就被借喻为洪武,包括《水浒传》中的“武”都是这样的寓意。马,一指壬午,《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以壬午隐写燕王夺位成功,这一年是建文四年(1402年),干支壬午。《石头记》之“壬午除夕”其中就隐写了这段历史。
马,又指生于丙午、甲午的李闯与康熙,李闯亡了大明,康熙亡了朱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之冯渊,就是“二马同槽”之两匹亡大明之“马”。
“枫露茶”隐写的是大明兴亡之事,“茜雪”必定与此有关,癸酉本是这么写的吗?
《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中写了一个“青面圣者”,这个就是狱神,指的是五帝时期的皋陶。皋陶的后代改为李姓,唐玄宗于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水浒传》假借其封号中的“明”字。
以“青面圣者”隐写狱神,也暗写了“木”,青在东方为寅木,借“木”以写燕王谋反。狱,两犬对言,隐写洪武三年(1370年)大明封藩,这一年是农历庚戌年,属狗。又写洪武十五年(1382年)壬戌年,这一年马皇后驾崩,朱元璋诏僧官入宫侍奉诸王念经祈福,期间,道衍“遇林而起”,“以白帽著王”怂恿朱棣夺位。
《水浒传》中几处写“狗”的情节,都是这两段历史的隐喻,鲁达拳打镇关西骂“狗一般的人”,就是骂的燕王。施耐庵借北宋徽宗时期宋江太行山聚义,隐写大明藩镇之乱的历史,巧合的是,九大王端王就生于壬戌年。端,始也,端王被写成九大王,寓意洪武三年朱元璋封建诸子就有九家始封王。
神,就是“灵”,靈,“以玉事神”,申,指的是戊申年大明建立,示,是祭祀的意思。以《石头记》成书的年代看,“神”就是大明灭亡的寓意。那么,《石头记》中的“狱神”在《水浒传》的隐喻基础上,又隐写了朱明哪些历史呢?
其一,石涛家事消亡。弘光元年(1645年)八月初三(贾母第二个生日),石涛的父亲朱亨嘉以“洪武”为年号称帝。第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朱亨嘉被隆武帝朱聿键缢杀于连江。这段历史,是“又向荒唐演大荒”之一寓意,唐,指的就是出自唐王家的朱聿键。隆武元年(1646年)是农历丙戌年,这是一“犬”。
其二,朱由榔称帝。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在肇庆称帝。肇庆,因宋徽宗赵佶封端王时,封地就在这里,因而又称其为端州。鸳鸯有一句“宋徽宗的鹰”,就是隐写的朱由榔端州称帝,这一年属狗,与宋徽宗生肖同。
第十四回,石涛与八大山人批十二生肖,其中有一句:“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这句话有很多寓意,当然也涉及到“狱神”。守夜,就是后来书中写到的嘉靖“守庚申”,夜服丹砂“宾天”。这个情节我曾经做过解读,其中隐藏了明末三案,隐写了万历、泰昌皇帝驾崩。南明时期,以万历子孙为大明皇统正脉,朱由榔就是万历之孙,因而,“其祖曰守夜”,犬,就是朱由榔登基之年。
朱由榔是朱明最后一帝,茜雪将在狱神庙“慰宝玉”,那就隐写了朱明之亡。
茜,在书中不止写的茜雪一人,还有茜香女国、茜罗香、茜纱公子,等等。茜是一种草,因以“西”声而指夕阳西下之色,茜草可以制作红色染料。茜,无疑就是“朱”。
茜草又名茅蒐,去象征朱明得姓之“草”,则是矛鬼。矛是卯的谐音,象征大明,鬼,是圭、龟的谐音,指的是大明太祖与以玄武大帝转世自称的成祖,闺阁即隐写的大明皇宫。“闺阁中历历有人”,就是指的万历、永历。
茜,又西草,指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里是靖江王家,又是石涛出家之地——这其中的寓意已经讲过多次,不再重复。
书中凡涉及“茜”者,既隐写的是朱明,又隐写了靖江王。
雪,即“丰年好大雪”的雪,以薛家喻。薛家出自紫薇舍人,住在紫薇星(紫禁城)下的人不是皇帝又是谁?薛家的事,今后再讲,这里且说“雪”。
薛宝钗住蘅芜苑,其中有雪洞。雪洞,第一隐喻是朱亨嘉被隆武帝擒获那天,石涛从王城雪洞中逃生,来到全州湘山寺出家。五年之后,也就是薛蟠说的“庚黄—唐寅”所隐藏的庚寅年(1650年),石涛的堂叔,末代靖江王朱亨歅被孔有德缢杀,靖江王府最终化灰——灰,以雪喻: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茜雪狱神庙“慰”宝玉,其一隐写就是靖江王灭亡。慰,心尉,心为火,“火斗曰尉,俗作‘熨’”,尉的本意是熨斗。因此,“慰”是两重火。石涛堂叔名朱亨歅,小字玉哥,靖江王化灰,乃是“茜雪慰宝玉”之一寓意。
另外一重火则是刘姥姥讲的“雪下抽柴”故事:朱由榔于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被吴三桂缢杀于金蝉寺,然后以柴薪之火焚化。这段历史,隐写在很多红楼人物之中,就是刘姥姥讲这段故事时,南院马棚走水,也是讲的这段历史。康熙属马,南院就指的是南明以及云南昆明篦子坡金蝉寺。
庙,即庙堂,篦子坡金蝉寺就是秦王宫,朱由榔的行宫之一。因此,贾元春册页画上的那张弓,一隐朱由榔被弓弦缢杀,再隐朱由榔被缢杀于自己的皇宫。葫芦庙炸供走水,隐写的就是金蝉寺那场柴薪之火。因吴三桂缢杀了朱由榔,篦子坡改名逼死坡,葫芦庙在狭窄的仁清巷。逼,就是狭窄的意思,狱神庙就是葫芦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此案已判定,茜雪归结红楼梦,红楼已完,更无八十回后故事。
靖江王因庚戌称帝,朱由榔在庚戌登基,这就是“狱”。这两家最终的结局都是“回首相看已化”,茜雪,就隐写了朱明结局。
在被缢杀前,朱亨嘉被拘禁于连江,贾琏之“连”隐写了这段历史,贾琏的通房丫头平儿,则隐写的是朱亨嘉部属追谥其为平帝;朱由榔则被拘禁于被缢杀之地,也就是“葫芦庙”中。这也是“狱神”、“狱神庙”的又一大寓意。
对看癸酉本,茜雪后来的故事是这样写的吗?八十回已经把这段历史写得清清楚楚,有必要再去续书吗?脂砚斋所说的被借阅者迷失的“五六稿”,与“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有异曲同工之妙,隐写的是大明历史,而不是说的书稿这件事——这其中究竟有何隐喻,咱们今后再讲。
- 上一篇:一周观展|建筑师展览渐成热点:从高迪看到贝聿铭
- 下一篇:山中之草名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