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老师的七律,古今交融,又令人启迪深刻

发布时间:2025-05-14 12:16  浏览量:36

生命犹如一场变幻莫测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惊喜,又夹杂着无奈与感慨。世人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舟,在起伏不停的浪潮中颠簸。相聚的温暖恰如春日暖阳,瞬间照亮了心房;离别却似凛冽寒风,猝不及防地刺痛着灵魂。

人生的轨迹难以预测,酸甜苦辣共同交织成一张岁月的大网。在如此纷纭复杂的尘世里,一位当代才子不禁叩问内心,如何才能在心灵的港湾中找到安宁?怎样才能不被世俗的洪流淹没?下面一起欣赏他的诗篇:

京华别后寄温浩(辛巳)

当代 · 程滨

半曲悠歌两去燕,京华倦客可安然。

人生聚散实难料,爱欲春秋不计年。

梨肉分时如雪藕,杨花过后是青莲。

如何得似农家子,耘却心头一寸田。

程滨,祖籍山东郯城,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南开中学。他私淑叶嘉莹先生,又从名师练习书法。他还爱好皮黄、昆曲,不时粉墨登场。才子诗宗唐人,词学北宋,曾获中华诗词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

这位生长于天津卫的青年诗人,自幼浸润于古典诗词的雅韵,又在高等学府接受了现代文学的洗礼,其笔下既有唐音宋韵的遗风余泽,也隐含着对时代气息的敏锐感知。这首诗创作于辛巳年(2001年),题目中“京华”即指首都,“倦客”抒写了对友人处境的关切。

开篇破题,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半曲”二字暗含未竟之意,既言离别之仓促,又喻世事之难料。“两去燕”三字,化用诗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离别意象,暗指伤感和无奈的情感。诗人以问句“京华倦客可安然”收束首联,展现出对友人的关切,又委婉地展现了自身在时代洪流中的困惑。

人生聚散实难料,爱欲春秋不计年”,颔联传达出诗人的感慨。在爱欲的洪流中,个体生命的轨迹试图超越时空的限制,可是人生无常、聚散两难,很多事情无法遂心,只好任运随缘。

诗人直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令人想起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二者可谓异曲同工,却又因为语境的变迁,而多了几分坦诚与决绝。

颈联耐人寻味,梨与离谐音,暗指分别的意思。雪白如藕的梨肉,不仅是对美好回忆的具象化,更暗示了过往时光的美好、以及分手时的不舍之意。如同一帧帧细腻画面,封存着过往时光的纯净美好,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分别时刻难以言说的深情。

杨花四处飘飞,含蓄地表达出友人漂泊无依的处境。杨花的纷飞,宛如春天渐远的背影,而紧随其后的青莲,则悄然宣告夏日的来临。作者借助季节的交替,不着痕迹地揭示出时光如白驹过隙,美好事物往往转瞬即逝,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岁月匆匆的喟叹。

如何得似农家子,耘却心头一寸田”,结尾表达出作者的愿望。在古典诗词中,田园常作为隐居的意象,比如陶渊明就曾发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喟叹。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被各种欲望与琐事所累,内心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宁。

农家子”三字,代表着一种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农夫专注于耕耘土地,通过辛勤劳作获得收获。诗人希望精心打理内心世界,去除杂念,回归本真,不仅是对喧嚣都市生活的一种反思,更是对所处困境的一种探寻与破解,唯有主动耘田,方能抵御心灵的荒芜。

中学语文老师的七律,古今交融,又令人启迪深刻。这首诗仿佛一座桥梁,横跨古今,连接起传统文化与时代浪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根脉不可抛却。不忘先贤,立足当下,方能在新时代描绘出更加绚烂的画卷,并让传统文化的瑰宝绽放出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