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阳光高考①下关一中专号
发布时间:2025-05-09 17:46 浏览量:5
高考作文历来是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2025年高考即将来临之际,《大理教育》编辑部联合下关一中、大理州民族中学和大理一中3所学校,立足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多元化、生活化趋势,推出一批师生范文。这些文章充满了青春气息,立志高远,又紧扣时代脉搏,彰显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以期为全州广大师生复习备考提供学习借鉴和参考。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望广大考生以拼搏姿态、进取精神,书写好最美人生答卷——
置身浩瀚细嗅花香
下关一中马腾伟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置身于高三,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都承载着岁岁年年的辛苦,暮暮朝朝都被寄予了家国天下的期许,在这屈指可数但又看不到尽头的岁月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与年龄并不相称的老气横秋的作派,忘却了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我们如果把心转一个方向,即使置身于“浩瀚”的高三,也可以用别样的心境去细嗅花香、静听虫吟。
打开窗,推开门,校园里那些被我们漠视了的草树花鸟,在深情地诉说着他们忠贞的守候。
墙缝里的那株草,因为雨露的召唤、风霜的催逼,不断地更换着自己的衣裳,但只要清风拂过,她依然是那样的曼妙婀娜;教室前的那两株银杏,一株黄叶飘散,一株绿意凛然,她们似乎在用迥异的妆容为我们讲述相同的故事;晚上隐约可闻的雁鸣,分明是告诉我们:在世界选择了小憩的时候,仍有一些勇士锁定了自己的方向,追寻着自己生命里的那束光。此刻的北国大概已经尽是萧疏凄凉,但我们的校园里却依旧绿意盎然。静静品味,我们一定会发现:每一个秋冬的萧疏都会孕育出下一个春夏的丰满。
张开眼,敞开心,人生路上那些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亲朋师友,在始终如一地延续着他们的守望。
也许爸妈的言语突然不似以前那般唠叨琐碎,本来早我们已习惯了他们金刚怒目、令行禁止,但进入高三,他们的态度被悄然置换,眉宇之间尽是菩萨低眉的和蔼,言谈里面多是嘘寒问暖的温存。在父母局促的举止间,我们甚至还可以意外地寻到些自己童年调皮捣蛋后不知所措的影子。那时我在等待他们宣判,所以恭敬异常;现在他们在意我的感想,所以局促不安。也许那个向来严厉的老师也会展现他温存的一面,那个一向粗犷的长者也会拧开他的煽情阀门。也许那个并不讨人喜欢的同学也会让人感受到温暖,那个郁郁寡欢的朋友也可以笑得那么灿烂。只要我们细心去品味,我们一定会发现: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邂逅都是那样的美满。
翻开书,摊开题,学习中被我们当作洪水猛兽的疑难错漏,在专情地等待着与我们换一种心境重新相拥。
作业很多,但我们总得一样一样地去做;任务很重,但我们可以一项一项地完成。昨天皱着眉头诅咒控诉的那堆作业,今天我们换一种心情就能将它“化为乌有”,也许这个过程里你还能收获斩敌于马下的快意和收刀入鞘时的欣喜。也许一个个“无关紧要”的题,可以让你收获一段友情,也许一个个“无伤大雅”的错误可以让你品味别样的人生。属于高三的日子,似乎还有很多,面对无边的学海,我们要知道:眉头紧锁、苦熬度日是一天,眉开眼笑、身心愉悦也是一天,与其痛苦煎熬于朝朝暮暮,还不如热爱拼搏在暮暮朝朝。
人生很短,短到似白驹过隙;人生浩瀚,广阔到会让已笃定方向的我们心生茫然。高三很短,短到已经装不下一次春夏秋冬的轮回;高三很长,长到每一个日子都可以藏得下一次春夏秋冬的流转。
面对人生浩瀚,我们如果细嗅花香,不管在什么季节里,都会拥有满眼的春光;面对急难险重的高三,我们如果细品流年,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都可以春暖花开、奋发向上。
步履不停,人生才能平衡
下关一中490班 赵宇姝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爱因斯坦如是说。走在人生大道上,我们难免迷失、难免无措,那就用力踩下人生的脚踏板,步履不停,勇往前行,保持人生的平衡状态,成就精彩人生。
犹豫停步会让人摔倒,步履不停,才能保持平衡,向心中的目标前进。野生作家李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独居,在充斥着物欲、虚荣、压力的社会,李娟步履不停,坚定地逆流而上,在美丽、自然,朴实的阿勒泰找到以自己的平衡状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并成就了她的文学梦想。
困难会让人退却,迈开双腿,步履不停,才能保持平衡,将足迹延伸到广袤原野。“探界者”钟扬面对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没有停下探寻的脚步,奔赴野外盘点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
沉沦让人迷失,迈开双腿,步履不停,才能保持平衡,活出精彩人生。史铁生在命运的低谷中几度低迷,但他在北京地坛公路里留下排排车轮印迹,在日出日落、风吹草动中,在母亲坚韧、深沉的爱中,在思考中找到人生的平衡状态,向阳而生,逆势而上,持续向前。用文字来记录母亲的伟大、用文字写下人生的思考,笔耕不辍,在轮椅上前行,成就自己别样的人生。
沟算什么,坎算什么。走过去,头上依然是蓝天,脚下依然是大地。蒲松龄科举屡次不中,名落孙山,面对命运的不公、社会的不平,他没有停下抗争的步脚,他在愤懑中奋进,在世俗的白眼中另辟蹊径,他收集奇异鬼怪故事,在聊斋中找寻自己的人生,一部《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成为文学史上不朽华章。
纵观古今,如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抑或平凡普通的我们,在人生路上每一份收获、每一份成功,何尝不是在不断前行、坚持奋斗中获得。
