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宧光《寒山帚谈》卷上之十七

发布时间:2025-05-21 07:21  浏览量:22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赵宧光的《寒山帚谈》卷上的第十七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146】

偏傍势变,岂惟徒隶,篆亦有法。由古至今,法如是,故风部门部所领诸字详于他简,此不更赘。是以字之结构无处不有,姑举其多者为法。如篆之门部,楷之风部,一皆随在变体;若拘于一律,是则不知书者。别详字法剺合攵,长卷一百七十六卷。文多不具录。

【今译146】

偏旁的形态变化,哪里只是隶书才有呢,篆书也有其变化的法则。从古到今,法则就是如此,所以“风”部和“门”部所包含的各个字在其他书简中有详细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因此,字的结构在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姑且列举那些变化较多的情况作为法则。比如篆书的“门”部,楷书的“风”部,这些字的结构往往都有各种变化;如果拘泥于一种固定的写法,那就是不懂得书法的人。另外在《字法剺合攵》这部长达一百七十六卷的长卷中有详细阐述。由于文字内容太多,就不全部记录在这里了。

【原文147】

作大字如小字,书法恒言之矣。作小字如大字,古今未之及也。作大如小谓用笔,作小如大谓结构。用笔有不学而能者矣,亦有困学而不能者矣。至若结构,不学必不能,学必能之。能解乎此,未有不知书者。不解乎此,未有可与言书者。

【今译147】

人们常常说,书写大字要像书写小字那样精细,这是书法界常说的话了。然而,书写小字要像书写大字那样大气,古往今来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书写大字如同书写小字,说的是用笔要精细入微;书写小字如同书写大字,强调的是结构要大气磅礴。在用笔方面,有的人不用学习就能有一定的用笔能力,而有的人即便刻苦学习也难以掌握精妙的用笔技巧。至于结构方面,不学习就肯定不能掌握,只要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就没有不懂得书法的人;要是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就没有办法和他谈论书法。

【原文148】

字之结构,如几席间排设燕享之具,右羹左食,并不失款;即罢而行撒,一盂一鼎,亦皆法器,各自成像,可陈可列。非若后世俗书,如佣奴聚食,远望亦似丰盈,近之则见杯盘狼籍,不成雅观;至若破缶缺盆,折几残凳,苟失支撑倚着,几何而不倒仆哉!端人过之,掩鼻走矣,见其不成享也。

【今译148】

字的结构,就好比在宴席间摆放的各种饮食器具,右边放着羹汤,左边摆着食物,井然有序,不失礼节;即使宴席结束撤去餐具,每一个器皿,无论是汤盂还是鼎器,也都有其独特的造型,都可以陈列展示。这和后世那些俗气的书法不同,那些俗气的书法就像奴仆们聚集在一起吃饭,远远望去好像很丰盛的样子,走近一看却发现杯盘杂乱无章,实在谈不上美观;至于那些破罐子、缺盆、折断的桌子和残缺的凳子,如果失去了支撑依靠,没过多久就会倒塌!品行端正的人路过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捂着鼻子赶紧走开,因为他们看到这些东西根本不能用来举办宴席。

【原文149】

作字有难于结构者,一为学力不到,一为平方正直尘腐之魔胶固胸膈间。平直故是正法,其势有不得平直者,不可以此拘拘也。即可以平直而不成文章者,亦不可以是拘拘也。

【今译149】

写字时存在在结构方面感到困难的情况,原因一是自身的学识功力还不够,二是那种认为字体必须平方正直、古板陈腐的观念牢牢地禁锢在心中。笔画平直固然是书写的正确方法,但对于那些在形态上不适合写成平直的字,就不能如此拘泥。即使有些字本可以写成平直的形态,但写出来后缺乏变化和美感,也不能被这种观念所束缚。

【原文150】

乍满乍阙,让左让右,或齐首敛足,或齐足空首,或上下俱空,无所不宜。一字务于成文,一篇务于成章可矣。

【今译150】

字的笔画有时看似饱满有时又似有所空缺,有的字需要向左避让有的则要向右避让,有的字可以让上部平齐而下部收敛,有的字可以让下部平齐而上部留出空间,有的字上下部都可以留出空间,各种情况都有其合适之处。单个字务必追求形成优美的形态,一整篇字则务必追求形成连贯的章法。

【原文151】

何谓文?交错盘互,得所是也。何谓章?音十为章,合集众形不使乖张是也。所谓难结构若何?如盥字之类。常考石经,作盥亦不甚雅,覃思不已,变文作

,自谓可观,然不免改作。

【今译151】

什么是“文”呢?笔画相互交错、盘绕交织,各得其所就是“文”。什么是“章”呢?“音”和“十”组合为“章”,集合众多的形态却不使其显得杂乱无章就是“章”。所谓在结构上感到困难是怎样的呢?比如“盥”字这一类。我常常考察石经上的写法,写成“盥”也不是特别美观,反复深入思考后,改变写法写成了

,自认为看起来还不错,然而这毕竟还是属于对字的改动。

【原文152】

近有童子誊写一书,谬作直旁二白,始笑绝倒,既而爽然,翻可取法。三人我师,今而益信。因言其得失,其义安在,即不过自相结构,二白先自让避,其锋有归耳。

【今译152】

最近有个小孩抄写一本书,错误地把“盥”字写成了左边是“直”旁右边两个“白”,一开始我笑得前仰后合,随后又感到若有所失,反倒觉得这种写法可以借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今我更加相信这句话了。因此探讨这种写法的得失,它的合理之处在哪里,其实就是在结构上进行了自我调整,两个“白”字先自行避让,使得笔锋有了归宿。

【原文153】

有篆满而真阙者,有篆阙而真满者;有篆省而真全者,有篆全而真阙者。此两者无非为结构去取。以结构持心,有余豫矣。

【今译153】

有的字在篆书中笔画显得饱满,而在楷书中笔画却有缺失;有的字在篆书中笔画有缺失,而在楷书中笔画却很饱满;有的字在篆书中有所省略,而在楷书中笔画却很完整;有的字在篆书中笔画完整,而在楷书中笔画却有省略。篆书和楷书这两者在笔画上的不同,无非都是出于对结构的选择和舍弃。如果能以对结构的把握作为书写的核心,那么在书写时就会从容不迫了。

配合数字,须字字锻炼,始成篇章;画画有据,始得成文;画画造立,始得成字。有据无立,书奴而已;有立无据,遂成野狐。

【今译154】

将几个字组合在一起时,必须对每个字都进行精心的推敲和琢磨,这样才能形成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每一笔画都要有其书写的依据和道理,这样才能组合成规范的文字;每一笔画都要有独特的笔法和形态,这样才能写出美观的字。如果只知道按照既有的规则和依据书写,而没有自己独特的笔法和创意,那就只能算是书法的奴仆罢了;如果只有独特的笔法和创意,却没有遵循基本的书写依据和规则,那就会写出像野狐禅一样不规范的书法。

赵宧光的《寒山帚谈》卷上第十七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