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生,渴望打破命运的枷锁,袁枚《绝命词》
发布时间:2025-05-22 18:04 浏览量:19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据说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名为《绝命词》。顾名思义,就是在临终时写下的诗句。不过从诗意来看,诗中描写的似乎是一位乞丐,明显和袁枚的身份不符。袁枚,字子才,风流才子名震江南。乾隆初年,袁枚参加科举,进入翰林院为官。后来他又在江南多地担任县令,身处官场底层让他有了辞官返乡的想法。宦海沉浮七年最终挂印而归,他在南京小仓山盖了一座园子。
离开官场之后,袁枚活得相当惬意洒脱,他写文章诗词,开馆授课,编辑著作。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研究各种美食。为此,他写了一本书叫《随园食单》。直到近现代,有文人雅士按照他的介绍烹饪各种美食。
清代文人比较偏好研究历史,像袁枚这样喜欢写诗,研究诗风的文人并不多。他提出了“性灵说”。性灵,可以理解为把感情、性情、智慧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写诗应该突出诗人的感受,而不是堆砌文字辞藻。袁枚写诗讲究真我、真情、以及他在创作中展现的天赋。
解读《绝命词》的同时,可以顺带了解一下袁枚提出的“性灵说”。袁枚写到,生性有如山野清流,喜欢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常常手里拿着一把竹杖,游走四方。一个人哪怕老了,也很难改变天性。那种刻在骨子里的追求喜好,不会因岁月变迁而更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用两句诗就说明白了。拂晓时分,天边还有残月,他提着饭篮出发,手里拿着木板敲击节奏放声歌唱。秋风袭来,吹不散他的兴致。
一大早拿着饭篮出门,分明写的是乞丐啊!为什么袁枚这样写,让人心生疑虑。哪怕远离官场,袁枚也没有穷到衣食不周的程度。他的生活还算优渥,根本不用出门乞食。带着疑问,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他写的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状态。
他要用双脚行走在人生路上,踏平沿途的荆棘。他要用肩膀承担古往今来的忧愁。他有决心和世俗束缚决斗,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文人,这是他的责任与义务。这些荆棘到底是什么,从他的所作所为就能解读出来。袁枚是个不遵礼法的人,他反对一夫多妻,鼓励女性接受教育。他曾经收女弟子教她们诗文,让她们接受文化熏陶。
不过他又不得不接受礼法规矩,他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儿子,也会娶妾生子。他为人比较迷信,相信江湖术士的言论。当接近人生终点,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反思的结果是,做人要自强不息,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有了丈夫气概,村中的老狗就不敢朝向他狂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