人生就像自行车,在这辆自行车上,当你不知方向,迷失彷徨时;当你面临困难,徘徊无助时,要迎难而上,脚步不停,或加速通过,或减速慢行,否则将失去平衡而摔倒。
“想要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向前走,不停步,前行在人生路上,下一站有你从未见过的风景。
(指导教师:张燚龄)
无须吹毛求疵争求“完美”,诚应全力以赴塑造“完整”
下关一中488班 杨慕瑶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该如何发展自我值得人们深思。不少完美主义者走上了追求完美的道路,却也有不少人以一种更全面的方式走上塑造完整人格的道路。诚如荣格所言:“与其当个完美的人,我更想当个完整的人。”由我观之,青少年无须吹毛求疵争求“完美”,而应全力以赴塑造“完整”。
何谓“完美”?完美似如光滑如镜的湖面不容许一丝涟漪,似如争奇斗艳的百花丛中不容许绿叶出现,似如整齐划一、音调一致的齐唱不容许旋律的变化……追求完美意味着事事都需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然而,过度追求完美不仅会使我们筋疲力尽,还会让我们产生焦虑的情绪,陷入自我怀疑的沼泽中。
何谓“完整”?马克思认为,“完整的人”应该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我们容许优点与缺点共存,包容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我们把时间投入到对人格的塑造中,从失败中吸取人生经验,历经挫折后不断成长,以全力以赴的姿态迎接五彩斑斓的精彩人生。诚然,追求完整于青少年发展而言更加关键。
追求完整需要我们培养全面的技能。一代才子苏东坡不仅擅长诗、词、赋的写作,在建筑、饮食、书画等方面也均有建树。正是因为东坡所拥有的全面技能,才能让他一次次绝境重生,即使身处逆境他也能乐观泰然的面对。而如今,时代加速前进,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唯有培养一身全面的技能才能确保不被时代洪流裹挟,于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的才干,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追求完整需要我们塑造健全的人格。“生命的巨人”史铁生虽然双腿瘫痪,但是他却拥有常人难以比及的健全人格。他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融入创作,向读者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世界。反观之,我们若只拥有强健的体魄,却没有健全的人格,我们能长久于世吗?恐怕很难。我们或许会如同阿Q一般,麻木,沦落地过完自暴自弃的一生。
当然,追求完整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臻于完美的态度。它帮助我们全力以赴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项挑战,认真细致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快实现人生的完整。
吾辈青年无须吹毛求疵争求完美,诚应全力以赴塑造完整。以此作为人生道路上常亮的灯塔,方能帮助我们化险为夷,乘风破浪,驶向人生的新海岸。
(指导教师:张冰清)
山川万里天地广,心悠凌雾窥未知
下关一中470班 李殳俏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有言:“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诚如斯言,正是因为有了未知,才使我们的目标具象化,让我们产生好奇、产生兴趣感受到前方的压力和魅力,使我们的风帆有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未知好奇可以起步,压力可以蓄势,家国为标,拓荒而行,当览众山小。
以好奇之问,观未知世界。世界的宽垠促使我们好奇心的增长,去探索更为宽广无垠的世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汤显祖如是说。园林外的重复嘈杂俨然填充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渴望观望园林之内,而好奇心使我们有了一窥园林内真相的勇气。是回归还是前行?当这个问题横亘于哥伦布前,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是抱怨还是挖掘?当科学的果实砸中牛顿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是放弃还是前进?当人们的碎言刺中徐霞客时,他毅然先择了后者。人们发现新大陆并非一蹴而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挖掘知识也并非首次,在冷嘲热讽中仍然探索真理也并非徐霞客一人。杨澜所言极是:"提问‘为什么’会让你探索这个世界,提问‘为什么不’能够让你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好奇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脚步,窥见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使世界的宽广长途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
以义勇破局,踏山岳河川。探索世界的脚步不仅仅局限于好奇心的驱使,还在于外部压力激发的蓬勃动力。忆往昔,清廷沉疴难起,豺狼虎豹意欲蚕食,一代有志青年却在暗夜之中破开荆棘,为中华指引前路。詹天佑留洋学成归来,铸铁路轰鸣;陈独秀引十月革命之法,开思想新春。尼采一言深中肯綮:“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探索不应局限于围墙之内,而是在监狱的外在压迫下敢于"破局",打破监狱之墙,让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殷殷寄语我辈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给予青年。”揆诸当下,探索风帆俨然正举,撷取成果日益革新。但我辈不可困囿于前辈所铸就的芳华盛世,而是要在已知中探未知,在未知中迎挑战。只有勤于拓荒,方可掘得真金。探索自身潜力,探索未知领域,勇于迎难而上。恰如习总书记所言:“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吾侪更要接过探索接力棒,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破除迷障。
