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把刀”妆束如何长红?

发布时间:2024-08-26 18:23  浏览量:32

改良出圈的同时也出现形制各异、文化边缘化等现象

福州“三把刀”妆束如何长红?

旧时,福州女性头上的“三把刀”是一道风景线。如今,这项一度濒临失传的妆束技艺成为时尚前沿,并在搭配上融入现代审美与国潮元素,内容、形式日益丰富,被称赞“既美又飒”,备受年轻人喜爱。

据了解,福州女性的“三把刀”妆束实为“三条簪”,其起源于晋代的“五兵佩”,最初为防身用,后逐渐演变成头饰。它既是福州古代女性劳作时固定发髻的工具,也是遇到危险时的自卫武器。今年6月,“福州传统妆束技艺”入选鼓楼区非遗项目。

“三把刀”出圈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三把刀”妆束应完全复原旧时形式,也有人认为,只有迎合当代审美需求、成为流行时尚,才能让传承走得更远。

非遗成为网红的背后,传承与创新如何并进?在传播过程中,如何让非遗在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保留文化内涵,从而长红?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三把刀”改良出圈

“三把刀”妆束重回大众视野,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带火了相关市场。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多个景区发现,一些写真馆推出了“三把刀”造型拍摄产品,其中以改良版居多,且在细节方面各不相同。

在簪饰的选择上,不少商家使用钢制、木制、大漆等材质的刀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还有部分商家使用苗银簪替代刀簪,再配以高鬓、蝉鬓乃至秀禾盘发等多种发髻。搭配服饰上更是品类繁多,有旗袍、马面裙、清代汉女服饰等。“我们会根据顾客需求,对‘三把刀’造型作调整,还能根据网图一比一定制妆造,达到让顾客最满意的效果。”三坊七巷某写真馆负责人介绍。

改良版“三把刀”妆束的拍摄产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传统文化要有所创新,符合当下审美,才能传承下去。”游客李丽丽认为,传统“三把刀”妆束较为简约古朴,很难有“出片”的效果,而改良版的装束更容易出圈。

“旅拍产品以游客体验为先,多数游客在选择时更偏重于‘拍照打卡’而非文化意义,对还原度的要求并不高。”国潮旅拍相关负责人唐雨欣表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三把刀”造型,更易被市场接受,从而实现像闽南簪花一样走红、出圈。

非遗网红化存隐忧

“三把刀”妆束受热捧的同时,也出现了泛滥的端倪。遍观市场,当下形制各异的“三把刀”妆束让不少人心生疑惑:原本的“三把刀”妆束究竟是什么样的?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主任鄢宜告诉记者,旧时女性普遍留长发,因此必须使用发簪,从长期经验来看,三根发簪的固定效果远好于一根或两根发簪,而且“三”是福州人喜欢的吉利数字。

“‘三把刀’妆束的要义不仅是三根发簪,还在于发髻的梳法,并非简单的丸子头或盘发。发髻和发簪是这项非遗技艺的骨头和血肉,相辅相成,所以我们申请非遗的时候称为妆束技艺。”鼓楼区“福州传统妆束技艺”非遗传承人黄秋辉介绍,“三把刀”妆束的复刻非常繁琐,耗时耗力,包括不同的梳法、刘海的变化,且对刀簪的尺寸规格、花纹、材质等也都有严格的要求。

不少商家将时尚元素融入“三把刀”,以此提升旅拍产品的时尚度,这样的现象让黄秋辉喜忧参半。“‘三把刀’妆束的热度是难得的机遇,能让更多人关注福州非遗、感受福州女性的气节,但目前市场上急于复刻、展示的冒进举措还有待斟酌。”她说,导致该现象的原因除了当下“三把刀”妆束标准尚不明确外,更多是源于市场的选择。

在汉服爱好者郑女士看来,既然是传统装束,就要尽可能做到还原。“在头上三个点位插发簪,是汉服妆造中的常见造型,而刀簪是‘三把刀’妆造复原的核心元素,但许多店铺使用其他发簪替代,这与其他汉服妆造又有何区别呢?”民俗爱好者齐先生则对非遗商业化背后的文化边缘化表达了隐忧。“在不少写真中,几乎看不到除‘三把刀’外的其他闽都文化元素。如果在‘三把刀’妆束中深入融入民俗文化体验,将能更好传承非遗文化。”他说。

亟待规范发展

“‘三把刀’是体现福州传统女性精神面貌的妆束,展现了福州女性的气节,值得被更多人看到。”鄢宜表示,商业化能扩大非遗传承范围,并助推其传播,这样的机遇要善加利用。

“但非遗具有流变性,在流行过程中,因外部环境而产生变化在所难免。”鄢宜认为,商家应学习规范的妆束技艺,在保留非遗精髓的基础上适当改良、创新、传播。“此外,在提供相关产品时,应结合福州风土人情、历史景观,让顾客更深入地了解‘三把刀’文化。”

面对当下商业化过程中一些“偏离航向”的现象,黄秋辉正积极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引导作用,探索复原、总结经验,向更多对“三把刀”妆束感兴趣的群体普及正确的发髻梳法、发簪规制等。“希望通过努力,推动更多商家、群众正确认识‘三把刀’妆束,我们也会积极拥抱变化,促进古今交融。”黄秋辉说。

今年,《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出台,作为国家级非遗的蟳埔女习俗有了行业规范,这让黄秋辉看到了希望。“希望相关部门也能推动‘三把刀’妆束领域标准的研制和出台,明确其元素要求、人员要求、场地道具、服务流程等关键标准,并加强监管,让这项富有福州特色的妆束规范发展、热度长存。”她说。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各种由非遗衍生的旅游项目方兴未艾,但对非遗本身的观察和理解往往浮于表面。”市旅游协会会长韩鸣认为,非遗网红化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福州应该挖掘‘三把刀’妆束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找到传承和传播之间的平衡点,将其打造为福州文旅的新热点。”(记者宋亦敏燕晓)

标签: 福州 妆束 梳法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