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 内蒙古民族大学:躬耕北疆促团结 培根铸魂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4-08-27 02:00 浏览量:29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内蒙古教育发布特推出“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专栏,展示全区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引导广大干部师生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躬耕北疆促团结 培根铸魂育新人
内蒙古民族大学扎根祖国北疆,聚焦人才培养核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政治引领、课堂教学、实践育人、文化润心、信息赋能、服务地方等方面久久为功,探索出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
强本固基,守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
思政课程打基础。开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内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6门思政课程有机融合,打造“五大任务”思政选修课,形成思政课育人合力。推进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开展“‘国家孩子’走进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政课堂”“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等特色活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耦合联动。
课程思政广润育。学校面向课程思政“主战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研究项目的方式,激励引导教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推动科教融汇,近三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科研项目65项。
(“北疆风华——舞台上的思政课”“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国家孩子'走进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政课堂”等大思政课活动剪影)
引导激励,用好实践基地育人大平台
推普活动作引领。依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普通话推广宣传周”等基地和品牌开展主题教育和活动,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学校开展普通话推广宣传周系列讲座、社会实践、诗词朗诵比赛、书法大赛等特色活动剪影)
打造品牌聚合力。依托“两月一周”等多种形式,系统谋划内涵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品牌,通过开展“做石榴籽铸中华魂”文化艺术节、“百年华诞颂党恩 中华民族一家亲”征文比赛、安代舞大赛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使“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理念深入人心。
(“做石榴籽铸中华魂”文化艺术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辩论赛、“咏诵经典,诗赋中华”主题艺术沙龙、安代舞大赛等活动剪影)
传承文化促认同。依托“汉韵之美”中华传统才艺培训基地、“石榴籽”工作室、学校乌兰牧骑等平台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教育引导师生自觉承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重任。
(学校依托“汉韵之美”中华传统才艺培训基地、“石榴籽”工作室、学校乌兰牧骑等平台开展特色系列第二课堂活动)
启智润心,建好校园文化育人大环境
文化宣传营氛围。制定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校官网、官微、橱窗展板等线上线下阵地,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全面理解、掌握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学校校园文化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剪影)
历史文化植根脉。充分挖掘并展现西辽河流域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打造“西辽河文明展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展馆”,进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每年接待学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15000余人次,成为宣传“北疆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师生共同参观学校西辽河文明展馆)
文化活动润心田。学校始终把创建文明校园放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统筹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以“六个好”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通过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让文明校园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2023年,学校获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称号。
(2024年6月2日,歌剧《沂蒙山》作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十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的收官之作在科尔沁体育中心田径运动场上演。)
信息赋能,筑好网络空间育人新家园
线上平台显优势。学校加强对网络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多维度、多平台、多路径深入开展。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治区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力拓展了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渠道和影响力。
网络云端汇能量。积极发挥网络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近三年组织全校师生云端同上“牢记嘱托筑梦北疆”“北疆教育心向党” “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等主题思政课和“开学第一课”等多场思政大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答题、“石榴籽心连心”海报设计大赛等线上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
服务地方,打造学校区域融合育人新样态
全力服务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培训。作为内蒙古东部片区统编教材教师培训组长单位,协同东北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集中指导与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培训团队,共同开展内蒙古东部片区统编教材教师培训工作。三年来,共开展176期培训,累计培训教师18300人次。
全力服务基础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发挥师范专业教育优势,选派学前教育、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13个师范专业的863名学生和19名教师,分别赴通辽市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等地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和教学点开展支教工作。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打造志愿活动品牌,22支推普专项实践团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暖阳”义教公益助学团队累计为通辽市街道社区、旗县嘎查1700余名留守儿童等受助学生提供教育帮扶超过3.2万小时。“小云书记”志愿服务项目累计选派学生志愿者500余人、服务驻村第一书记90人,2023年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精品项目,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批的精品项目。学校乌兰牧骑扎根草原,保护、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以来,开展巡演活动30余场,成为促进文化繁荣、推进文化振兴、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校推普实践团、“暖阳”义教活动剪影)
学校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成了“思政课程、日常思政、课程思政”三方协同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育人新格局,构建了“课堂启智、实践赋能、网络增效”三式融合的育人新路径,打造了“点面结合、古今贯通、科教融汇”三维聚力的北疆文化育人新载体,绘就出了“各族师生共教共学、融合互通、共享共建”的美好画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