千帆争进,白舸争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辈应扬起探索风帆,在焚膏继晷中筑起生命的白墙黑瓦,在岁月鹜过间探索未知世界。
(指导教师:高思远)
科学之光,铸就民族之脊
下关一中473班 李琳溪
科学,乃力量之源。身处幅员辽阔的祖国怀抱,令人不禁心生赞叹。随着知识领域的深耕与拓展,科学的荣光洒遍诸多领域,既为百姓生活带来便捷,亦赋予国人挺拔之脊梁、满怀自豪之勇气与自信。回首往昔,瞩目今朝,科学在祖国成长壮大的征程上,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坚强柱石。
告别过往的落魄与耻辱,吾辈自当奋发向前。回望历史,科学犹如神笔马良,绘出美好未来,铺展壮丽前程。自清朝以来,我国曾深陷列强虎口,国家民族饱受磨难,领土被瓜分,民生凋敝,尊严丧失,那声刺耳的“东亚病夫”更是令无数国人痛心。无坚船利炮,何谈平等与安宁?无核心技术,何来自强与振兴?自从我们拥有了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沉睡的东方雄狮终于觉醒,抖落陈旧落后之衣,摘下屈辱之帽,我们的坚韧岁月铸就了坚毅、自强,挺起了民族之脊。
吾辈青年,不应虚度盛世美好时光,而应大步流星,追求卓越,怀揣自强自信之信念,勤习科学、探求真理,以“上下求索”的执着,铸就辉煌明天。
面对未来与希望,吾辈应当自信。如今,科学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点亮吾辈希望。崛起的deepseek,以人性化的人工智能不懈探索,赢得无数赞誉。春晚上的机器人抛手帕之舞,惊艳全场,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亦是对西方质疑与科技封锁的有力回应。无数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卓越,为我国之梦想保驾护航。
吾辈青年,应当怀揣“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决心,勇担时代之责任,摒弃崇洋媚外之风,心系祖国,脚踏实地,勿听自暴自弃者之言论,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路,引领我国科学冲破重围,彰显东方大国之威。
在我们每一个国人的脊梁中,有一块是钱学森所赋予;我们昂首挺胸、气势如虹之底气,是核潜艇设计师黄旭华所赋予;我们健康生长,远离饥饿之富足,是袁隆平所赋予……
科学,乃力量之源。科学之光,在前贤手中点燃,于吾辈心中深深烙印。让我们携手并进,共赴未来,以我们的双手,托起科学的火光。用今日之奋斗,点亮明日之太阳;用今日之追求,挺起民族之脊。
(指导老师:卢芳)
人生没有暂停键
下关一中474班 张鑫宇
梁启超先生曾说:“惟进取也故日新。”人生这场漫长的骑行,从来不是静止的雕塑,而是流动的诗行。我们永远要向着下一个弯道飞驰,不断的前行,克服种种困难,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在变化的世界中稳步前行。
不断前行,找到人生的稳定器,发扬自信之光。
骑自行车时,我们不会因为害怕跌倒而停止踩踏板,人生也不应因畏惧失败而停止尝试。许鸿飞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近期,他发布了一些以“肥女”为主题的雕塑,体现着女性的丰盈美和母性的柔情美。然而,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他的作品也遭受了众多网友的抨击。在备受争议之中,他选择了相信自己,并自信地将他的作品带到国外巡展,果不其然获取无数奖项,并受到了众多国外大师的称赞,正是他不为非议停滞不前,发扬了艺术自信之光,才能获得如此成就。如屠格涅夫所说:“一个人只有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就我们而言,在遭受困境的时候,要相信自己,不要退缩,不要逃避,继续前行,发扬自信之光,在前进中寻找稳定,实现人生价值。
不断前进,掌握动态平衡智慧,照亮理想之路。
生命中没有绝对的静止点,平衡是在在不断的调整,不断前进中实现动态状态。詹春佩是我国“海巡01”船队的船长。她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船长。在她毕业之后,她经过层层选拔,终于成为了一名船员。为了克服晕船的问题,她每天在船头训练,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天她都积极参与海上巡逻和搜查工作。在她不懈的努力下,她也成为了“海巡0”的女船长,被誉为”海上花兰”。詹春佩在人生道路上没有畏缩,继续前行,照亮了她的理想之路。对于我们来说,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放弃、不退缩,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想理想。
不断前进,用从容坚定的姿态,书写人生华章。
平衡不是在寻找一个可以永远停留的安全点,而是培养在不断前行中保持稳定的能力。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师、建筑师,当他被下达了“三年之归修好京张铁路”时的任务时,遭到了外国记者的嘲笑。面对着极端的地形条件和落后的施工设备,詹天佑没有退缩,他没每天帮到工作地点勘探,用“之”宁形铁踩道解决高差问题,用“竖井施工法”大幅缩短工期,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詹天佑在面对质疑、嘲笑,面对种种困难时,他选择了继续前进,克服了种种困难,保持着稳定的前行,成为了国之脊梁。所以,当我们在面对诸多困难时,只要迎难而上,不断前进,用前行,用平衡去寻找新的立足点,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有什么样的少年,中国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站在数字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动态平衡的智慧。所以,让我们以骑行者的姿态拥抱这个时代,让生命在平衡与前行中绽放静止无法企及的美。
