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雅对】上联“天高云静远”,恭请赐下联?

发布时间:2025-05-06 06:05  浏览量:38

上联:天高云静远

平仄:平平平仄仄

“天高云静远”描绘出天空高远辽阔,云朵静静地飘浮在天际,给人一种空旷、宁静、辽阔高远的感觉,仿佛将人们的思绪也带向无际的远方。

“天高”指天空高远辽阔,给人一种无限延伸、浩瀚无垠的感觉,象征着自由、开阔和无尽的可能性。“云静远”则描绘出天空中云朵的状态。云是天空的点缀,“静”字体现出云的安静、祥和,没有狂风的搅动,云朵静静地飘浮在高远的天空。“远”字不仅形容云的距离遥远,而且增添了整个天空画面的纵深感。

上联营造出一种宁静、开阔且空灵的意境。高远的天空下,安静的云朵悠悠飘荡,让人的心灵仿佛也随之开阔、豁达起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人们可以尽情地遐想,仿佛自己也能融入那一片高远的天空,去追寻自由、超然和无限的可能。

出自南宋词人萧汉杰的《蝶恋花·春燕和韵》:“一缕春情风里絮。海阔天高,那更云无数。娇颤画梁非为雨。怜伊只合和伊去。欲话因缘愁日暮。细认帘旌,几度来还去。万一这回航可渡。共渠活处寻条路。”这首词通过古今追思,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略带惆怅的意境。词中“海阔天高,那更云无数”一句,展现出广阔的天空和无数的云彩,描绘出一种宏大而又有些迷茫的氛围,象征着人生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未知。

下联:水澹月空明

平仄:仄仄仄平平

“水澹月空明”描绘了水面波光澹澹,月亮高悬空中,清辉洒下使得周围一片空明澄澈,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且空灵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水澹”意味着水波不兴,水面平静如镜。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包容、灵动。平静的水面反映出周围的一切,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镜子,有着一种内敛的力量。“月空明”则描绘了天空中的月亮皎洁明亮,“空明”二字不仅写出了月亮的明亮,还体现出天空的清澈。月亮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一种美妙的月夜景象。

下联营造出一种静谧、澄澈且清幽的意境。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月亮,天空清澈,整个画面宛如一幅水墨画。这种意境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水的包容与月的明亮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深邃而又清幽的美感。

出自南宋诗人张嵲的《登真观遗履池》:“古柏参天鹤不归,空余池水澹清晖。当时遗舄今安在,应作双凫过水飞。”诗中描绘出一幅古老而清幽、空灵且略带神秘的意境。“古柏参天”给人一种岁月的沧桑感,“鹤不归”则增添了一种寂寥的氛围。而“空余池水澹清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幽的意境,清澈的池水在淡淡的光辉下显得格外幽静。

这副对联的意境特色是和谐统一、动静相济。上联的天空和云以一种高远宁静的姿态呈现,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画面;下联的水和月则在平静中蕴含着灵动。上下联共同营造出一种天地间和谐、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从词性结构上看,“天高”对“水澹”,都是主谓结构;“云静远”对“月空明”也是主谓结构。其中,“云”与“月”是名词,“静远”和“空明”分别对云与月的状态进行描述。上下联词性结构对仗工整,遵循了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结构的严谨性。

上下联的韵律节奏划分明确,上联“天高/云静远”,平仄为“平平/平仄仄”;下联“水澹/月空明”,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仄相对,格律规范、节奏清晰,意境与声律符合传统联律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感。

恭请师友妙笔赐联斧正