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微短剧赛道 提升赣州文旅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4-09-01 08:00  浏览量:28

□赖亦忱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旨在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通知发出后,各地有关部门一呼百应,乘势而上,纷纷跻身文旅微短剧这条全新赛道。截至目前,已有两批共28部地方文旅微短剧入选创作计划推荐目录。这些作品融入历史、风景、民俗、名人、美食等地方元素,借助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情节紧凑的微短剧形式,树立起具有高辨识度的文旅形象,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文旅宣传效果。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四大文化旅游名片,作为微短剧的创作素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借助文旅微短剧在助力经济发展上的独特优势,可以按照创作先行、营销造势、消费升级的逻辑,赋能微短剧产业和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大众透过微短剧重温红色经典、品味宋城神韵、领略客家风情、回归自然山水。

以输出优质内容为基础,倾力创作精品短剧。微短剧为文旅资源提供宣传载体,文旅资源则为微短剧提供内容输出,二者巧妙融合方能引发大众审美和情感上的化学反应。找准微短剧融合赣州文旅资源的创作切入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取景上融合。将通天岩、三百山、上堡梯田等自然景观,八境台、郁孤台、古城墙等历史古迹,瑞金叶坪、沙洲坝等红色景区,江南宋城历史文化街区、灶儿巷、浮桥城市漫步路线等作为拍摄场地,让本土风景成为剧情发展的靓丽底色,引发观众的向往。情节上融合。从赣南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明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底蕴,客家擂茶、宁都三杯鸡等地方美食中挖掘提炼创作素材,塑造微短剧剧情发展的主线,借由穿越、悬疑、爱情等叙事题材提升艺术感染力。角色上融合。立足赣州悠久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历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作为拍摄主角,让赣州历史名人、红色人物、改革先锋跨越时空讲述宋城历史、红色故事、发展新篇,以新颖的创作视角彰显赣州文旅内涵。

以扩大受众群体为支撑,着力打造爆款IP。微短剧的生命力源于大众的点击量和关注度。要通晓“流量密码”,遵循微短剧的传播形式和引流规律,把精心创作的文旅微短剧推送到大众视野中。与播放平台开展合作,主动向平台争取流量扶持,充分运用算法推荐机制占据流量优势,提高文旅微短剧的曝光率。与其他业态开放互补,与电影、长剧、短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相互抱团,通过相互带动、内容联动等方式弥补微短剧辐射效应有限的短板。与网络大V跨界联动,邀请网络大V为微短剧代言,现身推介微短剧作品及相关的文旅体验项目,延伸微短剧的传播链条。制造话题热度,通过推出精美的海报、预告片,制造吸引眼球的热门话题和关键词,激发大众的兴趣和点击欲望。形成双向互动,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利用弹幕、评论、投票等功能,调动大众参与讨论、分享感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带好传播节奏,盯紧重大节庆、纪念活动等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主题系列作品,精彩呈现具有赣州文旅特色的短剧大餐,形成品牌效应和集群优势。

以挖掘消费潜力为重点,助力推动流量变现。延伸微短剧产业价值链,更好地将流量优势引导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是创作文旅微短剧的落脚点。一部文旅微短剧的辐射效应是有限的,难以长时间维系文旅消费的热度,必须多个层面共同发力,积蓄文旅发展后劲。释放政策红利。推出建设微短剧拍摄基地、征集赣州元素微短剧作品、提供微短剧项目补助等政策,形成具备场地、人、财、物等微短剧行业相关要素的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短剧创作团队前来取景创作。提升文旅品质。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旅服务实力,解决景区服务、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各环节中的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改善出游消费体验,赢得大众交口称赞,推动网络流量转化为游客流量和经济增量。创新消费场景。结合微短剧剧情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体验场景,探索微短剧打卡景点、线下剧情展演、主题剧本杀、同款妆造拍摄服务、衍生文创产品等项目,增加文旅消费的多样性和附加值,不断挖掘游客消费潜力,由此获得文旅产业长远发展的生命力。(作者单位:赣州市委党校)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