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财政局: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5-22 19:29  浏览量:25

南宁市马山县财政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制度建设、资金整合、示范引领、科技赋能四个关键环节,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制度筑基,强化资金管理效能

构建覆盖关键领域的政策体系,出台《马山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细则》《马山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重点规范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资金监管等领域。同步制定种子生产奖补、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专项政策,形成“1+N”制度框架,为资金高效使用提供坚实保障。

以财政衔接资金投入为主,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革命老区建设补助资金、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央定点帮扶资金、行业部门专项补助资金、社会资金等8类资金,明确“保重点、强衔接”使用方向。2025年截至目前,马山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62亿元,重点支持种业振兴、数字乡村等8个领域,实现各类资金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动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示范引领,打造全域振兴标杆

一是产业振兴创品牌

积极争取竞争性立项项目资金3000万元打造马山黑山羊种羊良种繁育基地,推动“马山黑山羊(羊肉)”成为广西羊肉产品首次获绿色食品认证。

二是乡村建设树样板

通过竞争性立项,连续三年(2022-2024年)获得自治区、市本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打造了里当瑶族乡里当社区拉闷屯和太平村中江屯、古寨瑶族乡古今村地卜屯和古棠村拉怀屯、周鹿镇周鹿社区沾屯、周鹿镇乔利村下潘屯、林圩镇林圩社区坛基屯等多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项目。2025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到位资金5648万元,计划实施650个项目,惠及群众15万人。

三是多元申报促发展

以“有种力量·红色马山”为申报主题,成功争取2024年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000万元,聚力打造永州镇、周鹿镇革命老区核心示范区,赓续红色基因;围绕“种业振兴”申报主题,获自治区3600余万元乡村振兴(种业)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种业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依托“智慧农业”主题,推动马山县入选首批广西数字乡村示范点及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

四、科技驱动,激活产业创新引擎

一是建强种业科创平台

支持县平台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广西首个新型事业单位“马山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推动要素聚合、技术集成。县本级财政近三年每年投入100万元保障创新中心运转,并安排300万元支持“揭榜挂帅”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加速种业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

二是借智顶尖科研团队

依托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及粤桂两地农科院等顶尖科研院校(所)技术优势,邀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和钱前院士等权威专家团队,深度参与马山县现代种业规划与创新攻关。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杂交玉米、水稻制种高标准示范基地1.6万余亩,成功打造周鹿镇坛利村水稻制种基地、古零镇乐平村玉米制种基地等65个种业基地,形成覆盖多产业链的科研转化体系。2023年马山县凭借突出的玉米制种规模与质量优势,获评“自治区级玉米制种大县”。

三是创新村级集体经营模式

全县11个乡镇成立11个乡镇级强村公司和2个村级强村公司,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参股组建公司实体或入股县乡级联合发展平台,形成资产经营、产业带动、就业服务、工程承揽等多元发展模式。以种业产业为例,推行“五金模式”,即通过“基地+种业公司+强村公司(合作社)+新型农业主体(大户)+农户”五方联动机制,带动村集体及群众以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返租效益得奖金、订单育种得现金、入股分红得收益金,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