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红楼梦》
发布时间:2025-05-24 01:18 浏览量:30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与吹捧。他们各有所得。
多情男女看了《红楼梦》,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掉泪;老人看了“好了”歌,好似看透了世事,“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常常挂在嘴边,好似大彻大悟;小说家读了《红楼梦》,在自己的写作上得到了提升;诗人读了《红楼梦》,对书中的诗词大感兴趣,反复背诵,仿写;园艺师读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建筑,便也有模有样的设计,建造亭园楼阁;文字学家读了《红楼梦》,深究其文字的出处;医药师读了《红楼梦》,将药方背了下来;厨师读了《红楼梦》,对药膳进补的方子进行研究;还有的在第五回中的“太虚幻境〞迷十二钗中的诗词中遨游,在书中去找对应,将书翻毛了,都难以一一对应出来。原因是作者一生只写了八十几回,其余后四十回是另一个作者续完的,这怎么能对应全呢?因为续者他也没完全理解作者迷的意图;还有的在书中摘修辞进行研究;还有贪官看了第二回中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时,使暗自留泪,悔恨交加。还有些“红学家”,不理《西江月》的含义,将读者住歧路上引,说什么《红楼梦》是写谁,谁……。好象他成了考古学家。为什么《红楼梦》会引起各届人士高度地赞扬呢?因为它是一部生活中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文学巨著,是作者用十年修改记录下的辛酸泪。
虽然那些研究《红楼梦》的人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但他们都各有所获。可他们并没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研究《红楼梦》时莫衷一是。所谓研究《红楼梦》,只不过是显摆自己所得。
有句俗语:你尾巴一甩,我就知道你放什么屁。
真正的小说家,他们在文章开头都是下了工夫的,遣词造句,诗词歌赋,都有精心研究的,都是深思熟虑的。因为他要在开头一章中,紧紧抓住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吊吊读者的胃口,再演绎故事情节。
在《红楼梦》的第一章,作者顶格赋了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诗在《金陵十二钗》又重现了一遍。可见此诗对作者而言,极其重要。为什么呢?
“满纸荒唐言”,《言》字是语言的意思,这语言是作者说的话,这话是作者用文字记下来的,文字记的是作者想说的一件事情。理解了这点,这句话就是讲整篇文章记叙的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为什么是荒唐的事情呢?主人翁是谁呢?他的三代五父如何?他家境如何?他最后的结局如何?这是读者想了解的。至于文章的技巧把握,那就靠作者的叙事的艺术水平高不高了。
《红楼梦》第一回以一僧一道为引子,讲述主人翁贾宝王的来历。贾宝玉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留落在荒山中的一块补天石。并以《西江月》将他一生作了一个流年批注: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莾。潦倒不通事故,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先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首《西江月》,就是作者深思熟虑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他告诉读者,贾宝玉是一个缺失教育的好苗子。因为他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补天石。结果投胎贾府,在贾府女人堆里过着优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每天有如花似玉的美女围着,抱着。他为她们描眉画眼。父亲管教他读书,他逃学,与戏子嘻戏。父亲严训,则有祖母等抗议与要挟。在婚姻问题上,贾母等做出了荒唐的李代桃僵的闹剧。可见贾家的假仁,假义,假廉,假正经之丑态。最后,贾家倒了,贾宝玉出家走了。
作者记叙宝玉的一生,是告诫“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我在《也谈红楼梦》时,归结贾宝玉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败,以致一块美玉成了一个废材。
提醒读者一句,《红楼梦》只有贾宝玉才是主角,其他都是围绕主角展开的故事情节中的配角。读书时不要被配角的情绪所左右。
回头再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其实是满纸金王良言,那些荒唐事不能做。“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谁能理解作者写作时的辛酸与良苦用心呢?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无奈的感叹!
彭洪宾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