(指导老师:苟然)
淬刚柔并济之火,铸人生理想之路
下关一中475班 尹明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诚哉斯然,君子当刚毅,是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君子也应柔弱,是为谦逊包容,海纳百川。我们只有淬刚柔并济之火,才能将人生理想之路铸得更加辉煌。
恰当的刚硬,是刚毅不屈,是追求卓越,更是自强不息,以此可实现自我提升。
“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个日落。”面对身体瘫痪的磨难,史铁生以文字为武器,向命运发起抗争,发出灵魂不屈的呐喊,他的刚毅展现出生命的韧性;面对无教练专训的问题,孙颖莎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摸索,刻苦练习,以坚韧顽强之心,一拍拍打到了世界赛场,她的刚毅展现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心。”坚韧不拔,是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也继续奋发向上,向命运展示出他的刚强,他的刚劲亦会使他成就大业。
恰当的柔弱,是韬光养晦,是谦逊包容,更是以柔克刚的好方法,以此可减少外部矛盾和冲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柔弱如水,利于万物,却能滴水穿石,以柔弱化解坚硬。曾国藩早年做官,心直口快,骄傲不逊,因此失去朋友、得罪贵人,他觉悟后,待人和气谦虚周到,处事宽容有度,终在官场寻得高地。还有那“六尺巷”的故事,张、吴两家各让三尺,让出了邻里间的和睦安宁。“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有时候一时的柔弱并不是真的实力微弱,而是采取迂回战术,以包容的心态去化解眼前的矛盾。
以柔克刚,其实刚也能制柔。二者看似矛盾不能共处,实则相互平衡又相互统一,是为刚柔并济。刚与柔互补,进与退交替。退一时,进一步,都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越王勾践被困吴国会稽时,没有以卵击石、以命相搏,反而在屈辱中咬牙坚持。他用一时的柔弱忍让换得回国机会;在此之后,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增强实力,最终击破吴国,报仇雪恨。他用忍辱负重时的坚韧和提升实力时的自强不息实现逆袭,完成宏图大业。可见,不管刚还是柔,都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刚中带柔,刚柔并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纪伯伦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流着血还能向前走,这是刚;停下来疗愈伤口,这是柔。无论偏废哪一边,我们都不能到达成功之高地。是以吾辈应济刚柔并济之火,方能铸人生理想之路。
(指导老师:孙蓓佳)
保持前行终得云开
下关一中476班 白宇哲
爱因斯坦说:“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自踏上前行之路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已作出抉择。这一路上也许有美丽的风光,也许遍布荆棘和沼泽。可能有人会因某些原因而灰心劳累,就此止步不行,但若是不继续前行,失去动力的自行车很快就会失去平衡而倒塌在地,生活陷入更大的漩涡之中。所以在我看来,生活的车轮总在前行,与其挫败失意,不如高歌而保持前行,或许能终得云开而见月明呢?
面对挫败,止步逃避未必便是最好的选择。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者历来为人们所称颂。面对国家的苦难,他失心失意,遂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结束在汨罗江中。人们只看到他的忠贞刚烈,却没人想过,假使他并不投江,又会是怎样一幅光景?屈原逝世之时距离楚国灭亡尚有七十余年,倘若他选择坚持心中的理念而活着,或许局势能或多或少得到些改变。就算不能扭转国家灭亡的命运,他也能用自己的影响拯救小部分人。可是他却被无限的悲痛击败,选择了最消极的结局。过度的悲观若使人就此不行,那巨大的痛苦也必将他毁灭。
面对命运的车轮,有人停步,也有人继续前行。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正是这样一个例子。他一直被囚困着,少年时家庭的贫穷让他自卑,外人的羞辱让他愤怒,爱人的去世让他痛苦,而矿上的意外则给予他沉重一击......可面对这种种刁难,他也许悲伤过,自暴自弃过,但从来没有一蹶不振过。面对生活的打压,他如一个昂扬的斗士般始终高抬着头,一次又一次同不公的命运作斗争。他的坚持前行使他的自行车没有倾倒,从而看到了无限的风景。从农村穷小子到自立自强的青年工人,生命的无限可能正被他不断挖掘着,生命的美丽被他不断绘画着......他终于等到云开,见得月明。
人生遭遇失意是正常的,就连大诗人普希金也曾高呼:“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但失意之后继续前行,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的一生总会得到许多空头支票,爸妈的承诺,恋人口中的永远.....但如果继续前行,终有一天定能将它们全部填上自己的名字,赢得最后的成功。
“千淘万漉虽辛苦,狂沙吹尽始到金。”面对风浪,继续前行,终淘得千金。当代青年更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挑战,不轻言放弃,继续前行。人不言弃,则国更如此,面对复杂的局势仍迎难而上,终能大展鸿图,国运昌隆。于国于人,保持前行,终得云开。
(指导老师:陈诗云)
