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天命人”走过的路,正是梁思成林徽因探出的路

发布时间:2024-08-27 01:59  浏览量:29

《黑神话:悟空》在全国共有实景取景地36处,其中27处在山西。山西古建,一时引来关注无数。

游戏在山西的取景地(据图@山西旅游在线)

提及山西古建,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名字。当年他们四赴山西,不但考察了大同的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首次勘测了应县的辽代木塔,调查了悬空寺、广胜寺,更在深山中发现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

如今,他们曾走过的这些地方,都在游戏中一一呈现,让各位“天命人”在游戏里闯荡。

游戏中的悬空寺场景

顺着《黑神话:悟空》按图索骥,去寻访他们90年前跋涉过的来时路,别有一番风景。


在认识林徽因之前,梁思成对建筑并不了解。两人一起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念书,梁思成入建筑系,林徽因却因宾大建筑系当时不招女性,只能选修。学生时代,两人就已合作无间:林徽因提供灵感和创意,梁思成用准确和熟练的绘图将其呈现出来。

读建筑,是林徽因引领梁思成;但不做建筑师而投身建筑史研究,却是梁思成引领林徽因。在宾大时,梁思成就已决心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蜜月旅欧期间,林徽因在罗马大角斗场留影。林徽因后来经常埋怨梁思成,整个蜜月没给她拍几张像样的照片。因为梁思成只是拍建筑的时候把她带上,当作一个尺度人,建筑学上的scale(标尺)

回国后,两人先是到东北大学工作了两三年,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1931年,两人辞职加入中国首个研究古建筑的私立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这对他们两人的职业生涯影响至深。

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受邀到营造学社演讲,建议将来中日合作研究中国古建时,“中国学者负责在书斋里查阅文献,日本学者负责进行田野考察。”这让梁思成非常不服气,他在自己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古建筑考察报告中提出:

“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形美术言,尤须重‘见’……故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

在生完梁再冰和梁从诫两个孩子后,林徽因可以一同出行了。于是1933年,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法式部主任)、刘敦桢(文献部主任)、林徽因(参校)、莫宗江(绘图员)、纪玉堂(雇佣职员)一行五人,前往大同考察古建筑。

9月6日早晨,他们一到大同就去了梁思成此行最为牵挂的辽代古寺华严寺。梁思成这样记录他初入华严寺时的惊喜:“殿面阔九间,巍然压台上,余辈遽窥全豹,不期同声惊讶,叹为巨构。”

2024年7月,时下的华严寺 (图据视觉中国)

从华严寺出来,一行人找不到饭馆吃午饭,早饭也没吃的他们只好买了些面饼,一同蹲在车里大嚼。匆匆嚼完,赶去善化寺。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善化寺发现了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殿内的二十四尊金代诸天造像尤为传神,令梁思成感慨“殿内诸像,雕塑甚精美,姿态神情,各尽其妙”。

善化寺内的造像 (图据视觉中国)

而云冈石窟当时人迹罕至,一行人在一栋无门无窗的农家厢房里住了三天,只有煮土豆和玉米面糊糊可吃。9日晚,因为放心不下刚刚1岁3个月的梁从诫,林徽因提前返回北京。

1933年,林徽因在云冈石窟

在年底发布的梁、林、刘三人联合署名的研究报告《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中,结尾写道:

“云冈石窟乃西域印度佛教艺术大规模侵入中国的实证。但观其结果,在建筑上并未动摇中国基本结构。在雕刻上只强烈地触动了中国雕刻艺术的新创造——其精神、气魄、格调,根本保持着中国固有的。”

云冈石窟实景

游戏中的云冈石窟场景

华严寺、善化寺最终也因被他们写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闻名于世。2011年,大同为梁思成和林徽因建了一座纪念馆,以示缅怀。

比起大同,这次山西之行最让梁思成期待的,是去应县亲眼见一见那座传说中的千年木塔。华北地区一直流行着一句俗语“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自从1932年从日本学者关野贞的考古报告里知道应县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后,梁思成从此就魂萦梦牵。

但梁思成担心传说有误,万一是一座普通明清塔,去一趟就太折腾了。于是他直接写了一封信,信封上写“探投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附上酬金请他们拍一张木塔的照片寄来——其实梁思成根本不知道应县有没有照相馆,但他的愿望没有落空。

应县宝华斋的高培华师傅,用德制大画幅相机为梁思成拍下了他梦寐以求的木塔。

于是9月17日,梁思成一行先汽车再转骡车往应县去,“离县二十里已见塔,由夕阳返照中见其闪烁,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对于这塔的拜见礼。”

第二天,梁思成被眼前的木塔惊呆了,“绝对的overwhelming(巨大的;势不可挡的),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他当天就迫不及待地给林徽因写信:

“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开三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地倾倒!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同向着塑像瞪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尤其是同几个兴趣同样的人在同一个时候浸在那锐感里。”

游戏中的应县木塔

在塔顶勘测时,梁思成差点因为突如其来的惊雷而从60米高处坠落,但因崇拜而生的欣喜,足以压过侥幸生还的庆幸。“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离开应县后,梁思成去了恒山脚下的悬空寺,他期待的是一座辽宋甚至唐代风格的寺院,毕竟恒山历史悠久——但他出发前未曾补上一节历史课:唐宋元明等朝,北岳一直是河北曲阳的大茂山,直到清顺治年间才改为山西浑源的玄岳山。因此梁思成所见的悬空寺,主体为乾隆年间修造。刚刚被古寺和木塔震撼过的梁思成大失所望,连一张测绘图也未留下就离开了。

然而不到一年,梁思成就同林徽因一起又回到山西。1934年8月,他们受美国朋友John King Fairbank和Wilma夫妇(即费正清、费慰梅)的邀请,到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消夏。借避暑消夏之机,梁思成和林徽因在费氏夫妇的协助下,对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一带汾河流域的古代寺庙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其中就有洪洞广胜寺和寺中的飞虹塔。

广胜寺飞虹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86版西游《扫塔辨奇冤》在此拍摄 (图据视觉中国)

游戏中的古塔

这次的考察学术成果,最终被两人写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但此行的观感印象,林徽因的散文《山西通信》里倒更加引人入胜:

“我们因为探访古迹走了许多路;在种种情形之下感慨到古今兴废。在草丛里读碑碣,在砖堆中间偶然碰到菩萨的一双手一个微笑,都是可以激动起一些不平常的感觉来的。”

“开栅镇,小相村,大相村,哪一处不是一样的热闹,看到北齐天保三年造像碑,我们不小心的,漏出一个惊异的叫喊,他们乡里弯着背的,老点儿的人,就也露出一个得意的微笑,知道他们村里的宝贝,居然吓着这古怪的来客了。‘年代多了吧?’他们骄傲的问。‘多了多了。’我们高兴的回答,‘差不多一千四百年了。’‘呀,一千四百年!’我们便一齐骄傲起来。”

两对夫妇在山西考察古建

1936年冬,梁思成在赴陕西调查前途经山西之时,对这次发现的许多古建筑进行了测绘,这也是梁思成第三次山西之行。但三入山西,却一直都没能发现一座唐代的木构建筑,有日本学者建议:研究唐建,还是来京都奈良吧。

梁思成不听,他一直在找。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馆长,当时也是营造学社的理事,因此营造学社在图书馆内部就有研究室。梁思成在图书馆看法国伯希和拍的敦煌石窟图录,61洞的唐代壁画上有一座“大佛光之寺”。经过大量资料翻检,确定建于北魏的佛光寺在毁于唐武宗灭佛后又重建,而重建前作为五台山最负盛名的佛寺,被绘于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中。

于是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一行四人立即动身,先到太原坐汽车再换驴车,山路陡峭的地方只能下来步行。如果不是因为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声名在外、一路有当地警察或士兵持枪护送,光是土匪就能让普通人寸步难行。

进山走了两天,终于见到一座木构寺庙。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寺庙散发着破败和荒凉的气息,寺中只有一名老僧和一名哑巴弟子。

梁思成拍摄的佛光寺东大殿

虽然已经找到了“佛光寺”,但要探明建筑的确切年代,也并不容易。首先是蝙蝠和臭虫:几千只蝙蝠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大殿脊檩上方,“如同厚厚的一层鱼子酱涂抹了上去”;大小梁的周围,则爬满了专靠吸食蝙蝠血为生的臭虫。顶棚上面“积存的尘土,踩上去像棉花一样”,手电一照过去,“蝙蝠惊飞,秽气难耐”。

梁思成调查佛光寺东大殿

其次当地人迹罕至人烟稀少,找了一天好不容易找到两个老农,众人又用了一整天时间才勉强制成一座可用的脚手架。又花了三天时间,才读完题字原文,虽然字体确实是唐风无可置疑,但准确建筑年代依然不明。

游戏中的经幢

原型来自东大殿门口的这根石经幢(胡晓喆 摄)

林徽因的远视眼在读书写字时不便,此时却起了决定性作用。她发现梁檩上有字,梁思成用望远镜一看似乎确实如此,凑近仔细一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再跟殿外石经幢上的相同的“宁公遇”刻字一比照,确定建造时间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而宁公遇则是禁卫军右军统帅之妻。

佛光寺,经过整整1080年后,被发现其筹建者还是一名女性。

林徽因与宁公遇像

1937年7月7日,营造学社接到了梁思成从五台县发来的电报,告知在五台山佛光寺发现唐代木构建筑。7月9日,《北平晨报》第五版头条发布在五台山首次发现了中国现存唐代建筑佛光寺的新闻。但在梁思成发电报的当天,七七事变的枪声也已在卢沟桥鸣响。8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离开北平,年底辗转到昆明。战火纷飞中,两人在四川宜宾李庄,将佛光寺大殿图最终放入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书稿。

学建筑的意义是什么?1932年,东北大学建筑系首批毕业生因九一八事变而不得不于上海艰难毕业,梁思成在致辞里认为:

“你们创造力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建筑’——不只是建筑,我们换一句话,可以说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

今年是林徽因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梁思成林徽因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虔敬和付出的心血,如今被《黑神话:悟空》这样的载体传播至全球,震撼的不止国人。而无论建筑还是游戏,它们的身后,都是华夏文明光芒万丈的文化、辉煌壮丽的历史。

文/启凌 编辑 李洁 老照片据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