不断前行,达平衡之境
下关一中478班 苏映涛
爱因斯坦说:“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我认为,这里所讲的平衡,既包括客观上的身体平衡,也包括人心灵上的稳定与安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身心,不断前行,达到平衡之境界。
身体的平衡是一路前行的基础。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健康是人类最大的福气。"达·芬奇穷尽一生研究人体比例,创作出完美平衡的《维特鲁威人》,正是认识到身体与思维的密切关联。当代青年面对高强度学习与工作,更需明白:如同自行车需要适度速度才能稳定,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科学作息与规律运动来维持活力。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正是这种平衡智慧的现代诠释。当我们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才能为人生长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心灵的平衡是穿越风雨的内在罗盘。王阳明在龙场驿的顿悟告诉我们:“心外无物”,内心的安定才是应对外界变化的根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人常陷入焦虑与迷茫的漩涡。保持心灵平衡,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如骑行者般,在移动中调整重心。苏轼历经政治沉浮,仍能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诗句,这种在动荡中保持心灵平衡的能力,正是当代青年亟需修炼的智慧。
个人与社会的平衡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中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传统,同样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当代青年在追逐梦想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需求。抗疫期间,无数青年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这种平衡的真谛——如同骑行时既要保持自身稳定,又要关注前方道路,我们既要发展自我,也要心系家国。
生命的意义不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而在持续向前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基石,又要有澄明的心灵指引方向,更要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胸怀。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智慧:人生如骑行,唯有一路向前,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唯有保持平衡,方能抵达理想的远方。在这永不停息的前行中,我们终将到达平衡之境,收获生命的丰盈。
(指导老师:尹心洁)
以正身自立,除“瘾”之祸端
下关一中481班 马婧绮
人之欲,盖难消亡:生长于风月天地之间,受万物灵华之滋养,人之有“欲”,是自然之事。可“欲”过度,便成了“瘾”,人有“瘾”,则情难自抑,易失去控制。如此看来,“瘾”为祸端,我辈青年当于修身正心之途中奋楫笃行,以正身自立,除“瘾”之祸端。
适当追求爱好,勿以贪欲成瘾。周敦颐之爱莲,未曾听有“莲瘾”,郑板桥喜爱画竹,未曾听有“竹瘾”,在生活丰富多变之涌流中,合理发展兴趣爱好,将其与健康生活相融合,与积极志趣相呼应,方才如周敦颐、郑板桥二人,创造出流传千古的风雅;反之,若贪欲成瘾,则可能如现代网瘾青年一般,荒废学业,沉迷虚拟学业,败坏原本精彩广阔的人生。由此观之,应处理好爱好与生活的关系,以防贪欲成瘾,毁坏吾侪青年的前途人生。
学习自我克制,勿以放纵成瘾。人生研学之路漫漫,无数丘峦高峰在每个不经意的瞬间巍然耸立,在攀越途中,我们常稍作歇息,但不少人便在此间“迷花倚石忽已暝”。事实上,在劳逸结合中我们需谨慎放纵,正如无数奥林克运动员们,若不是每一次严格地控制进食,若不是每一天严格的高强度训练,如何获得能够站在赛场上的机会?如若国乓球员放纵成瘾,何来世界第一的冠名?如若女排放纵成瘾,何来经年连胜之盛赞?再观如今,学习之中,放纵懈怠成瘾之人,被迅速淹没于后来的奋发者之中,唯有坚守克制自我,不被外物迷惑的静心者们,方能稳定各列前茅,不随意波动。由此观之,应沉心坚守克己,避免放纵成瘾,才是吾辈青年投身时代洪流的最佳姿态。
“瘾”之生,难以抑制;“瘾”之除,亦耗费心力。纵观古今,为瘾所败之人数不胜数,祖龙嬴政为兴作劳民之瘾所困,则大秦亡矣;刘禅为闲乐无为之瘾所困,则蜀汉亡矣;不欲败于瘾,则如唐太宗励精图治、广听言说,杜绝瘾之祸端;如康熙勤于理政,未曾“首创淫奢”,故无“危亡之渐”。无论现代人们有网瘾、食瘾、运动瘾,亦或音乐瘾,皆须知“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的传统道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男多困子所溺”,防微杜渐,才是真理。
对于瘾,特别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之“暗瘾”,我们需谨慎、小心,于边缘中徘徊,但永不踏入。
(指导老师:李文聪)
自我更新是人生的必修课
下关一中483班 袁子仪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如茶树会自我更新一样,人也应当上好“自我更新”这堂人生的必修课。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 人的更新季节,就像禽类换羽毛一样,必然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人的自我更新,并非完全与茶树长出新叶子、鸟类换上新羽毛相同;人的自我更新,需要向内求,同时也借助外部有利条件,从而成就自我。
更新自己,你要做知识世界的探索者。《劝学》中写到:“学不可以已。”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不论是天文地理,还是人文哲学,亦或是数学物理,这些知识的背后都隐藏看一个个美妙的世界。正所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过对知识世界的探索,我们可以体验到从未经历的事,看到科学世界的奇妙……“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更新自己就是在对“无涯”的知识的探索中实现的。每到达知识世界一个新的领域,就是一次自我更新。在一次又一次的更新中,你方可成就自己。
更新自己,你要做人生新大陆的开辟者。马斯克说过:“你总是用别人的地图,就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新大陆。”前人所走之路固然平坦,可自己探索之路并非只有坎坷。君可见,邓稼先主导完成不同于他国的氢弹构型,使我国成为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君可见,褚时健首创“禇橙”品牌,成为“中国橙王”;君可见,马斯克以“物理学的底层逻辑”重构行业,于是特斯拉颠覆了传统汽车能源模式……更新自己是不囿于前人之路,开创属于自己的路。这其中有坎坷,也有喜悦,在发现人生的新大陆的过程中,你方可成就自己。
更新自己,你要做精神之田的耕种者。在心里种花,内心就不会荒芜。你看,身体残缺的史铁生笔下生花,谱写出一支生命的歌;你看,为生活奔波的王计兵笔下生花,谱写出一支生活的歌……人的更新,尤在于内心的改变。就像不断为旧的瓶子装上新酒一般,自我更新需要不断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英雄光着脚丫也能走路”,内心丰盈的人即便没有显赫的地位、突出的外表、丰厚的财产,也可为世间第一等人。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你收获乐观;熬过生活的痛苦,你收获豁达……这些精神不断充盈着你的内心世界,你方可成就自己。
自我更新是人生的必修课。更新自己,成就自己,当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指导老师:杨旭芳)
修身以格物摒利以表俗
下关一中489班李杨阳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深渠:三闾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五柳先生悠然南山,饮酒采菊,纵然奸邪视听,仍纫秋兰以为佩;纵然瓶无储粟,仍临清流而赋诗。不计前路,不问回报。这般风骨昭示后人:德行修养的真谛从不在于向外的索取,而在于向内的建立。
以“奉献”为锚,稳渡名利之海。
奉献如春蚕吐丝,虽耗尽自身,却织就人间锦绣;似烛火燃芯,纵成灰烬,仍照亮一方天地。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几经贬谪仍能在荒凉之地栽满鲜花。被贬杭州,他疏浚西湖,创造了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他热爱着自己脚下的土地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将一切自视清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人间以歌唱,命运馈你以疾浪,你赠人间以芬芳”。当我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时,便能觅得完善自我德行的起点,也终将会在人生逆旅中受益终生。
以“矢志”为灯,照亮沧海征程。
在千百年前的泱泱华夏,有无数撰先人志承百家言的先贤。“已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司马迁;“怨诽之多故前知其如此”的王安石……他们谨记着自己的志向,丰盈着内心的精神滋养,终成一代大儒。揆古如此,察今亦然。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以自我志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时无重至,华不再扬,她将一生献给诗词,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诗词热忱涌入人心,涓涓不塞,终成江河。当今社会需要挺膺奋斗的一代,在自我完备中承奇巧技艺之精要,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的主角。
以“本心”为镜,照见万物真如。
审乎无假,不与物迁。庄子的齐物思想给予当代人新的启发。“君子可以寓意于物,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则“人”为主体,人居物外,则世上没有不可欣赏之物;留意于物,则“物”为主体,人随物之得失而流转。德行的建立不能一以贯之——以物喜、以己悲,而应当在大势所趋下勇敢摒弃世之成见,以内心的丰盈助力理想的求索。修养的养成如同堆薪生火,没有个人意志为“薪”,一味讲求水之滚烫,德之高尚,岂不是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欲兴德行,在人君者,修身以格物,审好恶以表俗”。人君当神器之重,亦被谏以心性向内的建立。吾属虽素衣却也希望能以良辰志孤往。那就须得从自身发省,不刻意追求外物,转而注重生命意义于自我的提出。摩望素月,俯仰千年。帝王将相因修身成盖世伟世,贤士迁客因不以物喜成千古文章。
仰望这亘古不变的明月,我不禁叩问: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是否更应该守护内心的那泓清泉?
这个答案,或许要用一生的时光慢慢书写。
(指导老师:张冰清)
乘风破浪,自上青云
下关一中 492班 寸洁慧
人生海海,有人平静行驶,有人乘风破浪;在面临逆境与困苦之时,有人自甘堕落,有人奋发向上。不论你现在身处平静,还是位于大浪之中,都要继续前进。古人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就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 我们又何惧“巉岩不可攀”呢?
逆境是人生的生长剂,它让我们认识现状。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些许挫折,似乎每一位伟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令他们难忘的经历。正如国家大师季羡林所说的:“我所走过的路并不都是铺满鲜花的,有时也荆棘丛生。”史铁生遭遇了双腿残废,有过困苦最终乐观面对,并写了《我与地坛》一书;司光迁遭遇刑罚,但并不自暴自弃,坚持写出《史记》,后入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又如《报任安书》中:“孙子膑脚,兵法修利;左丘失明,《说难》《孤愤》。”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来自命运的玩笑,才成就了他们后来为世人所留下的巨制。
前行是人生的催化剂,它使我们脱离现状。大家总说要走出舒适圈,人不能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但我认为,人应当做的反而是要扩大自己的舒适圈。人总是在不断摸索之中逐渐成长的。Deepseek创始人之一黄建锋曾说:“要想位于山峰之巅,就要不断思考与前行。”正是他的坚持与不断前行的决心,才成就了如今的Deepseek这个火爆全球的人工智能。李娟也曾在 《冬牧场》中说过:“令人陶醉的,不是其它,而是他们永不停歇的步伐。”
坚持是人生的润滑剂,它使我们走向一座又一座的高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古人的执着追求;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十九年如一日,日复一日地在敦煌坚守着,为历史文物的保存做着贡献,正是这种坚持,这种难得可贵的精神,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歌诵她,记住她。坚持下来,做任何事都会有好结果。
不论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是世人在经历了逆境之后,探索出来的真谛。在不断前行并坚持下来之后,便会有“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栅处” 的感慨,而“那人”,便是一步步成长着的自己
所以何惧乘风破浪,我自上青云!
(指导老师:朱峻楠)
继续前行,创平衡人生
下关一中 485班 王依婕
爱因斯坦说“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诚如此言,漫漫人生路,好比骑自行车一般:如果遇到困难就选择停滞不前,就会像骑自行车时突然停下,之后便会失去平衡,甚至狠狠摔倒在地。反之,倘若我们不惧前路的艰难险阻,富有前行的勇气和智慧,便能让人生像不断前行的自行车一样在动态中保持平稳和平衡,持续良性发展。
继续前行,代表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决心和勇气。
人生并非事事顺心,十全十美,失意和挫折在所难免。此时,我们应有不畏艰难的勇气,继续向前走。新一代“蝶后”张雨霏,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并未沉沦于失败中一蹶不振,更没有想过放弃、另寻他路。而是调整训练方法,让肌肉在每一次深夜的锻炼中尽情燃烧,她最终以勇敢前行的行动和青春的力量破茧成蝶,在奥运会上取得10枚奖牌,成为蝶变之后,并继续在游泳之路上探索前行,创造更多的可能。能够在逆境中坚持并最终突破,正是因为她心中秉承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继续前行。当我们选择继续前行,就代表着我们生长出了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决心和勇气,它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绵延悠长,更加充满希望,让一个个挫折坎坷变成一个个全新的起点,创造无限可能,保持平衡良好的发展状态。
继续前行,让我们不困厄于当下,创造新的平衡,欣赏更加广阔的人生前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姚鼐在面对七千多级的台阶时,并未退缩,不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对前路的探索,最终登顶泰山看到了“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壮阔之景。面对失败和困境,我们会痛苦,会迷茫,会想要放弃,但如果一旦止步于此,那人生之路将再无突破。被苹果公司辞退的乔布斯,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总结经验教训,重拾信心,继续前行,以过硬的才干重新返回职场,创造新的自我平衡和公司各因素之间的平衡,带领公司重新走向辉煌,看到了人生和公司的一番新风景。继续前行,是态度,也是毅力,只要我们一以贯之,不困厄于当下,定能发挥出自身潜力,创造新的平衡,并得以窥见更广阔的天地。
继续前行,要有不怕从头再来的豁达乐观,重新找回平衡。
仕途不顺,一再被贬官的苏轼正是最好的体现。夜晚无眠,便自嘲自解道“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时苏轼已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四年,但丝毫不见抑郁悲伤之气,反有清闲豁达的雅致之趣。一生被贬官至多地,便纵情于各地山水,细勘各地风土人情,品人生百味,探万物之理,写成《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千古佳作。初到黄州,苏轼觉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忽逢大雨,苏轼吟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年华流逝,苏轼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无常失意,苏轼发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这种乐观豁达、智慧超脱的人生态度和总能发现美好和希望的眼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人生境遇让苏轼一次次失衡,但他没有停止探索人生和发现希望的脚步,一次次抱持住自己,托举住自己,迭代出一层又一层让人叹为观止的人生境界。是啊,即使跌宕流离,人生坎坷,千般不顺,万般无奈,失意落寞,痛苦万分,其实也就似骑自行车一次次摔倒一般,我们只要有重新再来一次的勇气,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从头再来,只要我们自己还在,只要我们不断前行,最终就能够重新平稳地在路上继续前行,去看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风景。
人生中充满未知和困难,面对未知之境,继续前行探索;面对困难挫折,不畏险阻,继续前行开拓;面对跌倒失意,永远有大不了重头再来的开阔和勇气!“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继续前行”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提供连绵不绝的新可能。让我们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走出一条动态平衡的人生发展之路。
(指导老师:赵霞)
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下关一中487班 和顺
文人笔下的荷花,极富君子品性:“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在古今中外君子们的追求中,像荷花那般通达正直的品性便成了至善之境。惟有中通外直,方可香远益清。
恪守君子之行,你需要坚守方直,正身黜恶。海瑞宦海浮沉数十年,始终保持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风,不为权贵低眉,不为财利折腰,留下两袖清风,赢得万世美名;文天祥弃置产业,起兵抗元,在兵败被俘之时仍旧将对祖国的忠诚与爱浇入诗文中,将敌人的威逼利诱弃掷脚下,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鲁迅以笔为戈矛,在面对反动派的威胁、对手的犀词时仍不屈不挠,在呐喊中为国人唤开一道大门,在彷徨中为国人踏出一条大路。由此观之,君子之行,刚正为先。在千磨万击的重重困境中,只要你守住心中坚劲的道德准则,那么你便有了“任他东西南北风”的傲骨和正气。
恪守君子之行,你需要圆融待人,灵活应变。西汉的任安在将军卫青府下做佣士时曾被管家百般羞辱,后来任安被汉武帝委以重用,先前的管家来赔罪时他欣然接受,并留下了“人之过,谅其亦谅己”的君子风范;张居正厉行变法,度义而后动,知人善任,灵活求变,简能而任之,在各方势力中周旋,最终为大明留下了一个中兴之治;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时,简贤拔才,任用昔日的政敌共谋大业,在十余载的努力下成功完成了德国统一的大业。因此,恪守君子之行,你仍需要有圆融的秉性,因利趁势的能力,灵活应变的头脑,只有这样你才会在游走各方时不失故行,成功实现你的目标。
恪守君子之行,你需要方圆相合,葆有仁心。商汤狩猎时对禽鸟网开一面,他的好生之德让天下人看到了仁君的风范,两千多年后的魏征在劝谏君王时仍对此赞不绝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赵盾在田亩间接济了一个饿汉,多年后当赵盾身处危难时曾经的饿汉挺身而出,帮助赵盾脱离险境;王安石和司马光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治国,当王安石上台执政时没有对司马光赶尽杀绝,反而将他迁至洛阳修书,对其礼遇有加,后来司马光都不胜感慨“介甫为人,高卓傲岸,可为君子。”由此可见,真正的君子是追求仁德的,为他人留一份余地,为自己的未来多一分幸运。仁心所至,君子所至。
荷花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在于它能在刚劲的枝干中为自己留有灵活周旋的空间,刚劲其表,通变其里。愿大家都能有荷花这样的品性——中通外直,方圆相融,仁心长在,恪守君子之行,让自己的品行香远益清。
(指导老师:蔡晓月)
让中国脊梁树立得更加坚实
下关一中477班 王丹辰
钱学森曾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他作为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导弹,树立起中国人的脊梁。时过境迁,作为中国人,我们仍要努力奋斗,让中国脊梁树立得更加坚实。
百年屈辱,列强欺侮,内忧外患,人民困苦。我们知道,曾经中国人被鸦片削弱得麻木不仁,沦为行尸走肉、“东亚病夫”。我们知道,曾经中国以天朝大国为傲,终被钢船大炮击破幻想泡沫,丢失宝贵疆土。我们知道,曾经有汉朝霍去病的不朽战绩,也有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节节败退的窘境。中国人的脊深随着历史前进变得脆弱不堪,中国从强大繁荣走向衰颓倾覆。我敢相信,如果不是钱学森等脊梁式人物挺身而出,中华民族将难复前朝之光,黯然殒落了。
可以说,中国人的脊梁骨如此坚实,实际上是脊梁式人物赐予的。让中国脊梁树立得更加坚实,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目标和追求;让脊梁式人物精神长存,接力奋斗,是我们后辈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如马院士在电磁领域深耕料不辍,为福建舰装上电磁弹射系统,震慑所有轻视中国的国家势力,使中国人的脊梁更加坚实。人生代代无穷已,江山年年望相似。中国航天中继承先辈遗志的年轻团队,挥洒青春汗水,力争世界一流水平,努力使中国人的脊梁更加坚实。只有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我们在多娇依旧的江山上才能树起更加坚实的脊梁,拥有更加深厚的民族自信。
脊梁式人物的精神财富得到保护,我们才有精神动力继续推进中国脊梁坚实树立的未尽事业。他们的精神财富不容亵渎和玷污,我们后辈应当捍卫这些精神品质。近年来,网络空间充斥着侮辱英烈、贡献人物的言论,不少人被迷惑麻醉,逐渐远离建设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初心。我敢相信:抗美援朝的英烈见此必痛苦流涕,脊梁式人物见此必痛心疾首,为中国人奋斗终身的人见此必悲痛欲绝。保护前辈奉献国家民族的精神品质,不仅是对前辈的缅怀和敬意,而且是将树立中国人脊梁进行到底的重要一步。毕竟,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将中国脊梁树立得更加坚实,需要我们后辈的接续奋斗。我们会继续努力,不负前辈期望,不负多彩中国。
(指导老师:陈诗云)
策划指导|李建平
特邀组稿|王掌军
编 辑| 李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